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納蘭性德《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
自古多情之人,多愛用這兩句表明心跡,即便不了解納蘭容若的人,也大多會記住這兩句,以表明自己多少有點文學(xué)氣質(zhì)。
人們大都喜歡納蘭容若,因為他千古奇絕的詞,因為他筆下凄楚的風(fēng)月,因為他仿佛就是自己在遠古的一位知己,一個分身。
人們究竟揣度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納蘭?
當時光穿梭到三百多年前。他是“清初第一才子”,“清初學(xué)人第一”,他的詞“最得風(fēng)人深致”,才學(xué)無人能及。
但他卻英年早逝,三十一歲就撒手人寰。
他的一生光芒萬丈,但注定只是白駒過隙,如同宇宙中的超巨星。
納蘭的一生可謂幸福,其父納蘭明珠位居極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見納蘭性德的生活應(yīng)該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妻子盧氏,溫柔體貼,頗有文采,兩人愛情如膠似漆。他有許多知己,經(jīng)常整日飲酒作詩。他官至三品御前侍衛(wèi),與康熙朝夕相處。這樣的生活,豈不快哉?
然而,納蘭認為他的生活是痛苦的。父親雖位極人臣,但納蘭卻得不到他的一點關(guān)心。先天就缺少親人的關(guān)愛,使他的心靈變得格外脆弱。本是女真血脈的他卻意外地體質(zhì)虛弱多病。唯一的摯愛盧氏與他僅僅生活了三年就因難產(chǎn)而去。這一切都似寒光閃爍的利劍,不帶血地穿刺他的心靈,讓他奄奄一息。他本想抗爭,本想脫離,嘗試一段新的生活。但是,當他開始與沈宛的戀情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永遠不能忘卻歲月的傷痛。每日感嘆惋惜,流淚痛哭直至麻木,他的詞越發(fā)憂愁,本不屬于他年齡的皺紋爬上了他的眉頭,噬咬著他的影子。他的生命由壯年迅速衰老,最終將生命定格在了三十一歲。身后留下百卷書稿,千首詩詞,和萬般別離。
他的生命太短暫,卻負擔著太多的傷感。一切的一切,將短短的三十一個年華過得如此沉重。脆弱的身軀承受不了這些生命之重,在命運的手里被無情捻碎。
他的愁怎么能有極點?一生都是這樣,命運的弦瞬間斷開,只留下千古遺恨。
在那流傳千古的詩詞中,漸漸顯出那寂寞惆悵的亡靈。
他的窗外是濛濛細雨,天邊有一種說不出的陰暗,一切都模糊得跟山水畫似的。不知是雨,還是他的眼淚。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評點】
寫某一位自己喜歡的人物,無論是古代名人,還是現(xiàn)世影視偶像,需要占有該人物大量的材料才可以,否則就會浮皮潦草,寫得不夠深入,變成了簡單的歌頌和膚淺的抒情。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納蘭容若的人生經(jīng)歷和詞作都很熟悉,足見其閱讀量的深度和廣度。本文的語言是另一個值得借鑒的方面,優(yōu)美、婉轉(zhuǎn)、低沉,與內(nèi)容相得益彰。 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