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嶺
【摘要】二十一世紀的競爭,說到底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在高中教學中個性化教學逐漸突出。本文分析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希望對高中語文閱讀的發(fā)展起到啟示作用。高中個性化閱讀教學中, 教師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作為基礎,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閱讀情境,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教學策略包括一下四個方面。
一、 尊重“原始閱讀”
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性化的原始理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 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深刻地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 閱讀教學也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自我理解,給學生思考的權利,培養(yǎng)他們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讓閱讀成為學生感受生命的過程。教師要摒棄先入為主的理解分析,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原始閱讀,即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對作品進行陌生化的品讀,獲得個性化的感悟。我們應該認識到課文對老師來說是已知的,對學生而言是未知的。只有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下一步的教學才有依據(jù)。教師應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矯正、引申學生的原始體驗,在學生原始體驗的基礎上生成、引導、訓練。
例如:在小說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筆者放手讓學生閱讀,并鼓勵他們課后讀《紅樓夢》原著,在學生自己原始閱讀的基礎上,評價課文涉及的幾個主要人物。在評價王熙鳳這個人物時,不少同學認為她慣于玩弄權術、善于逢迎、見風使舵,這也是多年來形成的結論。但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王熙鳳的機變逢迎是一種生存本領, 在那樣一個復雜的大家族里要想當那個家,處理好各種關系是必需的。諸如此類的個性化感悟可視為獨特性的個體閱讀體驗,這種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不無道理,應當場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二、 以學生實際為本,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進行深層次研讀
1 問題策略
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由其他同學闡述自己個性化的理解,暢所欲言,達成共識。所以,一旦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
2. 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現(xiàn)在,好多同學對文本提不出問題,質疑能力弱。古人云:“學者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彼?,培養(yǎng)質疑能力是提高個性化閱讀能力的關鍵, 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面對一篇文章,無論是從課題,還是文中的重點詞句,還是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以及文章的結構等方面,都要從無疑到有疑,多問幾個為什么。
3. 提出問題的順序
面對學生提出的難易不一的各種各樣的個性化問題,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呢? 可分兩步:第一步:各自的問題先由小組討論。那些淺易的、個別性的問題一般都能由小組內的成員解決,不必交由全班討論。第二步:將小組討論未得出結果的較難的問題提出來全班討論。
4對話策略
個性化閱讀教學本質上是對話的過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趥€性化閱讀教學實施的過程中, 應充分估計到學生閱讀態(tài)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對話過程包含兩方面:
三、讀者(師生)與文本的對話
1.讀者閱讀作品時,總是帶著自己己有的“前結構”進入作品,與作品交流。一方面在文本內容的指引下重構文本意義,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闡述,最后形成關于文本的極富個性化的認識。
2.讀者與讀者的對話(師生、生生)
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提出了問題, 接下來就是就這些問題展開讀者與讀者的對話,這是個性化閱讀的主要過程。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閱讀作品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允許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解讀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在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標準答案。
3 合作學習策略
個性化閱讀教學并不排斥學生的合作學習, 這種合作在課堂上最多見的形式是小組討論。由于同學之間合作的心理氣氛較為自由、輕松,學生可以將不敢向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同學大
膽討論,在討論中得到啟示。另外,在這種友好的同學關系中,那些不能理解問題的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表達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相應的學習自信心。
四、 教師對學生的個性閱讀要正確引導
發(fā)揮平等對話中的首席作用個性化閱讀并不意味著學生怎樣解讀文本都是正確的。盡管同一讀者在不同階段對同一文本也有不同的體驗, 但作品的客觀蘊涵卻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伊瑟爾曾經(jīng)說:“文本的規(guī)定性也嚴格制約著接受活動, 以使其不至于脫離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結構,而對文本的意義作隨意的理解和解釋”。正因為如此,教師心中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應有一把尺來衡量。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要確保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以學生的個性理解為本,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個性化閱讀教學,并不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就行了。教師應在了解學生個性解讀的基礎上, 高效藝術地將文本學習轉化為一個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提高。例如:一位老師在教《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后談談自己的初步感受,不少學生對鄒忌與徐公比美很不解。有了這個第一印象,教師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 請學生思考這篇文章內容結構上暗含了一個數(shù)字,是幾? 然后請學生找課文究竟暗含了多少個“三”? 將這些“三”排隊,理順課文內容,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最后集體討論,教師點拔。這一活動立足文本,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值得指出的是語文學習活動是每一個學生吸取營養(yǎng)的學生的認識畢竟有限, 不可能將文本中所有的問題都自行解決。生本對話的深層次推進離不開教師的藝術引導。這就要求教師要發(fā)揮對話中的首席作用,對學生的理解加以適當?shù)囊龑В龑W生根據(jù)閱讀的規(guī)律對文章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 以開放的動態(tài)建構去把握文本。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清感體驗出發(fā),去實現(xiàn)與文本的視覺融合,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閱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與批判思維。個性化閱讀教學必須是生成和預設的統(tǒng)一, 習得和學得的統(tǒng)一,探究和接受的統(tǒng)一,自主和引導的統(tǒng)一,過程與結果的統(tǒng)一。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有目標、高質量的個性化學習行為,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世紀的教育要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 教育不再是為了課堂,而是為了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發(fā)掘人的個性,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梢姡咧姓Z文教育要關注人的素質的提高,以人為本,重視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