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婷
【摘 要】本文以自主游戲為載體,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式學習,旨在通過科學自主游戲,精心引導幼兒探究活動,努力形成促進幼兒科學探究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習得一定的探究方法與技能,最終促進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科學自主游戲 幼兒 科學探究能力
自主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戲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huán)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fā)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本文以自主游戲為載體,對于如何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能力進行實踐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前期研究的基礎
我園是余杭區(qū)“科技教育特色園”,有自己的七彩科技教育課程。近年來,我園在科技特色教育的研究中積累了不少經驗,開展了一系列的科學教育課題研究。我們已從科學類專用教室、種植園等方面對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能力作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
(二)我們的問題
1.重主題預設活動,輕自發(fā)探索活動
教師對于幼兒的興趣點及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握不夠。平時實施的科學活動受主題內容的限制,教師會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主題需要來預設科學活動的內容,更多地考慮活動能否與幼兒的經驗相結合,而較少考慮到是否真正從幼兒的興趣發(fā)出,能否引發(fā)幼兒持續(xù)探究的欲望等。孩子們一般是被動地探索,在老師高控的引導下進行科學活動。
2.重集體教學活動,輕個人小組探索
有的教師只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了集體教學外的區(qū)域活動和游戲活動。在科學活動中,集體同時進行的活動多,個人或小組探索的科學活動比較少,在游戲中探索活動就更少了。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注重幼兒的主動性、合作性的培養(yǎng),但效果不顯著。
3.重科學原理掌握,輕自主探索過程
教師講解多,只強調自己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幼兒主動性、積極性的培養(yǎng)。教師們只把目標裝在了自己的心里,而并沒有把幼兒的自主探索放在首位。在科學活動中較多地注重科學原理的掌握,而對生活中科學原理的探索比較缺乏。
(三)我們的思考
怎樣的科學教育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而自主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是幼兒內在需要的活動。能否以“科學自主游戲”為切入點,將其當作科學活動的另一種形式,為幼兒的科學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呢?通過科學自主游戲,幼兒不僅會在玩中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還能在游戲中了解生活中某些現象的奧秘,進而更主動地關注周圍生活。
二、實踐探索
以下具體介紹小班自主游戲——“小小搬運工”中開展的探究活動:
(一)游戲是這樣生成的——探索源于興趣
1.出現問題
班里有一些木質的動物造型的拖拉玩具,深受孩子們喜歡。只要一有空閑,孩子們就拉著它們跑動。一段時間下來,這些玩具都殘缺不全了,需要大修??墒菆?zhí)著的孩子們還是興趣未減,有的偷偷拿出準備大修的拖拉玩具還在玩:虎子拉著串好的木珠,開始了他的拖拉之旅;越越更厲害,用串木珠的繩子穿上放積木的筐子拖著就跑……
“自制拖拉玩具要大修了,暫時沒有了‘寶貝,我們怎么辦?”一個問題在孩子們中間炸開了鍋。
小奕:“修好了再玩吧。”
桐桐:“那我們自己來做吧。”
越越:“我剛才就做了一個,很好玩的?!?/p>
……
老師拿出了剛才自制的拖拉玩具,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大家都鼓起了掌。
師:還有什么也能用來制作拖拉玩具呢?
微微:我們玩滾滾樂的圓筒可以做。
杭杭:點心時裝牛奶的瓶子。
……
于是老師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在活動室、游戲區(qū)域、“百寶箱”或是自己家里選擇需要的材料,簡單地組裝拖拉玩具。
2.我們的思考
(1)支持幼兒興趣。杜威說:“興趣是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苯處熞朴诩皶r發(fā)現了解幼兒的興趣點,鼓勵、肯定和支持幼兒的發(fā)現,拓展幼兒的思維,滿足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適時地發(fā)揮推波助瀾的作用。
(2)提出適宜的挑戰(zhàn)。讓幼兒在對拖拉玩具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大膽革新,充分挖掘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引發(fā)幼兒無窮無盡的思考。不同材料制作的拖拉玩具形狀、顏色、色彩的變化……都會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發(fā)現身邊的科學,體驗到操作的樂趣。
(3)頭腦風暴討論法。在征集金點子的過程中,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思維碰撞,思想包容,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也能充分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和需要。
(二)游戲是這樣開始的——材料引發(fā)探索
《指南》中指出: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廢舊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制玩具。雖然是小班,但已經是下半學期了,孩子在動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方面明顯進步,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動動手,自己去探索自制拖拉玩具的方法。
1.探究一:我要裝個拖拉玩具
用什么材料來做拖拉玩具?幼兒分頭去材料箱、活動室尋找,有的到家中去尋找。他們拿來了各種材料,有紙質牛奶盒、鞋盒、塑料牛奶罐、奶粉罐、網籃等等。我們也準備了繩子、膠帶、小剪刀、墊片、S鉤等必備材料。
(1)孩子們的探索
面對這么多的材料,孩子們一下子自主地玩開了,有的選擇了長繩子,繩子通過網籃上的洞洞,兩根繩子合在一起,拉著就走了;有的在塑料牛奶瓶的把手上用繩子繞了幾圈,也開始拉起來了;拿到牛奶盒的樂樂有點發(fā)愣,繩子往哪兒放呢?終于找到了膠帶,把繩子給粘住了,可用力一拉繩子馬上從膠帶中滑出來了。
(2)出現了新問題:怎樣讓繩子和材料連接而不掉落呢?這么多的材料都可以直接制作拖拉玩具嗎?
孩子們開始從眾多的材料中篩選出來可以直接制作拖拉玩具的材料,也對一些材料有了新的疑問。
討論:怎樣的材料才能讓繩子牢牢地連接上?經過篩選,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有洞洞的才可以讓繩子通過?!贝鸢杆角?。沒有洞洞的該怎么辦?“用榔頭、用剪刀、用針……”孩子們的辦法可謂五花八門。新的問題推動了自主探索的進行。
2.探索二:我要用剪刀打洞洞
對于沒有洞洞的材料,我們提供了小剪刀讓幼兒自主玩玩什么材料能適合打洞?
(1)孩子們的探索
在老師的安全提醒和密切關注下,孩子們拿著剪刀開始玩起來了,有的拿起奶粉罐在表面劃了幾下,無從下手。馬上轉移了目標,拿起來紙盒,用力一戳就戳進了。有的對準那個塑料瓶,一頓猛戳,塑料瓶只有一點小痕跡,不灰心繼續(xù)試,還真的有了一個小洞,那一臉成功的模樣……最后孩子們的嘗試,教師引導進行了梳理。
在游戲中,孩子們自主地探索出哪些材料可以打洞,在玩中孩子們對材料的不同軟硬程度有了一個直接的認識,小剪刀的使用也變得更靈活了。
(2)新的發(fā)現
樂樂在幾個盒子上打了洞洞,用上了S鉤,把S鉤的兩個鉤子勾住了盒子上的洞洞,一輛小火車初見雛形。原來用上工具,盒子之間還可以連接。
3.探索三:繩子能不逃出來嗎
有了各種已經打過洞的材料,孩子們重拾信心開始游戲。
孩子們的探索
孩子們一起玩穿洞洞的游戲,可阿澤一直在穿洞洞,繩子從洞洞里一拉,繩子就滑出了洞洞?!白尷蠋熃o我們打個結吧!”我們幫助打了結,可是結太小,洞洞大,繩子又滑出來了。怎么辦?
我們讓孩子們去班里的“百寶箱”里找找有沒有可以用的東西。樂樂找到了木珠,阿澤找到了小墊片,我們一起在他們找到的材料上打了結。這次孩子們用繩子從洞洞里拉出來,木珠和小墊片在洞洞口守住啦!小拖車成功啦!孩子們拖著自己動手制作的拖拉玩具,一路狂奔。
(三)游戲是這樣開展的——情景促進探索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他們的注意是不穩(wěn)定的,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干擾,興趣持續(xù)時間短。幾次游戲下來,孩子們的興趣明顯減弱了,孩子們組裝好的拖拉玩具放在一邊,不太投入游戲了。
尋找新的探索點
我們自己設計好的拖拉玩具除了拖一拖、跑一跑,還能干什么呢?
微微說:“可以當汽車、當火車。”
弘宇說:“當汽車還能裝玩具呢?!?/p>
桐桐:“還能裝磚頭、裝水果。”
余越說:“我們來搬家,從這里搬到哪里?!?/p>
……
隨著游戲發(fā)展的需要和開展,又引起了一個新的話題——拖拉玩具制作好后,怎么玩?在孩子們的討論中,確定了游戲的情景——做“小小搬運工”。孩子們的游戲又開始啦!
1.探究一:我要裝更多的東西
為了做“小小搬運工”,孩子們鉚足了勁,都想一次性多運點貨。怎么才能把更多的大磚頭放在小車上呢?孩子們有的把“磚頭”硬生生擠進小小拖車里,也只能放進兩塊,紙質的“磚頭”也受傷了?!俺税汛u頭放在拖車里面,還可以怎么放呢?”經老師這么一點撥,孩子們馬上又開始探索了,最后發(fā)現把磚頭整齊地疊在拖車上,果然能放更多的“磚頭”。有的孩子為了多運貨,組裝了一列“小火車”拖車來搬貨,有的選了一個大盒子做拖車來運貨……在自主的游戲探索中,孩子們對物體的空間有了粗淺的了解。
2.探究二:我要搬得更省力
貨物里有木質的積木,有灌滿水的瓶子,這些貨物都比較重,孩子們拖拉時就比較費力。“怎樣讓自己搬得更省力呢?”孩子們開始相互幫忙,一起在合作拉。樂樂已經有了新發(fā)現,他拿了同伴親自制作的有輪子的拖拉車,裝上了礦泉水,開始跑了起來;辰辰讓我把三輪車和扭扭車借給他,沒想到孩子們能夠舉一反三。有了工具車,孩子們各顯神通,有的把小拖車的繩子在三輪車上繞了幾圈就去搬運東西了,有的則單手騎車,另一只手拖拉,玩起了“雜技”?!袄蠋?,這樣很省力?!焙⒆觽円呀浽谟螒虻淖灾魈剿髦畜w驗到了輪子帶來的驚喜。
3.探究三:我們要分類擺放貨物
(1)出現了新問題
孩子們對做“小小搬運工”充滿了興趣,可是將貨物搬運過去后,有的箱子已經裝滿了,有的箱子卻是空的,而且箱子里的貨物擺放得雜亂無章?!皞}庫里的貨物太亂了,怎么幫它們整理一下?”(新問題的產生,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欲望。)我們設計了一個隱性目標,在每個大紙箱上貼上貨物的標記。這次游戲又有了挑戰(zhàn)性了。在玩中,發(fā)現孩子們沒有像以往一樣忙著“卸貨”,而是會在放貨的時候留意紙箱上的標記,并在紙箱旁來回走動來分類擺放貨物。沒想到就是這幾張隱形的標記,讓孩子開始了新的探索。
(2)我們的反思
隨著幼兒對游戲環(huán)境和材料的逐步熟悉,游戲中出現了各種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情節(jié)。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支持者,及時幫助幼兒提供幼兒喜愛的材料,使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再次自主探索,在與教師和同伴的游戲互動中獲得新的經驗,體驗探索的快樂,這是體現科學自主游戲價值的關鍵所在。
(四)游戲這樣升華的——整合深入探索
《指南》指出:“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fā)展。”整合能幫助幼兒獲得新知識、新經驗,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整合中,幼兒游戲的過程真正成為他們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新問題的學習過程。
1.我們的想法
以相互融合型為特點的整合,體現探究與幼兒游戲同步進行,隨著問題探究的不斷拓展和游戲的深入,幼兒的探究所得和游戲經驗形成優(yōu)勢互補,繼續(xù)保持的探究興趣使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以不斷完善,進一步使游戲向縱深發(fā)展的同時,促進了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和幼兒探索能力的提高。
2.環(huán)境的改變
我們挖掘環(huán)境和材料的教學因素,讓環(huán)境作為一種隱性的指導,讓幼兒探索性地開展自己的游戲。我們根據上階段孩子們游戲的開展和探索的能力,創(chuàng)設五個游戲區(qū)域(見表2):
(1)拖拖車組裝區(qū):提供多種材料讓孩子自主探索組裝各種拖拖車。
(2)拖拖車停車區(qū):可讓幼兒在區(qū)域內換車,探索不同車輛的裝貨空間、拖拉速度和省力的情況。
(3)“勇敢者”探險區(qū):在運貨途中有目的地設置一些障礙物,如:有坡度的獨木橋、拱門、地面上貼直線、曲線。
(4)“滿滿”裝貨區(qū):除了前面游戲玩過的材料,還增加幼兒喜歡的玩具,數量多了,讓幼兒在卸貨時分類更有挑戰(zhàn)性;還增設了任務卡。
5.“松松”卸貨區(qū):從原來一排紙箱改成無規(guī)則錯落擺放,讓幼兒在卸貨時更有探索性。
3.我們的發(fā)現
(1)片段一
微微在拖拖車組裝區(qū)用紙質牛奶盒組裝好了一輛拖車,運了一車貨物,發(fā)現拖車的空間太小,裝不了這么多的貨物,她就把自己的拖車停在了“停車場”,發(fā)現旁邊停著大整理箱拖車,她高興地拉著去裝更多的貨了。
(2)片段二
君來拉著他組裝好的“小火車”裝上貨準備“過山洞”,可是后車廂橫了過來,箱子太寬了,被卡在了“山洞”邊緣,用力一拉,“山洞”倒了。他扶起了“山洞”,用手把紙箱來回試探了一下,最后把后車廂和前車廂一樣豎著放。低頭輕輕地拉著,順利地過了“山洞”。
(3)片段三
弘弘裝上了自己喜歡的貨物,開始進入了“勇敢者”探險區(qū),小車過“小山坡”,像滑梯似的,坡度很陡。弘弘拉著繩子,筐子已經慢慢偏離了山坡,弘弘只有一手扶著筐子前行??稍偕仙狡聲r,車翻了,貨物撒了一地。收拾一下,繼續(xù)前行。前面是平穩(wěn)的獨木橋,獨木橋上有花紋,拖車只是在獨木橋上震動了一下就輕松地通過了。弘弘挑戰(zhàn)了傾斜的“小山坡”和平穩(wěn)的獨木橋,在玩中弘弘對摩擦力也有了粗淺的體驗。
4.我們的反思
我們發(fā)現科學自主游戲雖是幼兒自主自愿的活動,但幼兒自發(fā)的探索和我們創(chuàng)設適宜探索的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無論是片段中出現的微微、君來還是弘弘,在自主游戲中他們都在大膽地探索,他們遇到問題都能自己解決。這些都是孩子們在自發(fā)、自主探索中習得的,也是最難能可貴的。
三、研究結果
通過一年的實踐證明,從幼兒的興趣需要、生活經驗出發(fā),以“抓住問題——儲備經驗——推進游戲——自主探索”為線索的游戲引領,以游戲與科學探索整合為支持手段,促進了幼兒游戲的主體性體驗,提高了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
(一)幼兒自主探索能力不斷提高
在幼兒喜歡的科學自主游戲中,幼兒的自主性和探索能力大大增強了,能夠擺脫老師的高控引導,真正從興趣出發(fā)探索。遇到問題,幼兒會自己嘗試、自己體驗、自己解決,在自主探索中了解生活中的科學原理。在游戲中,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教師專業(yè)能力明顯提升
在研究中,教師善于觀察并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進行有效的價值判斷,選擇適合幼兒探究的自主游戲內容,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探究環(huán)境,提供便于幼兒探索的材料。教師在有的放矢的指導中提高了幼兒的游戲水平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科技素質。
(三)開辟科學探究活動的新途徑
在我們的帶動下,全園掀起了科學自主游戲的新高潮,各年齡段都利用走廊、活動室、戶外場地等開展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并把它們與我園的特色活動“科學泡泡”“科學小游戲”相結合,貫穿在日?;顒又?,與各領域有效滲透與整合,形成一種日常教育模式,為我園的科技特色教育開辟了新的途徑。
(四)反思與展望
1.加強活動中的及時記錄
在指導過程中,老師更多的是以照片的形式來記錄活動過程,缺少幼兒游戲時的語言對話和幼兒即時探索的活動等材料。這方面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要加以改進。
2.打破“班級界限”,開放自主游戲
我們要不斷挖掘游戲的價值,在全園開展自主游戲的同時,為了讓老師更省時省力,為了讓孩子能嘗試更多的游戲,可以打破游戲活動的界限,平行班可打破“班級界限”,嘗試班與班之間的互動,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探索機會,讓幼兒的游戲行為更加持久有效。
四、結束語
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盡情地去探索……讓我們真正走進幼兒的游戲世界,做他們的支持者,讓幼兒真正體驗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探索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現代幼兒園游戲大全[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