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國
學生學會搜集處理科學資料是學習科學知識一項必備的能力,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學探索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一、把握時機
1. 針對教材的探究課題
現(xiàn)行科學教材中,有些問題的探究單單靠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以及教師指導是很難完成的,它需要學生在課前或課后搜集有關資料才能完成。針對這個問題,我有意識地在課前或課后引導學生學會搜集有關資料。如學生在探究《家鄉(xiāng)的水資源》中的問題時,首先,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猜測,制定調(diào)查計劃;接著,引導他們在課后去觀察惠州的主要江河,去訪問沿江、沿河的居民,去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處理惠州水資源的資料;最后,在班上匯報交流。學生經(jīng)過搜集、整理、匯報、交流,掃除了探究過程中的障礙,增強了探究信心,了解了惠州水資源的分布情況,發(fā)現(xiàn)惠州水污染的現(xiàn)狀及主要原因,喚起學生關注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意識,學會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 針對社會的熱門話題
學生每天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新的知識、新的熱門話題,這些新知識、新的社會熱門話題的學習、探究,如果單靠學校課堂上教師的傳授、引導式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有組織、有計劃地讓學生學會搜集處理有關資料,不但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還能拓展他們的知識。2003年10月,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這是全國人民的大喜事,這一事件也成了社會熱門話題,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很想知道載人飛船是怎樣飛上天的,迫切想了解宇航員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我及時引導他們分門別類搜集處理這方面的資料,再組織他們匯報交流。
3. 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
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知識學習、科學問題探究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書本中的科學問題感興趣,但對書本以外的科學問題更感興趣。如他們很關心“勇氣號”探測火星情況,很注意流星雨什么時候出現(xiàn),很關注我們國家的探月計劃。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我在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之后,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搜集最新科技信息活動,要求學生一旦搜集到最新科技信息,就在班上及時通報。開展這一活動后,關心世界最新科技動態(tài)的人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了,特長展示出來了,整個校園都充滿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氣氛。
二、開辟渠道
在搜集處理資料過程中,學生常常不知如何入手。針對這個問題,我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點,適時給學生開辟了搜集、查閱科學資料的渠道。這些渠道包括:(1)電視欄目,如《走近科學》、《科技博覽》、《地球的故事》、《人與自然》等;(2)報刊、書籍,如《我學資料的渠道。這些渠道包括:電視欄目,如《走近科學》、《科愛科學》、《少年科技畫報》、《科技信息》、《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技網(wǎng),如“少年科技網(wǎng)”、“教育部科技網(wǎng)”等;科研機構、活動場所,如氣象臺、環(huán)保局、科協(xié)、科技館、圖書館等;實地考察,如河流、道路、空氣等;人物走訪,如專家、當事人等。在開辟渠道之后,我還進一步向?qū)W生介紹了各電視欄目、報刊、書籍、科研機構、活動場所得性質(zhì)、特點、功能,使學生知道探究什么問題,應該到哪個渠道搜集、查閱。
三、加工整理
1. 規(guī)范格式
在獲得資料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是用手抄,有的學生是用剪貼,有的學生上網(wǎng)下載,他們用的紙張大小不一,包含的項目也不同。因此,我要求他們統(tǒng)一用大小一致的紙,每一份資料都應包括這些項目:時間、來源、內(nèi)容。這樣既美觀,又便于檢索。
2. 去粗存精
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獲得一份資料用的紙會多達三四張,甚至十幾張,這既費時、費力、費錢,也不便于使用。于是,我就指導他們在搜集中怎樣去粗存精。如搜集時要搜集對自己科學探究有用的,沒有用的就不要搜集;對較長的資料取其精華部分,如性質(zhì)、特點、公用、原理等,還可以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如曲線、表格、圖畫等。
3. 分類保存
獲得的資料如果沒有分門別類,使用起來就很不方便;如果不裝訂成冊,就容易散落、丟失。于是,每過一段時期或一年,我都要求學生把獲得的資料先進行歸類,然后裝訂成冊。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