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岑星
摘要: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公民道德教育是從幼兒園貫穿到高中整個的公民教育體系。但在中國因為學校和家長過分強調成績,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弄混,忽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問題,進而導致青少年道德問題的多發(fā)。本文在公民道德教育視角下進行對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分析及思考。
關鍵詞:公民道德教育;初中生;政治課;德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4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8-0192-01
一、當前初中生德育教育面臨的問題
第一,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道德隊伍,對于德育工作只說不做,雖然經(jīng)常做養(yǎng)成教育,但沒有一定長時間的堅持。第二,學校沒有設立相關的課程,忽略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有利影響,農村家教的現(xiàn)象阻礙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教育效應。第三,由于學校的校園安全影響,德育活動的活動方式及渠道較為狹窄,并且受空間的制約。第四,學校的各學科與德育教育之間缺少有機的結合,一味地只強調養(yǎng)成道德行為,沒有通過學科來滲透道德教育。
二、加強初中生德育工作時效性的策略
(一)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
學生對政治課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理論知識過多,與生活實際相差甚遠。最近幾年來,政治教學在教材方面進行了許多的改進,增加了可讀性、情感性、趣味性等,初中思想政治課也增強了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并且加強了教材的可教性。同時通過近幾年的中考的試題可以看出試題變得逐漸越來越靠近生活。通過政治課讓學生知道履行自己接受教育的義務,并且家長的行為要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接受教育,充分貫徹和落實適齡兒童與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規(guī)定。同時,學生自身應認識到受教育是自身應履行的義務,加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依法自律,正確認識自身的義務,對于不良誘惑有自覺的抵制力,提高自身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政治老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不要一味地高談闊論或將理論強加于學生身上,而是應該運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去教學,增強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互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二)發(fā)揚自主學習精神
首先,重視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做到學以致用。當向學生講解教材中的理論時,不可以僅停留在對于表面知識的傳授,而是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吸取生活經(jīng)驗,關注于未來學生的發(fā)展方向,通過社會生活主題的感受去將理論觀點講解出來,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適應社會生活,加強學生的理性思想,從生活的經(jīng)驗和實踐中感受到理論知識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的價值與意義。其次,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課堂外的時間去體驗社會實踐方式,進而加強對課本內的理論知識的認識。教師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在課外的時間內去增強課內所學到的知識,采取實際調查和自主學習等方式去提高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在日常的實踐過程中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或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題目去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應注意不要過分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教材內容與時事熱點相結合
大家都知道因為思想政治學科自身的特點,會導致教材中的某些內容會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假如教師一味地按照課本來講,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減少,再加之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觸到了一些社會實踐,已經(jīng)了解了教材上的某些理論知識,一般看了就會自己理解到。因此,教師應在講解教材內容的同時,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去結合具有時事特征的實例達到教學目的和任務,進而加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這次上海市中考就出了一道與現(xiàn)在的時事政治有關的題目,中國上海舉辦世博會的影響是什么?我們可以這樣去解答:上海世博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它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加強我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增進國家之間的友誼,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加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也有助于中國人民加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動全國國民積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奮斗和努力。這樣一件大事發(fā)生在學生的身邊,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和體會到政治的優(yōu)點,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公民道德教育視角下初中生德育途徑分析
(一)內在激勵
以行為學的視角來看,內在激勵是指讓學生通過形象具體的實例和活動,認識到正確的態(tài)度,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獲得一個正確的行為動機,并且采取能讓學生快樂的教學方式和模擬生活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達到內在激勵的目的。學校應制定具有教育性的校訓,制定一個月份為常規(guī)教育月,并且組織新生學習校訓和學校各項的規(guī)章制度,老生則溫習常規(guī)內容,反省自身檢查自己,可以有效地在學生心里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規(guī)范校園環(huán)境。同時,通過班級自己組織豐富的活動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規(guī)章制度,并且從心里去接受去認可。學校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間接滲透
間接滲透是對初中生進行公民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將班級、家庭等小環(huán)境優(yōu)化,通過增加文化氛圍來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明事理,通過班會或活動來讓學生自己總結和議論一下自己或他人的日常表現(xiàn),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要起到引領作用,逐漸地將德育教育滲透當中,這樣班級氛圍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家長身為孩子第一個教育者,起著很大的重要作用,要對班級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進行統(tǒng)一的優(yōu)化,通過家校合力延續(xù)好的影響,逐漸養(yǎng)成學生自覺的良好行為,學校要與家長保持時常的電訪或面談等的溝通。
(三)強化實踐
在西方大部分的家庭會讓孩子小的時候通過教堂來學習基本禮儀和道德準則,學習途徑是多樣化的,利用教堂的社會活動等來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直接感受和體驗。由此可見,公民道德教育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水平,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引入實踐活動,讓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良好行為等進行主題討論,邀請已經(jīng)畢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回校進行溝通,或是家長之間在家長會上進行良好的溝通。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當中收獲體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進而全面發(fā)展自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
(作者單位:重慶市巴蜀中學)
參考文獻:
[1]胡玲.公民道德教育視角下初中生德育途徑新思考[J].華夏教師,2015(08):54-60.
[2]龔士平.初中生德育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8):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