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梅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3—0101—01
計算教學可謂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頭戲”,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做計算題差錯多,準確率低,多數(shù)教師將學生計算錯誤歸結為粗心大意。其實,這只是個極弱的原因而已。平時教學中的計算教學效果如何,不但可以影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更會影響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明確算法算理是提高計算準確率的保障
要提高計算能力,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說要加強對法則及算理的理解。心理學指出:首次感知新知識時,進入大腦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攝抑制的干擾,能在學生的大腦皮層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準確,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內是難以清除的。因此,在進行計算的新授課時,教師必須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掌握數(shù)學概念、計算法則、運算性質及運算定律。因為只有把算理講清楚,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xiàn)方向性的錯誤。例如,在教學“23+4”和“23+40”時,只要讓學生明白前者是加4個1,而后者是加4個10,這樣才不會把23+4和23+40的計算搞混。
二、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準確率的關鍵
1. 重視口算??谒闶且磺杏嬎愕幕A,故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對口算的訓練。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表內乘法以及相應的除法等,必須要求學生做到準確熟練、脫口而出。對于一些特殊的計算題,要求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模型,形成一個整體,這樣使用起來就快捷得多。比如,15×75+15×25、25×3×4等,可以利用口算的時機加以訓練,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巧。
2. 重視對比練習。通過對比訓練,讓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使學生養(yǎng)成細致認真的習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比如,學習“用乘法解決問題”后,在基本練習后可以設計如下練習題:圖示一群蝴蝶有4只,文字說明又飛來3群蝴蝶,問學生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蝴蝶?不少學生做成4+3=7(只),理由是“又飛來”用加法。
這顯然是錯誤的,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明白飛來用加法,飛走用減法。學習乘法之后,打破“又飛來”用加法的強信息干擾至關重要,此時用對比練習就很有必要。當學生理所當然地認為“又飛來”用加法時,呈現(xiàn)題1,組成如下對比題:題1:圖示呈現(xiàn)“一群蝴蝶有4只”,文字呈現(xiàn)“又飛來3群蝴蝶,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蝴蝶?”題2:圖示呈現(xiàn)“一群蝴蝶有4只”,文字呈現(xiàn)“又飛來3只蝴蝶,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蝴蝶?”讓學生在兩題的圖示中直觀地感受差異,當一些學生再次以“又飛來”用加法為理由出現(xiàn)4+3=7(只)時,另外一些學生馬上清醒地認識到“‘又飛來不一定是加法,要看是飛來幾群還是飛來幾只?如果飛來幾群就用乘法,飛來幾只就用加法。”“一群蝴蝶有4只,飛來3群,就是又多了3個4只?!薄耙蝗汉?只,又飛來3只,就是又多了3只?!睂嵺`證明,通過形象對比,學生明白了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計算,求幾和幾的和用加法計算。在辨析中學生分清異同,突破看見“又飛來”或者“求一共”就用加法的思維定勢,從尋找相同詞語到感悟數(shù)量關系,實現(xiàn)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3. 重視典型錯題分析。一個錯誤就是一個盲點,如果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不積極,或者缺乏理想的解決辦法,錯誤就會在任何時候可能發(fā)生,而且會重復發(fā)生?!板e題本”是自身錯誤的系統(tǒng)總匯,當把錯誤匯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地看出其中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可以幫助學生找出錯點,分析錯因,找出對策,總結出預防錯誤的要點。同時它又是一份可貴的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錯題管理為依托,精選適用自己的資料,精選自己有必要多做的練習。在明確了算理,掌握了法則的基礎上適當做典型錯例分析,學生能一步鞏固算理,弄清知識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4. 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書寫格式,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guī)范。其次,要學會審題,這是計算正確、迅速的前提。在計算時,還有要求學生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一看:做題前,先完整地看清每個數(shù)和每個運算符號,進行初步感知。二讀:做題時,養(yǎng)成邊讀題邊抄寫的習慣。三查:做完時,看看數(shù)據(jù)運算符號是否抄錯,括號、小數(shù)點是否漏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計算結果是否寫錯。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