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國家也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新課改的被禁改下,學校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高中生物是一門與人類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學科,是自然學科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門學科。新課改要求學校教育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全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傳授,目的旨在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掌握生物知識,提升高學習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論文闡述了我國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分析了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特征,以此來探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為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8-0051-01
一、前言
教育是實現(xiàn)科教興國的有效途徑。課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從教育的廣度、深度上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改革應當秉承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培養(yǎng)人才為宗旨,將學生的潛力發(fā)揮到最大,以期實現(xiàn)全民素質教育,提升國民素質。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育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夠的重視,轉變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以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生物教育事業(yè)經過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多元化和個性化教學中作出的貢獻尤為突出。但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因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依然存在著諸多不足。
(一)忽略了操作性教學的重要性。操作性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操作性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主張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同時,舊有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教學,對知識點的分析多于實驗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鍛煉。由于受學校師資力量和資金投入的影響,不少高中學校的生物課程往往因缺少實驗室而無法進行生物實驗,使學生的學習只能停留在書本理論上,不能聯(lián)系到實際,不利于鞏固理論知識,造成“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使教學目標不能實現(xiàn),更不利于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二)生物教材的內容與結構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容安排不合理主要體現(xiàn)在課程知識點的脫節(jié)上。有的知識點在高一開始就有安排,但其難度卻是高二下期課程內容的難度,許多高中生不能理解相關晦澀的內容,只得“生吃”,不能形成整體性強的知識體系,這也加大了生物課程的難度,使學生感到無法適從,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
(三)中學生物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高中生物課程在高中二年級才開設,在初中時期生物課只在初中一、二年級才有,因此,中學生物課程就間隔了兩年時間。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使學生對生物課的重視度大打折扣,同時因時間間隔過長造成的知識點遺忘與脫節(jié)也給學生帶來了諸多學習不便與學習難度,同時,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也阻礙了學生學習生物的主動性,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三、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特征
新課改的要求使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高中生物教學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體現(xiàn)生物學科應用性強的特點,即生物科教學有效性的特征,具體表現(xiàn)如下幾點。
(一)問題性。生物教學的問題性特征是生物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運用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增強學習的興趣,引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熱愛,促進探索性學習的順利進行。高中生物教學中,采取提問式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能力,避免被動地接受知識。
(二)實驗性。高中生物教學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實驗是生物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實驗,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領悟生活之美,利于學生強化對真理的追求,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之更加熱愛生活,陶冶情操。
(三)探索性。探索性作為生物教學最主要的特征,表現(xiàn)為學生在生物實驗課程中,轉變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與觀念,在學習中變得更加主動。探索性體現(xiàn)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之中,學生在實驗中積極主動地追尋大自然的奧秘,對生活充滿熱愛。
四、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
(一)加強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生物是一門與人類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學科,生物涵蓋了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進化以及與生命有關的任何事物。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師應當注重操作性教學,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物知識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熱情,增進與生物的親近感,讓其認識到生物的實用性與趣味性。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應當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增強教師自身的教育能力。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從教學方法、教學課件、教學輔導等方面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教師應當抓住有限的教學時間,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合理安排理論知識的與實踐內容的比重,增加教學的有效性,做到事半功倍。
五、討論與建議
新課改要求高中教師培養(yǎng)出與時俱進的新型社會實用型人才,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該教學觀念,抓住教學的每個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地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實現(xiàn)科教興國的偉大目標。
(作者單位:重慶巴蜀中學)
參考文獻:
[1]李新芳,龔大潔.談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J].教育教學論壇,2012,05:156-158.
[2]蔣衛(wèi)娟.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5,02:116+118.
[3]翟小番.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J].高考(綜合版),2015,05:27.
[4]李紅玲.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分析[J].好家長,2015,20:111.
[5]湯小華.新課改形勢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J].課程教育研究,2013,1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