李美芳
摘 要:“說”是思維的表現(xiàn),它既離不開大腦的思維,又能促進思維的發(fā)展。數(shù)學語言是傳授數(shù)學知識、鍛煉數(shù)學思維的工具。心理學的研究和數(shù)學教育的實踐都已表明,要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必須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有機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讓學生敢說話、多說話、會說話。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說”的能力;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5-048-1
一、創(chuàng)設情境,活躍氣氛,讓學生想“說”、敢“說”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鍵在于學生對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首先得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越感興趣,其參與的意識就越強烈,其思維也就越活躍。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采用多種形式,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跟著老師走。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內容時,先讓學生在本上畫個三角形,再量出每個角的度數(shù)并記下來。然后讓學生報出其中兩個角的度數(shù),由老師“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shù)。結果“猜”的度數(shù)與學生量的度數(shù)一樣,學生感到非常奇怪。有的問:“老師,您沒看見我畫的三角形是什么樣的,也沒量過角的度數(shù),怎么就猜得這么準呢?”有的問:“老師,這里邊是不是有什么奧秘?您能把這個奧秘告訴我們嗎?”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而且,由于帶懸念,在課堂上學生自始至終都非常投入,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在課堂上,教師應創(chuàng)設出一種歡快、愉悅的情境,啟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讓學生想“說”、敢“說”。教師得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平等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要改變過去那種以老師為中心的舊的教學模式,將教師講、學生聽,變?yōu)閹熒餐接憽4送?,教師引導時要盡量采用如:“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們一起研究好嗎?”“你來講講好嗎?”等親切、協(xié)商的口吻和“誘導”的語氣,使課堂氛圍顯得民主、和諧,讓學生思想上變得輕松,愿意提出問題,敢于發(fā)表意見。
二、教師要善于提問,把握提問的藝術,讓學生多“說”
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在思考和解決老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精心設計問題、掌握提問的藝術。提問的效果最好是能啟發(fā)多數(shù)學生的思維,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耙粚σ弧钡膯柎饒雒婊蚩偨谐煽兒玫膶W生回答,會使其他學生產生消極情緒,也不要總叫“差生”回答,這樣會花去很多時間,也會使教學節(jié)奏松弛。
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和老師互動。如果提問尤如連發(fā)炮彈,學生就會沒有喘息的機會,而且一味快速地回答,往往由于缺乏深入思考來不及組織好表達思想的語言,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就不能融為一體,那么,課堂就會成為“一對一的對話”或“教師與優(yōu)等生的對話”,其他的學生就無法照顧。一般情況教師可以先叫中等學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學生尤其是“差生”要認真聽,等中等生答得八九不離十或答得差不多了,可以讓好的學生補充回答,也可以試著叫“差生”,讓他們逐步提高。教師提問的機會要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說”。
教師的提問最需要“一針見血”和“畫龍點睛”的高明,既能不露痕跡地將問題的方向、范圍等巧妙界定,把學生的思路自然引向需要的軌道,又能以此為核心發(fā)散開來,鼓勵學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點撥“火候”至關重要,命令式的指揮當然不可取,拐彎抹角的兜圈、拖沓也顯得多余。這樣的提問才是有水平、有藝術的,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引導學生揭示出分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的一般方法后,讓學生閱讀教材結語“把分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通常先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遇到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shù)),再化成百分數(shù)”。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段結語中有一個詞挺特別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表示疑惑:這里為什么要用上兩個“通?!??有其他學生馬上補充問:這里兩個“通常”的意思相同嗎?還有學生問:這里兩個“通?!敝庥质侵甘裁??這時我在適時引導:大家讀書很認真,能抓住“通?!碧岢鲞@么多有意義的問題。而有關問題的答案就在剛才的例題學習中,你明白了嗎?小組商量一下。
教師的語言也應生動幽默,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更能有熱情回應老師的問題。生動的例子,有利于學生打開思路,深入淺出的理解難點,喚起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在思索中組織語言,快速回應問題的同時,對問題的理解亦能更充分,因為他用的是自己的語言來組織的。
三、適時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會“說”
學生在言行舉止上遺傳父母的模式,而同樣,在學習上的表達能力深受老師的影響,很難說,一個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受老師的影響。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重點在于老師的言傳身教,在于讓學生掌握“說”的方法。這里的“說”,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再用準確、簡煉的語言,把自己的思維過程有條理地、完整地表達出來。數(shù)學的科學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準確性。無論是下定義,還是做判斷,都要求用詞恰當,合科科學,不允許有一絲毫的偏差。因此,在訓練中就要要求學生用詞要準確,描述要貼切,決不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數(shù)學的高度抽象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濃縮性。在數(shù)學的“詞典”中,只有“記敘”,沒有“描寫”,也沒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張”。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一定要言簡意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要添枝加葉。數(shù)學的邏輯性又決定了它的語言和條理性。概念形成、公式的推導、法則的歸納,都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要學生學會利用判斷和推理,有條有理有根據(jù)地進行思考,再把思考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