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徐紅
【摘 要】本文立足于教育強省中的強市——A市,對小學生課外活動展開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小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總體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同時也在課外活動內(nèi)容、形式、目的、評價方面存在問題。因此,轉(zhuǎn)變?nèi)窠逃^念、加大課外活動專項經(jīng)費投入、提升教師素質(zhì)、健全課外活動評價機制實屬當務之急。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活動 現(xiàn)狀 問題 策略
一、調(diào)研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選取A市的11所小學作為代表。之所以選擇A市的這11所小學,是因為:首先,A是教育強省中的教育強市;其次,這11所小學包含了農(nóng)村小學和城市小學這些類別。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diào)查法。由于沒有現(xiàn)成的問卷可供使用,問卷是在查閱文獻和導師的指導下編制而成,從而保證了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學生卷、教師卷、家長卷。其中,學生卷總共22題,全部都是封閉式的選擇題。教師卷總共18題,其中,前面17道題是封閉式的選擇題,最后1道是開放式的問答題。學生卷和教師卷主要是從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形式、目的、制度、設施設備條件、師資水平、與學科學習的關系、評價主體、評價方式、滿意度這10個維度來設計的。家長卷總共11題,包括10道封閉式的選擇題和1道開放式的問答題。家長卷主要是從家庭文化環(huán)境、家庭經(jīng)濟環(huán)境、家長在學生課外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的情況這4個維度來設計的。
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學生卷1800份,回收1280份,回收率77.19%,有效樣本1175個,有效率91.79%;發(fā)放教師卷15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80%,有效樣本110個,有效率91.66%;發(fā)放家長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有效樣本85個,有效率90.42%。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是用SPSS19.0分析處理的。
二、小學生課外活動的現(xiàn)狀
(一)課外活動得以普遍開展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99.83%的學生表示,學校已經(jīng)開展課外活動,只有0.17%的學生表示學校還沒有開展課外活動。另外,在學校類型的獨立樣本T檢驗中,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上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二)課外活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小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在內(nèi)容上兩類或兩類以上所占的比例為28.68%,小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在形式上兩類或兩類以上所占的比例為14.55%。另外,學生性別獨立樣本T檢驗中,學生在課外活動內(nèi)容、形式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教師中參加“文化類”課外活動的比例為29.1%,參加“藝體類”課外活動的比例為40.9%,參加“娛樂類”課外活動的比例為20.9%;參加兩類或兩類以上課外活動的比例為9.1%。另外,教師性別獨立樣本T檢驗中,教師在參加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三)課外活動的趣味性突出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小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主要是文藝體育類,有49.4%的學生表示自己參與的課外活動是“文體類”的;小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的形式主要是興趣小組活動,有47%的學生表示自己參與的課外活動是“興趣小組活動”。
(四)不同年級學生對于自己每次所參加的課外活動目的明確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課外活動目標的明確程度,有48.3%的學生回答“非常清楚”,有38.6%的學生回答“比較清楚”,只有2%的學生回答“完全不清楚”。另外,學生年級單因素方差分析中,在課外活動目的的明確程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教師性別獨立樣本T檢驗中,教師關于課外活動的目的的理解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教師所任教科目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中,教師關于課外活動的目的的理解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學生年級單因素方差分析中,在參加課外活動的動機上,不同年級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五)課外活動開展配套條件明顯不足且存在城鄉(xiāng)差異
配套條件主要是指開展課外活動的場地條件和設施設備條件。首先,課外活動開展配套條件明顯不足。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當學生被問及課外活動是否總是在規(guī)定的課時安排下開展時,34.9%的學生回答“否”。再追問不能在規(guī)定課時安排內(nèi)開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時,有37.5%的學生回答的是“天氣不好”;45.6%的學生回答的是“缺乏必要的設備設施”。另外,教師被問及開展課外活動的場所有哪些時,一般回答是在“教室”或“操場”,但有16.1%的城市小學教師回答在“體育館”,4.8%的城市小學教師回答在“圖書館”;但與此相對的農(nóng)村小學教師卻只有17.5%回答在“體育館”,回答在“圖書館”的甚至為0。其次,教師對學生課外活動的指導城鄉(xiāng)差異明顯。當問及學生教師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時,有36.3%的農(nóng)村小學學生回答“總是”,而有52%的城市學生回答“總是”。最后,開展課外活動的專項經(jīng)費支持薄弱且城鄉(xiāng)差異明顯。當教師被問及學校在課外活動上是否有專項經(jīng)費投入時,有28.18%的教師回答“否”,還有45.45%的教師回答“不清楚”,只有26.36%的教師明確回答“是”。另外,城市小學有40.9%的教師回答“是”,而有32.5%的農(nóng)村小學教師回答“否”。
(六)對課外活動的認同感普遍不高
首先,學校對于課外活動的開展并沒有制度的規(guī)定,也沒有固定的課時安排。比如,當學生被問及在自己的學校,課外活動是否總在規(guī)定的課時安排內(nèi)開展,有34.9%的學生回答的是“否”。另外,在學生性別獨立樣本T檢驗中,不同性別的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認同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其次,家長對課外活動的開展情況并不十分滿意。比如,當家長被問及對孩子們參加課外活動后是否滿意時(或是否有明顯的效果時),只有10%的家長表示“非常滿意”,36.5%的家長表示“一般”。而且,教師對課外活動的開展情況也不滿意。比如,當教師被問及對課外活動的開展情況是否滿意時,有49.6%的教師回答的是“否”。另外,在教師性別獨立樣本T檢驗中,不同性別的教師對課外活動的認同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教師所任教科目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科目教師對課外活動的認同感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七)家長對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視程度存在明顯差異
當家長被問及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如何時,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7.1%的家長表示“每次”都參加,還有7.1%的家長表示“不參與”孩子的課外活動,高達54.1%的家長表示只是“偶爾”參與孩子的課外活動。另外,在家長文化程度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對孩子課外活動的參與情況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家庭孩子個數(shù)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家庭的家長在孩子課外活動中的參與情況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三、小學生課外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課外活動娛樂化傾向明顯
首先,小學生課外活動內(nèi)容的設置上有明顯的娛樂化傾向。比如,當學生被問及自己參加的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主要是什么時,有49.4%的學生回答的是“文藝體育類”,有18.1%的學生回答的是“游戲娛樂類”。其次,小學生課外活動的形式也存在明顯的娛樂化傾向。比如,當學生被問及自己參加的課外活動的最主要形式是什么時,有47%學生回答的是“興趣小組活動”,有37.4%的學生回答的是“班團活動”。另外,在學生性別獨立樣本T檢驗中,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但在學生年級單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參與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小學生課外活動之所以會向娛樂化的方向發(fā)展,首先,是因為開展課外活動的人自己對開展課外活動的目的不明確。其次,是因為教育實踐者對于課外活動的開展都還只是處在探索階段,并沒有現(xiàn)成的方案可以模仿借鑒,于是,就都抱著試一試、玩一玩的態(tài)度對待課外活動。最后,還因為當時課外活動被提出來就是針對應試教育的,這就給人們造成一種誤解,即認為課外活動的存在,必須是與應試教育截然不同的。于是,應試教育越是逼著孩子們?nèi)W習學科知識,課外活動就要朝著它的反面,即向著讓孩子們拼命地放松、娛樂的極端方向發(fā)展。
(二)課外活動形式化傾向明顯
課外活動原本是針對應試教育對學生“生吞活剝”式的強行灌輸提出的,希望學生能通過課外活動,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形式還是很多樣的,但是這種形式卻并不能真正鼓勵學生自己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在小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小組中,“科技創(chuàng)新類”只占3.7%,“社區(qū)活動”只占1%。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學生長期處在應試教育中“被”的環(huán)境下,陡然在課外活動中獲得解放的時候,自主的能力還沒有達到真正的自主探究水平,顯得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人均資源的不足,整個社會的生存競爭壓力還是很大,人們把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當成評判其將來能否在社會競爭中獲勝的重要籌碼。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并不敢真正放開孩子,讓他們自由地發(fā)展,當然,也就無法讓學生獲得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氛圍了。
(三)課外活動應試化傾向明顯
課外活動應試化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設置上。比如,當學生被問及自己參加的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最主要的是什么時,4.9%的學生回答的是“學科類”。其次,學校開展課外活動的目的上。當學生被問及自己覺得為什么要開展課外活動時,23.5%學生的回答是“獲得知識與技能”。又比如,當學生被問及認為參加課外活動對提高自己的學業(yè)成績有多大幫助時,有32.8%的回答是“非常有幫助”,有39%的學生回答“比較有幫助”;當教師被問及學生的課外活動與其學科學習的密切程度是怎樣時,有37.7%的教師認為“非常密切”,有56.4%的教師認為“比較密切”。
課外活動呈現(xiàn)應試化傾向的原因主要來自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對于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生來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考個好大學,自己將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對于城市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生存競爭壓力大,更需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加自己的競爭籌碼;對于學校來說,只有保證了學生的升學率,才能保障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對于家長來說,只有通過逼孩子學好科目知識,考個好大學,家庭才有希望。
(四)課外活動評價機制不完善
其一,評價主體單一。比如,當學生被問及對于自己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xiàn),哪些人可以給予評價時,39.3%的學生回答的是“老師”,有23.4%的學生回答的是“學生”。其二,注重總結(jié)性評價,而相對忽視過程性評價。比如,當學生被問及課外活動后,老師與大家一起做總結(jié)的情況是怎樣的,只有36.3%的學生回答的是“總是”,有29.3%的學生回答的是“經(jīng)?!?。但是,當學生被問及通常課外活動的成績是否會顯示在自己的期末成績單上時,卻有42%的學生回答“是”。課外活動的評價機制之所以不完善,首先,是由于它是一個新興事物,我們都還沒有足夠的把握做好它,就更別說來評價好它了;其次,對課外活動的評價不同于對學科知識成績的評價,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收獲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內(nèi)在的成長。所以,對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操作起來會更難一些。
四、提升小學生課外活動成效的策略
(一)轉(zhuǎn)變?nèi)窠逃^念
應試教育之所以還可以如此橫行,而素質(zhì)教育卻步履蹣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很多人的教育觀念還沒轉(zhuǎn)變過來。所以,我們要想真正地提高課外活動的成效,就必須更新全民的教育理念。首先,我們要利用社會的網(wǎng)絡、媒體制造正確的輿論導向,讓大家逐步形成對開展課外活動的認可。然后,我們還要組織相關社會培訓機構(gòu)對家長進行教育,用正確的教育觀來影響家長,使家長更加支持孩子的課外活動。最后,我們要加強高校與小學教師的聯(lián)系,使小學教師也多多受到啟發(fā),為孩子們課外活動的開展想更多的辦法、做更多的努力。
(二)提升師資水平
教師作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其素質(zhì)對于課外活動能否取得成效有重要影響。要提升師資的整體水平,首先,要完善并貫徹教師選拔制度。教師資格證原本是從事教師職業(yè)應該取得的最基本的資格證明,可是,很多地區(qū)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不少在職教師甚至連教師資格證都還未取得就直接上崗。要整體提升教師素養(yǎng),必須貫徹教師資格制度,對教師上崗資格進行嚴格審核。其次,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培訓可以是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對新手進行,也可以是有關課改政策推行的行政人員進行課改精神的宣講的培訓。只有當教師明白課外活動推行的重要作用時,教師才會真正從內(nèi)心深處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課外活動成效。另外,要加強對教師在課外活動開展成效方面的考核。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對教師進行考核,做得好的,進行獎勵,做得不好的,也算進績效考核。如此,教師自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想辦法開展好學生的課外活動。最后,要提高小學教師的待遇水平。只有當教師在基本生活要求方面有了保障之后,才能真正一心一意投入到教育事業(yè)當中。
(三)加大課外活動專項經(jīng)費投入
課外活動開展困難重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礎設施設備不健全,而究其根源,還是由于教育專項經(jīng)費在課外活動的投入上不足造成的?!坝窒腭R兒長得好,又想馬兒不吃草”,這樣的好事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們既然想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就不可避免地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支持。而要完善課外活動的相關設施設備,首先,教育行政部門應發(fā)動社會力量,加大在公共基礎設施設備上的建設,使學生享受到課業(yè)學習之余的自覺參與的課外活動有機會實施;其次,每個學校應根據(jù)自己學校的特點,應根據(jù)自己學校所開展的課外活動的特點,興建或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設備,給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提供支持。
(四)完善課外活動評價機制
首先,從學校這方面來看,要改變對學生課外活動評價的方式方法。其一,要擴充評價主體。學校要吸引家長、社區(qū)管理人員加入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來,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之余,也讓他們參與評價。其二,學校應該加大對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視程度。應該把學生課外活動的成績反映在學生期末成績單上,而且,還要貫徹落實課外活動開展的相關要求,加強對開展課外活動的教師和學生的考核,及時檢查課外活動成效。另外,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建立一整套的獎勵激勵機制,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潛力,促使課外活動效益最大化;還要加強對學校課外活動開展情況的考核,通過考核所施加的壓力,促使學校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胡姍姍.G小學校內(nèi)課外活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2]李新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外活動探微[D].蘇州:蘇州大學,2009.
[3]王棟.內(nèi)蒙古農(nóng)牧區(qū)寄宿制學校課外活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烏蘭察布市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0.
[4]顏靜.城市小學生課外活動現(xiàn)狀[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5]馬淑華.小學課外活動的現(xiàn)狀及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4(04):31.
[6]吳霓,程秀杰.義務教育階段中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課外活動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山東省梁山縣韓崗鎮(zhèn)為例[J].徐州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37(03):133-138.
[7]馬紅玉.小學教育中課外活動的特點及教育作用[J].新一代(理論版),2011(01):59.
[8]何世峽.小學課外活動的分類與指導[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1(08):72-74.
[9]曹彩麗.淺議小學課外活動[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2(01):40.
[10]王嵐.優(yōu)化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策略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