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啟
【關(guān)鍵詞】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小學生又具有像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作為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仿效的對象。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應帶頭做到最好,成為學生的表率。
【關(guān)鍵詞】教師 ?師德 ?道德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8
近讀《世說新語》,看到一則“謝安教子”的故事:“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哪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敝x安的夫人教育兒子,同時問謝安:“怎么從來沒見到你來教育兒子?”謝安回答說:“我一直以‘身教來教育兒子?!敝x安身為一國之相,日理萬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管教兒子,夫人當然不免責怪。謝安沒有找客觀理由為自己辯解,而是說自己的行為就可以讓兒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謝安對自己道德品行的充分自信,也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身教”重于“言傳”。
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句話概括了教師工作的特點和作用,其實也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工作作風等各個方面,都必須是學生的表率,楷模。
一、信賴教師,模仿教師,是學生的一個重要心理特點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做到“學高為師”,更要做到“身正為范”。教師每天都要以愉快、積極的心態(tài)去上課,這無形當中會感染學生,讓他們和教師一樣,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自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對學生的要求,自己都要先于學生做到,學生看到了,他們也就會慢慢的嚴格要求自己了,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當今經(jīng)濟騰飛的時代,學生大都是在高樓里的空調(diào)室中成長,因此,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小學生又具有像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作為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仿效的對象。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應帶頭做到最好,成為學生的表率。
二、教育孩子要嚴于律己,勤奮鉆研,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
為人師者不能教育學生時是一套,自己行動時又是一套。試問,一個滿嘴臟話的老師,又怎能說服學生要言語文明?一個經(jīng)常說謊的老師,又怎敢奢望學生誠實?一個不懂得尊重學生的老師,又如何教導學生學會尊重?品德是感染來的,不是說教來的。因此,教師要從每一個細節(jié)上去以身作則。例如,教師如果上課遲到了,就要如實的向?qū)W生解釋遲到的原因,并向同學們道歉。只有這樣,老師才能贏得學生真正的尊重與信任。
教師要勤奮鉆研,刻苦學習,不斷增加新知識,來充實自己,只有知識淵博的老師才最能得到學生的尊敬。真心實意是教師的立教之本,教師只有奉獻自己的真心,才能得到真誠的回報。教師要真心實意,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自己的學生,去無私奉獻自己的心血感情,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來影響學生,使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未來的職業(yè),為社會,為祖國,為人民無私的奉獻。
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shè)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zhuǎn)接者。
三、教師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征服力
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唯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到學生的尊重。品德高尚的人,在學生面前如一座高山、一顆大樹、如一座豐碑,使人敬仰,令人折服。一個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以德服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否則一切苦口婆心都會因失去事實依據(jù)而缺少說服力。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有言:“君子恥于言,而過其行,先行其言而后從之?!?/p>
如果一個教師教育學生不要遲到早退,而自己卻經(jīng)常遲到早退;要求學生不要亂扔垃圾,可自己卻隨地亂扔垃圾,你說學生能聽你的嗎?想要學生怎么樣,自己就要先作出表率,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說服學生,用自己的涵養(yǎng)去熏陶學生,讓學生在你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面前感覺到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不合理的事是一種錯誤和恥辱,挺不起腰抬不起頭,從而有意識地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認識。教師的威望,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約束,任何一個人,在德高望重的長者面前都會心存敬畏。作為教師,要時刻謹記:自己就是學生的學習的典范,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去征服學生。
四、言行一致,為人師表,是教師獲得威信的重要條件之一
古代兵家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闭f的也是“身教”重于“言傳”的道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重“言傳”、輕“身教”的現(xiàn)象卻不鮮見。畢竟“言傳”的嘴上功夫來得容易,而“身教”的作風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更有的人會上說得好,會下做得差;白天說得好,晚上做得差;明里說得好,暗里做得差;人前說得好,人后做得差。自身不正,何以正人?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談舉止都會使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要嚴于律己、為人師表,要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教藝去教育啟迪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在學生心里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這樣,學生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wù)。教師的品行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對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然的把教師作為偶像,知識的化身,做人的標準。因而,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教師為了追求教學質(zhì)量而忽略了對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與提高,忽視了對學生“傳道”,這對整個社會發(fā)展來說是得不償失甚至是有害的。因此,作為一個致力于教書育人的教育工作者,應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把“教書”與“育人”結(jié)合起來,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真正高素質(zhì)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