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藍虹
摘 要:漢辦認為原HSK在測驗理念方面,不利于國際漢語教學事業(yè)的推廣,因而于2009年對原HSK進行了改版。之后推出的新HSK,采用了“交際語言能力模型”,在語料選取上重視中國文化的滲透,取得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效果。當然,新HSK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關鍵詞:新HSK;漢語考試;漢語推廣
新HSK實施7年來,在海內(nèi)外市場獲得了廣泛的認同。然而,部分新HSK用戶,對HSK為何要改版、新HSK改版后的特點以及新HSK的研發(fā)宗旨等問題,還不甚明了。本人對舊HSK和新HSK都做過一些研究,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對于新HSK的一些看法。
一、改版緣由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語言能力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語言知識只是語言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非全部。目前,語言教學屆已達成共識:語言教學,不是教語言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1990年,語言學家Bachman提出了交際語言能力模型,該模型一經(jīng)問世,就給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試以非常大的震動。
(一)原HSK的常模參照組起點過高
語言考試是評價人的語言能力的工具。考試的分數(shù)需要在一定的參照系中獲得意義。參照系無非兩種:一是常模參照,通過與其他的人比較,賦予分數(shù)較好或較差的意義;一是標準參照,通過考查受試者能夠完成哪些交際任務,賦予分數(shù)較好或較差的意義。原HSK所使用的參照體系是常模參照。
原HSK(初中等)所使用的常模參照樣組是1989年制訂的240人樣組,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所能建立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參照樣組。而目前海外孔子學院漢語學習者的分布呈嚴重的金字塔型,低端學習者數(shù)量龐大,而中、高級的學習者數(shù)量相對較少
(二)原版HSK的分數(shù)體系問題
原版HSK的分數(shù)體系為三等11級,即基礎、初中等和高等三個等級以及各等級所包含的小級別。
這樣的等級劃分存在三點不足:①等級劃分過細。②等級間交叉重疊。由于最初的HSK只有一種考試,即現(xiàn)在的HSK(初中等),之后才有了HSK(高等)和HSK(基礎),這就造成了HSK系列考試在設計和使用上有重疊和交叉的現(xiàn)象。③分數(shù)報告與解釋比較麻煩。HSK(初、中等)在分數(shù)報告中采用導出分數(shù)與加權分數(shù)相結(jié)合的辦法,這在實際運用中產(chǎn)生了解釋上的麻煩,即總分不等于單項分之和。這種方法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過于抽象。
二、新HSK有何改進
(一)參考CEFR,制訂《國際漢語能力標準》
國家漢辦頒布的《國際漢語能力標準》,是一個典型的基于交際理論和基于任務完成的語言標準。該標準對每個級別都從口頭理解、口頭表達、書面理解、書面表達等4個方面進行了“能做什么”的描述,并給出了任務舉例。將HSK建立于《國際漢語能力標準》之上,也是一種將漢語教學從“知識傳授”引向“能力培養(yǎng)”的努力。
(二)貫徹“考教結(jié)合”的原則
新HSK遵循“考教結(jié)合”的原則,考試設計與目前國際漢語教學現(xiàn)狀、使用教材緊密結(jié)合,目的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學”。
語料滲透中國文化因子,考試不忘文化推廣。本人通過對孔子學院出版的五套新HSK六級真題①進行分析,總結(jié)出五個文化考點即:成語故事、文化名人、地方風物以及風景名勝。
三、新HSK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新HSK六級信度低
從測量學角度來講,評價一個考試的科學程度如何,有兩個指標:一個是信度,另一個是效度。簡單說來,信度反映了一個考試的結(jié)果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程度。信度越高,該考試越可靠。
關于新HSK的信度問題,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HSK6級越來越難。對于一款“標準化考試”而言,題目難度不穩(wěn)定,會有損考試的信譽。
(二)關于新HSK的級別與《國際漢語能力標準》
在新HSK的考試大綱中,介紹了新HSK各級別與《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及《歐洲語言框架(CEF)》的對應關系。不但如此,新HSK還對一到六級的能力水平進行了描述②。有個這個能力描述,就給新HSK的考生及該考試的使用單位,一個具體的依據(jù)。這非常方便。
不過,語言測驗的對象是人的語言能力,語言標準也就是對人的語言能力進行的等級劃分。考試跟語言能力之間對應關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個長期積累證據(jù)的過程。比如說達到HSK(四級)的考生可以用漢語就較廣泛領域的話題進行談論,比較流利地與漢語為母語者進行交流。我們得有充分的證據(jù)來支持考試與標準之間的關系。
四、結(jié)論
新HSK繼承了原HSK的精華,并借鑒了心理測量學、第二語言教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海外漢語學習者精心打造了一套語言測試工具。新HSK不僅是一個測量工具,而且是一套很好的培訓工具。當然,新HSK是一個新生事物,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們漢語教學、測試方面的專家一起努力,來完善、改進她。
注釋:
①張晉軍;《新漢語水平考試真題集》;北京:華文教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②詳見漢考國際官網(wǎng)的相關介紹,網(wǎng)址:http://www.chinesetest.cn/index.do
參考文獻:
[1]張旺熹,王佶旻.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改進版)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5.
[2]謝小慶.關于新HSK的幾點思考(未出版),北京語言大學.
[3]張晉軍.新漢語水平考試真題集.北京:華文教學出版社,2010,10.
[4]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5]國家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國際漢語能力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