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目標和任務也在不斷完善。審美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不僅具備知識,還要具備美的品德和鑒賞美的素養(yǎng)。但是審美教學在復雜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如何開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語言審美 審美情境 情感審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6
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于生活和社會的要求中審美層面不斷提高,因此在人才培養(yǎng)中也就逐漸凸顯了這一主旨。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和文字的教學藝術,本身就是借助于文字來傳達情感、信息的,同時這個學科又能借助于審美達到豐富學生眼界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審美教學也就更加重要。如何才能切實推進高中語文的審美教學,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以下我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新課改之后的教學研究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開展語言審美,讓學生愛上語文這個學科
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之前一直沒有明確說過開展審美教學,教育工作者也沒有具體的教學案例和引導,不知道從何處著手。一方面,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很難說有什么興趣,審美教學必須要真的喜歡語文才能開展,有很多學生甚至對于語文感覺無所謂,學不學都能考那么多分數(shù),并沒有發(fā)現(xiàn)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的奇妙之處,也沒有用心去體會過語言的特點。另一方面,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并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側(cè)重感受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獨特的審美藝術性,所以開展審美教學很難。我認為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中華語言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多讀多體會。
第一,教師要充分利用詩歌教學,通過為學生講基本的平仄規(guī)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古人對于詩歌發(fā)音的研究,平仄轉(zhuǎn)換與情感表達,韻律和聲調(diào)的轉(zhuǎn)換等等,通過為學生播放示范性的朗讀音頻,讓學生用心體會語言的聲調(diào)變化。
第二,語文這門學科包括多種文體,散文、議論文、詩歌、小說,而每種文體的語言表達又具有各自的特點,例如散文講究語言的優(yōu)美流暢、舒適,而語言構(gòu)造和使用又有疊聲詞、斷句、長短句,跌宕起伏,回環(huán)往復,為讀者展現(xiàn)一個美妙的文學世界。教師在講現(xiàn)代文閱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技巧,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作者采用清新柔美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荷塘與月色融為一體的場景,永遠流傳于文學史中。遇到這樣的文章時,教師要多留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nèi)ザ囿w會,大聲有感情地朗讀,并且推選朗讀比較好的同學為我們朗讀,充分帶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感受語文的語言審美,并且在聽的過程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進行賞析,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于語言審美的自主感悟??傊?,語言審美是開展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的第一步,只有對每一句話進行賞析之后才能確切進行整體的審美鑒賞。
二、建立審美情境,是開展審美教學的推動力,也是催化劑,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一般開展語言審美,學生不容易很好地融入進教學情境中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開展審美情境通過豐富的美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進來,感受語文的美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開設審美情境呢?
第一,情境的創(chuàng)造需要教師自身能夠具備審美素養(yǎng)。一個優(yōu)秀成功的課堂和教師是分不開的,教師的語言特點和教學素養(yǎng)、風格都能直接影響到審美情境的營造,因此,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首先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豐富自己的學識、開拓自己的視野,從而能夠有能力為學生開設審美情境。其次教師自身的語言和教學的肢體動作、教學姿態(tài)等都對情境的營造產(chǎn)生影響,教師之間要多交流學習,不斷改善自己的教態(tài)和語言。
第二,語文雖然作為一門學科,但是在審美上跨越性是比較大的,既涉及到文學情境的審美,也涉及到道德、音樂、藝術、繪畫等等領域的審美,它們之間是相互貫通,融為一體的,因此在情境的營造上,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充分調(diào)動一些積極因素來為審美情境的營造服務。例如,在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時,這篇詩歌主要就是講述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技藝之高超,同時也為我們講述了兩個飄零淪落的人相同的命運,這種相知相憐的審美如何來塑造情境呢?教師可以借助于音樂來為學生營造相似的情景,通過視覺圖像為學生營造出“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意境來,也就是借助于其他教學手段來為審美情境的設置服務,從而在真實的場景中便于學生感受豐富的審美效果。
三、情感審美是審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審美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的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審美延續(xù)、發(fā)揚,因此,教師要注重挖掘語文教學中情感審美的內(nèi)容和因素,并且做好教學設計,注重這方面的教學。
第一,通過對作者人生經(jīng)歷和價值觀的講述,渲染文學作家的民族品格、價值觀、世界觀、歷史觀等等,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正確認識的贊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判斷。例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時,教師可以借助于講述陶淵明一生的故事,凸顯他的人生選擇和價值追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義利觀,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正直和高潔品格值得學生學習。
第二,通過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審美,并且和他們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這是情感審美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生活和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現(xiàn)在給予充分關注,例如,在學習《套中人》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身邊有沒有類似的人物來激發(fā)他們反思自己身邊的現(xiàn)象,能夠達到很好的舉一反三效果,將情感審美和學生的實踐很好結(jié)合在一起。
第三,情感審美還可以通過人物形象的鑒賞來達到。一般是小說人物形象塑造比較典型,而小說文體也是高中階段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通過引導學生對各個方面人物形象的闡釋與理解,來對人物形象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理解小說的創(chuàng)作主旨和情感,這樣有序的情感審美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文學內(nèi)容,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學感受能力。例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鏈》一課時,就要強調(diào)馬蒂爾德人物形象的特征,從而從多個方面把握小說的多重主題,完成情感審美。
通過以上幾點的簡要論述,我們發(fā)現(xiàn)高中語文的審美教學看似抽象,實際上很具體,它包括了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學步驟等等,希望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己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