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倩
[摘 要] 隨著職業(yè)教育體系的推廣和扶植,職業(yè)高中的招生規(guī)模也逐步擴大。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大部分直接面向就業(yè),對于職高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職業(yè)高中的班主任引起重視。結合實際班級案例,探討心理學效應在職業(y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效用。
[關 鍵 詞] 職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4-0174-01
一、職高學生班級管理的特點
教育制度改革提倡教育普及,職業(yè)教育體系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扶植。職業(yè)高中成了很多學生的選擇,直接面向就業(yè)同時也有升學機會,相較普通高中來說更多了一份選擇。職高學生的班級管理與普通高中有一定區(qū)別,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學生自律性弱,自尊心強。一定數量的職高生是經歷了中考失利的挫折后選擇到職高就讀,這些學生在中學時代對自我管理就比校松懈。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盡早就業(yè)而選擇就業(yè)性強的職高,這部分學生學習成績普遍較為優(yōu)秀,但心理也較為敏感。
第二,家庭與學生、老師與學生間缺乏有效溝通。學生基本都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逐漸抗拒來自老師和家庭的管理。職高大部分學生為半開放式教學,學生缺少與家庭成員當面溝通交流的機會。
第三,班級學生成績不均衡。職高無法完全做到按照學生成績排名來分班管理,因此與普通高中相比班級成分更為復雜,學生也良莠不齊。學生之間會相互影響,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關注學生心理動向對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影響
由于傳統(tǒng)職高教學管理的機械制度和對就業(yè)率的追求,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動向缺乏關注。為了引起班主任老師的重視,我們要具體認識到關注學生心理動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關注學生心理動向的重要性。1.高中階段是學生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階段。職高畢業(yè)后大部分學生就要走出校園,因此最后的校園學習時光是學生心理迅速成熟的階段。2.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是促進學生成績提升的重要手段。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學生的變化,可以讓處于青春敏感期的學生獲得來自老師和長輩的關注,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重視。這也便于我們發(fā)現學生的不良心理動向,及時做出有效疏導,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狀態(tài)。3.不讓有心人鉆教學漏洞。職高屬于半開放式的校園,既有學習任務也有實踐任務,因此在校園階段學生就有很多接觸社會人士的機會。學生心思單純,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出現違法亂紀的行為。因此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對于職高的學生管理工作來說非常重要。
其次關注學生心理動向的必要性。1.學生自我調控意識尚淺,需要教師的輔助引導。職高生對自己的行為意識缺乏把控能力。即使出現了錯誤的心理動向也無法進行自我疏導,職高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大部分僅限于課堂,因此班主任的疏導工作就顯得非常必要。2.學生管理步驟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班主任在職高生的校園生活中既是老師也是家長。要管理學生的行為,也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一步驟是管理學生行為的基礎,也是職高班主任工作的重心所在。3.教育心理學是教師從業(yè)的必要條件。對于教師資格考試的改革,將教育心理學作為備考科目,可見心理學知識對于教師行業(yè)的重要作用。
三、心理學在班級管理運用的策略實踐
職高很多專業(yè)會面臨男女比例不均勻的現象,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對于異性的好奇是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對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把控,容易導致教學
管理事故產生??梢院侠砝眯睦韺W中的“破窗效應”,主動去打破性教育在校園中的禁忌,通過有效的知識傳播科學地幫助學生疏導青春期的躁動。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壞蘋果法則”。前文中我們也提到了,在職高中無法做到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均衡,但是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學安排和教學管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共同進步,最終達到共同優(yōu)秀的教學目標。比如筆者所帶的班級數學成績一般,作為科任老師筆者就在開學初主動暗示學生:“我們班的學生在數學排名中很占優(yōu)勢?!痹谄綍r接觸中,常會根據學生成績情況進行進一步的心理暗示,成績優(yōu)異時:“我們班這一階段學習狀態(tài)保持良好”,有落后成績出現時:“我們班最近學習狀態(tài)有所松懈,同學們要緊跟老師不要在成績上出現反復?!苯涍^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班級數學成績有了很大改觀,即使是班級后進生也會因為老師的心理暗示,積極地在課下與老師交流問題。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也要時常對學生進行獎勵,以促進學生在下一階段的進步。這時筆者常采用“等待效應”,即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前,先公布對學生的獎勵,讓學生以此作為動力。在運用這一效應時,老師本人一定要注意守信,讓學生對班主任保持信任,才能保證這一效應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苗青青.班級管理中心理效應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西部科技,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