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琰
摘 要: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英文網(wǎng)站和美國聯(lián)邦政府網(wǎng)站的網(wǎng)頁文本為研究語料,以德國學者Werlich的文本語法為理論框架,構建適用于政府網(wǎng)站編譯的文本比較模式,并將其運用于中國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的編譯,編譯了其首頁文本的新模板,既突出中國集體主義精神,又展示中國民眾生活,同時,照顧目標讀者的期待視野和閱讀習慣。
關鍵詞:中美政府英文網(wǎng)站; 網(wǎng)頁文本對比;編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394(2016)03-0010-06
2006年1月1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開通,目的是為了讓國際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國,傳播中國文化,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從2007年開始,國內學者開始關注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質量:多數(shù)學者描述了中國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存在的翻譯錯誤;一些學者研究政府網(wǎng)站翻譯策略;也有學者研究后殖民和意識形態(tài)對政府網(wǎng)站翻譯的影響,卻鮮有學者關注中英文網(wǎng)站的文本模式差異。本文通過對比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與美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的文本內容和文本形式,探尋其差異及其根源,以期提高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編譯的質量。
一、 語料收集與比較模式
(一)語料收集
本研究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和美國聯(lián)邦政府門戶網(wǎng)站為語料,兩者級別相當,因此,具有對比的共同基礎。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存在顯著差異,明顯影響政府網(wǎng)站文本的寫作方式和內容。
(二)Werlich文本語法與文本比較模式
德國學者Werlich認為,影響所有文本建構及文本分析的原則有兩條:一是文本外部的制約,例如語境及體裁等;二是文本內部構成規(guī)則。而基本的文本構成因素包括“開頭、順序形式、文本結構、文本單位和結尾” 。 [1]55
Garzone認為,網(wǎng)頁是文本,是一個因多種資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符號實體,如書面語、畫面、圖表和聲響成分,因此,意義由全部的言語表達和非言語符號產(chǎn)生。網(wǎng)頁體裁則是一種為完成一組交際目的(提供信息、影響接受者的行為)而以言語和非言語特征的互動為特色的交際事件。[2]63
就文本外部的制約作用而言,中美政府網(wǎng)站的網(wǎng)頁文本在語境和體裁上頗為相似。在語境上,它們都發(fā)布政務信息、提供在線服務、展示國家和地方文化形象等;就體裁而言,它們都屬于信息文本和感染文本,具有相同的交際功能。
就文本內部構成規(guī)則而言,在參照Werlich文本語法基礎上,嘗試比較中美政府網(wǎng)站文本,從文本結構、文本內容和文化根源等層面,構建一個適用于政府網(wǎng)站編譯的文本比較模式,為改進中國政府網(wǎng)站編譯質量提出理論和實證依據(jù)。
二、中美政府英文門戶網(wǎng)站的網(wǎng)頁文本內部構成對比分析
(一) 網(wǎng)頁文本結構和內容對比
1.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wǎng)站(2013)英文版(見圖1)
網(wǎng)頁上方四個標簽卡鏈接信息內容分別為“中國資料”(China Factfile)、“服務”(Service)、“商務信息”(Business)、“今日中國”(China Today)四個主題?!爸袊Y料”是對政治、經(jīng)濟、科技、金融、歷史、文化等方面簡要介紹;“服務”內容包括外國人士來華旅游、學習、工作、商務、移民、婚嫁、領養(yǎng)孩子等相關政策;“商務信息”包括國際國內貿易新聞、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今日中國”主要內容是國內國際新聞。網(wǎng)頁正文中部有信息條目“領導人聚焦”(Leaders Highlights)公文公報及其子條目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等國家領導人,點擊子條目鏈接,便出現(xiàn)該領導人在內政和外交方面的成就。“領導人聚焦”下面是“中國與世界”(China and World),其子條目為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新聞。網(wǎng)頁文本中部是“圖片集錦”(photo gallery)。文本下半部分是“對外服務”(Services for Non-Residents),其內容與網(wǎng)頁文本上方標簽卡“服務”(Service)內容完全相同。“對外服務”的右側為六個信息條目:政務(Government)、商務(Business)、各地新聞(Local)、中國文化(Culture)、今日中國(China Today)和影像集錦(Video)。
左側是以下分類信息:國家結構(State structure)、 政府要員(Govt. whos who)、政府網(wǎng)站(Government sites)、搜索(Search)、A-Z索引(A-Z indexes)、大眾電子服務(Popular E-Service)。右側信息條目:新聞發(fā)布(Press Briefings)、公文公告(Official Publication)、法律法規(guī)( Laws & Regulations)、 特別報道(Special Reports)和中國夢(Chinese Dream)。頁面上方四個標簽卡中的“今日中國”涵蓋了國內、國際新聞,這與頁面中上部“今日中國”和頁面中部的“中國和世界” 中的新聞基本相同,“中國和世界”右邊的信息條目“今日中國”與上方標簽卡“今日中國”內容完全相同。點擊網(wǎng)頁正文上方的Services鏈接所出現(xiàn)的內容與首頁下半部分中的“對外服務”(Services for Non-Residents)的內容完全相同。
綜上所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網(wǎng)頁文本內容豐富,以政治經(jīng)濟信息為導向,讓目標讀者對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有大致的了解。網(wǎng)頁文本結構呈綜合特點,網(wǎng)頁較長,信息總條目與子條目交織, 總數(shù)達130余條。但是,網(wǎng)頁內容信息雜陳,針對性不強,層次不夠分明,與用戶互動性不強。
2.美國聯(lián)邦政府門戶網(wǎng)站(見圖2)
網(wǎng)頁中部最上端時“搜索”(Search)。右上角是“臉譜”(Facebook), “推特”(Tweeter), “視頻共享”(Youtube)和“博客”(Blog)等社交工具,通過它們可以看到該網(wǎng)站的更新信息。上端五個信息鏈接:“服務”(Services)、“博客”(Blog)、 “話題”(Topics)、“政府機構”( Government Agencies)、和“聯(lián)系政府”(Contact Government)。中部為圖片話題,關注民生,如“有效防止個人信息被盜”、“健康且節(jié)儉的飲食”、“大學生財政援助”等,點擊圖片,就會鏈接到提供在線服務和“小貼士”相關網(wǎng)頁。右邊是“熱門話題”(Popular Topics):“工作”(Jobs)、 “A-Z機構列表”(A-Z List of Agencies)、“福利、補助和政府資助”(Benefits Grants and Financial Aids)、“待領款項”(unclaimed money)和“地址更新”(Change of Address)。頁面左下部分是“為您服務”(Just for You),該欄目按人群分類:“市民”(Citizens)、“兒童”(Kids)、“公司”(Business)、 “旅美游客”(Visitors to the United States)、“年長者”(Seniors)和“政府雇員”(Federals Employees)等。中下部為“手機應用軟件下載”(Useful Mobile Apps),右下部分為“信用記錄查詢”(Check Your Credit Report)。用戶也可以用電子郵件訂閱所需信息,如大選投票、旅游、文化、公共安全和法律等。
美國政府官方網(wǎng)站的網(wǎng)頁文本內容以用戶需求為切入點,引導用戶獲取所需信息,提供在線政務服務。網(wǎng)站與用戶的互動使人體驗到網(wǎng)站的時代性和方便性。網(wǎng)頁信息條目總數(shù)只有30余條,文本結構清晰,布局合理。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中美政府網(wǎng)站的網(wǎng)頁結構和內容存在顯著差別: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首頁主要介紹政府、國情和領導人的相關新聞,但是界面冗長,與用戶互動性不強;美國政府官方網(wǎng)頁索引分類清晰,方便各類用戶直接查詢相關資料,網(wǎng)站與其用戶有良好的互動交流。綜上所述,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以政治經(jīng)濟信息為導向,網(wǎng)頁文本結構呈綜合特點;美國政府網(wǎng)站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內容貼近民眾生活,網(wǎng)頁文本結構簡潔明了、井井有條。
(二) 中美政府門戶網(wǎng)站差異的文化根源
上述網(wǎng)頁文本差異的根源是中美文化不同。Scollon認為,“語篇就是個體之間的交際”。 語篇系統(tǒng)由語篇形式、社會化、意識形態(tài)和面子系統(tǒng)四部分組成,它們相互影響。面子體系包括“尊敬、一致和等級”三方面:“尊敬”意味著交際者之間是平等的,但保持一定距離;“一致”指交際者之間是平等的,且關系親切;“等級”指交際者尊重位高者?!白鹁础焙汀耙恢隆泵孀芋w系體現(xiàn)平等的人際關系,等級面子體系體現(xiàn)等級差別的人際關系。[3]45
作為交際者的“自己”的概念具有文化差異:在西方指獨立的個體,在中國,“自己”更集體化,強調個體與其他成員的關系。[3]36所以在西方,公共語篇采用對稱性的一致面子觀,語篇交際體現(xiàn)平等的社會人際關系[3]115;在中國,公共語篇采用非對稱性的等級面子觀,語篇交際體現(xiàn)了等級差別的人際社會關系。
政府網(wǎng)頁文本屬于公共語篇。美國政府網(wǎng)頁話題內容和布局都貼近用戶需求,關心民眾的日常生活。傳統(tǒng)西方新聞價值標準中有這樣的要求,報道要貼近普通人的生活。西方的記者不但報道大事件,同時,也關注普通人的故事。平民化視角才能貼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引起普通民眾興趣,被他們所關注和接受。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觀是“天人合一”,即個人要融入到整個自然和社會。 “在順其自然的思想指導下,人們甘當‘孺子?;颉萁z釘,以達到變己適應?!?[4]60 中國人思維方式也是從整體到局部,所以“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促使網(wǎng)頁側重點是大量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信息的公布和宣傳。
三、重新編譯——對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的改進
(一)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的不足之處
中國中央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的目標讀者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華外國讀者,另一類是身處國外對中國信息感興趣的讀者。對于第一類讀者,他們登陸門戶網(wǎng)站主要是需要相關信息和服務,以便于其在華工作、生活、學習、旅游、經(jīng)商等。對于第二類讀者,他們對中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社會等方面信息感興趣,他們也可能是潛在來華人士。因此,英文版要涵蓋這兩類讀者所需信息和服務。中文版的主要目標讀者是對政務信息有需求的中文讀者。這兩類讀者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中文版和英文版的文本內容及文本結構應有所不同。
筆者對比門戶網(wǎng)站中文版和英文版,發(fā)現(xiàn)英文版根據(jù)目標讀者的不同,對中文版文本結構和內容進行了編譯,如刪減了“在線訪談”欄目,并將中文版右側“外國人”欄目移到英文版下半部分,改名為“對外服務”,其內容更豐富,側重介紹中國旅游文化等信息。但是,英文版界面仍存在界面冗長、信息不全面且針對性不強等缺點。
(二) 重新編譯
所謂編譯,就是在理解原文內容基礎上,譯者按照讀者需求,選取相關信息,經(jīng)整理和編輯,組成書稿的過程和策略。[5]因此,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編譯的關鍵是要在理解中文版內容的基礎上,按照一般英文讀者需求,選取其所需信息,使用他們可以接受的行文模式,重新整合資源和信息。一方面,要展現(xiàn)中國特色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兼顧到英文讀者的期待視野和閱讀習慣,并提供在線服務,使編譯的英文版既傳播中國文化,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又能更好地服務英文讀者。
根據(jù)中國中央政府網(wǎng)站中文版內容,結合中國中央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和美國聯(lián)邦政府網(wǎng)站的特點和優(yōu)點,對現(xiàn)有的英文版進行如下改編,見圖3。
1. 網(wǎng)頁文本結構化繁為簡
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首頁界面繁復冗長?!坝捎诰W(wǎng)站瀏覽又具短時、快速、注意力游移等特點,加上‘從電腦屏幕上閱讀和理解信息比從紙張慢25%,屏幕上的文字比書面文字不清楚6倍這—特征,同樣作為說明文字的英語網(wǎng)頁簡潔明朗的特點應更為突出?!?[6]我們可以對網(wǎng)頁文本結構做如下改進:將最重要信息放在首頁上,次要信息降至下級頁面,使頁面得以簡化。例如,在中國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首頁中,由于右上角標簽卡的“今日中國”鏈接的頁面已經(jīng)包含了當日的國內和國際新聞,我們可以簡化首頁的12條國際國內新聞,僅圖文并茂顯示最重要的三四條,這樣才能凸顯最重要的新聞,也縮短了頁面長度,簡化了網(wǎng)頁文本結構,符合英文讀者的閱讀習慣。
2. 網(wǎng)頁文本內容全方位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軟實力
現(xiàn)有的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英文版大量報道中國政治、經(jīng)濟、外交、軍事、科技等成就,體現(xiàn)了“崇尚群體意識,強調統(tǒng)一行動”的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但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豐富、包羅萬象,“集體主義”精神只是其中的一種,還包涵“剛健有為”、“貴和尚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精神。因此,可以將中文版中有關“感動中國”、“年度經(jīng)濟人物”、“杰出女性”和“民俗文化”等貼近民眾生活的新聞報道加以整編,在英文版中設立《中國故事》一欄,圖文并茂報道相關內容,既體現(xiàn)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傳統(tǒng)優(yōu)秀品質,也貼近中國發(fā)展現(xiàn)狀,使目標讀者能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有更形象、更全面、更立體的了解,使門戶網(wǎng)站真正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這也符合英文目標讀者的期待視野。中國故事欄目可以放在網(wǎng)站首頁上半部,緊隨圖片新聞之下,處于“最佳視域”部分。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在一個平面上, 上半部讓人輕松和自在, 下半部則讓人穩(wěn)定和壓抑。同樣, 平面的左半部讓人輕松和自在, 右半部讓人穩(wěn)定和壓抑。所以平面的視覺影響力上方強于下方, 左側強于右側。這樣平面的上部和中上部被稱為‘最佳視域,也就是最優(yōu)選的地方。在網(wǎng)頁設計中一些突出的信息, 如主標題、每天更新的內容等,通常都放在這個位置?!?[7]現(xiàn)有英文版的“最佳視域”主題是中國領導人的外交、內政成就報道,而本文新編譯的英文版首頁“最佳視域”既包括了體現(xiàn)“集體主義”精神的中國成就報道,也包涵了體現(xiàn)中國民族精神的百姓故事,更全面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軟實力。
3. 信息分類整合,增強針對性服務
筆者將網(wǎng)頁的信息按讀者群分類整合,方便他們快速獲取感興趣的信息。將目標讀者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來華個人”(Visitors),另一類是“來華企業(yè)雇主”(Businesses)。“來華個人”下的子條目:“在中國生活”(Living in China)、“在中國工作”(Working in China)、“在中國旅游”(Traveling in China)、“在中國學習”(Studying in China)、“兒童領養(yǎng)”(Adopting Children)等?!皝砣A企業(yè)雇主”下子條目:“資源”(Resources for Businesses),即外企或者合資企業(yè)可以獲得的資源,如政策性扶持的重點項目等;“運營執(zhí)照”(Permits and Licenses),即開辦企業(yè)所需要的資格認證;“招聘平臺”(Job Bank for Employers),雇主可以在此發(fā)布招聘信息,也可以讓求職者發(fā)布應聘信息;“工作場所健康安全規(guī)范”( Workplace Health & Safety),告知雇主中國工作場所的安全運營規(guī)范;“開辦公司”(Starting a Business),提供開辦公司的流程圖,幫助外資企業(yè)在華建立和運營公司。如果讀者需要更多的商務信息,可以點擊頁面上方“商務信息”標簽卡,查看國際國內貿易新聞、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新模板根據(jù)目標讀者分類,提供相關信息和在線服務,幫助在華企業(yè)和個人能更好地在中國生活和工作。
跟據(jù)上述三點的論述,筆者草擬了中國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首頁文本的新模板,如圖3所示。新模板保留了中國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的左側和右側信息條目:“國家結構”、“政府要員”、“政府網(wǎng)站”、“搜索”、“A-Z索引”、“大眾電子服務”、“新聞發(fā)布”、“公文公告”、“法律法規(guī)”、“特別報道”和“中國夢”。頁面正上方標簽卡“服務”與下部內容“對外服務”重復,所以將標簽卡“服務”刪除。頁面的“焦點視域”添加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中國故事》欄目。頁面下部的“對外服務”中對目標讀者分類,提供子鏈接指向他們所需信息和在線服務。新模板鏈接總條目不超過40條,文本結構簡潔明了,符合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文本內容既突出中國集體主義精神,又展示中國民眾生活,同時照顧到目標讀者的期待視野。
四、 結語
中國中央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的主要目標讀者是國外讀者,他們所處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跟我國大有不同,思維方式和價值準則也相差甚遠。這就要求英文網(wǎng)絡編譯者要在了解中國現(xiàn)狀和宣傳目的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傳達信息才能容易被目標讀者所接受,符合目標讀者的期待視野,以確保宣傳的內容獲得他們的接受和認同。因此,在中國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編譯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從官方視角提供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有度彰顯中國制度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根據(jù)讀者群把信息進行交叉分類整合,從平民視角對信息進行整理,以便讀者獲取信息和在線服務。只有考慮了英文接受者的信息需求、閱讀習慣和文化規(guī)范,才能提高門戶網(wǎng)站的翻譯質量,更好輸出中國文化,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德超,王克非.平行文本比較模式與旅游文本的英譯 [J].中國翻譯, 2009 (4):54-59.
[2] 熊力游,劉和林.旅游網(wǎng)頁文本的編譯策略[J].中國翻譯,2011(6):65-69.
[3] Scollon,Ron &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 賈玉新. 跨文化交際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60.
[5] 賈洪偉.編譯研究綜述[J]. 上海翻譯,2011(1): 19-23.
[6] 張尚蓮,岑秀文.應用翻譯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體系的構 建 ——從政府網(wǎng)站英文版翻譯問題說起[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 , 2010(4): 85-88.
[7] 鬲波飛. 網(wǎng)頁設計之視覺信息傳達分析[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188-190.
Abstract: Based on Werlichs text grammar, analyzing the following corpora: the Official Web Portals for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S. Govern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for comparing those web page texts, including textual structure, textual contents and cultural norms. The model is applied into the English adaptation of China government web pages; new English adaptation for its home page has been provid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hina and U.S. government web pages; textual comparison; adaptation
責任編輯 徐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