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蔻蔻
這天在宜家餐廳里,大半的空間被預(yù)定給一對荷蘭新人舉行婚禮。這場婚禮是從每位賓客人手一份價值一歐元的宜家早餐開始的。
為了籌辦這個“省錢”的婚禮,這對新人早就瞄準(zhǔn)了宜家的早餐。他倆曾把這個心愿掛在宜家的圣誕樹上,而宜家實(shí)現(xiàn)了他們的愿望。
荷蘭人總能出其不意地想出 “摳門”的招式,并且大張旗鼓、問心無愧地“將省錢進(jìn)行到底”。相對“摳門”而言,他們的“大方”卻是不動聲色的。
我曾有個頂頭上司,除了錢掙得多,他本身也是富貴子弟,可看似一副舍不得花錢的樣子。有一次,他的奔馳車需要修一下,他就跟我抱怨:“這又不是什么大故障,車廠卻要收80歐元。我等會兒自己修,省下這筆錢?!?/p>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只是對他認(rèn)為沒必要的東西省錢,而對他認(rèn)為值得的東西可謂一擲千金。
他有個成本極高的愛好——修繕古堡,也就是買下一座破敗的古堡,然后花幾十年的時間慢慢修繕。
就拿古堡的窗戶來說,框架不是標(biāo)準(zhǔn)現(xiàn)成的,需要訂做。只要是訂做的東西,在歐洲都貴得離譜。還有,他想把窗戶弄成教堂里那種鑲嵌式的玻璃窗畫,于是他利用休假時間去意大利找能工巧匠邊學(xué)邊做。等所有的窗戶做完并達(dá)到他滿意的程度,近20萬歐元已經(jīng)花出去了,之后還有房頂、門上的雕花等工程。
不過他說不急,希望20年后退休時能裝修完古堡,然后可以帶著太太和熱衷此道的朋友偶爾去住住。
另外,荷蘭人做慈善、捐愛心毫不吝嗇。很多人的賬戶上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慈善捐助支出,名目各種各樣:給非洲女孩子提供衛(wèi)生巾、給動物保護(hù)組織以及給貧困地區(qū)教育等。
一個70歲的荷蘭婦人受肩周炎所苦,她今年的治療過程非常短。原來,她這些年來把積蓄都捐給尼泊爾窮苦的孩子,并且定期去做義工。她希望肩周炎能早日被控制住,別耽誤她去尼泊爾的善行之旅,她不想讓那里的孩子失望。
對于這些善舉和花費(fèi),荷蘭人絕不會顯山露水地大肆宣揚(yáng)。
說白了,無論是“摳門”還是“大方”,荷蘭人秉承的無非是這樣的觀念:我以誠實(shí)、正當(dāng)?shù)姆绞劫嶅X,再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存錢或花錢,最重要的是我的錢絕不花給別人看?。ㄕ宰髡咝吕瞬┛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