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悅成
今年暑假,我終于見到了心馳神往的大漠!
從童年始,書本就反復(fù)告訴我:大漠就是蒼涼、雄渾、壯觀的象征。那里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有“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的悲涼,也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蒼茫。
這沙漠,是絲綢之路上的沙漠,是將士鎮(zhèn)守邊疆的沙漠,是男兒建功立業(yè)的沙漠!但看著看著,本應(yīng)激動的心卻冷下來了,心中升起了一絲恐慌。
我這是怎么了?這不是我最想看的大漠嗎?
不!這不是我想要的大漠!千里不見人煙,充斥整個沙漠的,是寂靜蒼涼,是死亡。我心中的沙漠,是絲綢之路上的繁華熱鬧,是鎮(zhèn)守邊疆將士們的激血澎湃。而這里,沒有那代表生命的樹木綠,清水藍,目光所及,盡是漫漫黃沙。
眺望著,尋找著,終于,我見到了一絲綠色,是接近枯黃的綠,零零散散,但這綠卻讓我內(nèi)心平靜下來。
接著,我看到了成片的綠色,如江水般連綿不絕。那綠啊,無邊無際,像大海一般,這片綠中,有著久違的藍!綠,從未有如此明亮,給人震撼;藍,從未有如此清澈,予人希望。綠是這里唯一的顏色;水,是這里唯一的格調(diào)。殊不知,大漠竟也如此細(xì)膩、溫婉,并不比江南小鎮(zhèn)、蘇州園林遜色。
我們一行到了玉門關(guān),玉門關(guān)遺址旁,那里有個小池塘,池塘不大,水也不多,但卻是這一路的唯一藍色。綠以藍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沙漠之綠,令人眼前一亮,內(nèi)心無比舒暢。
我們又來到了鳴沙山下、月牙泉邊,鳴沙山的沙子很難很難“鳴”叫,值得一看的,也只有月牙泉了。月牙泉在黃沙之中,彎彎的,很秀氣。依沙山,傍江南小樓,也許,古人就是在這兒,觸景生情,憑欄望月,念水懷鄉(xiāng)吧,“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沙漠駱駝刺,生長在巍巍祁連山下,在茫茫戈壁灘上,無論條件多么惡劣,多么干旱,它總能頑強生長,給茫茫戈壁和漫漫沙海平添了生機。
而那大漠胡楊,長著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沙海茫茫,遠(yuǎn)遠(yuǎn)望去,突然有一點綠,與天相接,那一定是胡楊了,旅人一見胡楊,所有的疲憊和失望會立刻煙消云散。
沙漠中,最美的顏色就是綠了吧,綠得鮮亮,綠得壯觀,綠得動人!生命的顏色,就是綠色!在大漠之中,對綠色有著一種特別的依賴,仿佛有了這片綠,生命就有了希望,這綠,是生命的依靠。
綠是生命之色,而藍,卻是生命之源!
藍在哪里,綠便在哪里,人們就居在哪里。藍不似綠一般雄偉,但卻比綠更為重要,是藍,讓綠蔓延,涓涓細(xì)流,源遠(yuǎn)流長,一點一滴的藍,貫穿了整個大漠的歷史!
也許,許多許多年以后,我會忘記,沙漠中有什么景點,有什么歷史,有什么特色小吃。但,我絕對不會忘記這沙漠中的綠與藍。
我愛這綠!愛這藍!
【點評】 作為一篇游記散文,本文淡化了記游,著重從沙漠中的“水”之“藍”和“樹”之“綠”來寫沙漠景觀,并從“綠”“藍”兩個意象中發(fā)掘出生命原色和生命感悟,這種寫法很有見地。另外,本文語言比較優(yōu)美,引用也恰到好處,有些句子也頗有哲理意味。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