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惠 靳馨 孟昊宇 谷開道 張秀君 趙紅玉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fā)展,中小學周邊上放學時段的交通擁堵現象愈演愈烈,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qū)(濟南西城實驗中學)也不例外。我校是一所全寄宿高中學校,共有60個教學班,每日在校內生活的師生約有3500多人。平時周圍道路交通順暢,但在每周日上學和每周五放學這兩個時間段,爆發(fā)式的私家車輛大量涌入,導致校門周邊交通混亂不堪,甚至車輛無法通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2014級44班學生在教師的支持和指導下組成研學小組,對擁堵原因展開調查,并制定了治堵方案,方案實施后效果顯著。現將我們的研學成果報告如下,希望對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有所幫助。
一、研學活動的基本情況
1.研學活動時間
2015年3月——2015年5月。
2.研學活動人員組成
組長:孫澤惠;組員:靳馨、孟昊宇、谷開道、張秀君、趙紅玉、戴清旭、李詩逸、王鵬,皆來自2014級44班;指導老師:王偉。
3.研學活動開展方式及流程
首先針對校園周圍路段擁堵原因進行調查,方式為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實地考察主要考察擁堵路段的分布、通行車輛、交通管制情況等,并實地采訪有關人員。調查問卷參照有關文獻并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以隨機抽樣方式展開調查,調查人員為所有在校學生。調查結束后進行信息匯總,由小組討論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后由組長撰寫研學報告,并提交校領導。
二、擁堵原因調查結果
1.調查問卷結果
我們在校內分發(fā)問卷共90份,回收84份,通過特別選項及內容的真實性判別得到有效問卷81份。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居住距離、交通出行方式、到校及離校時間、是否憂慮交通、最煩惱的交通問題、改進措施等選項。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家離學校較近(路程約3公里以內)的學生占14.81%;家離學校較遠(路程超過3公里)的學生占85.19%。出行方式以轎車接送為主(51.85%),乘坐公交車(37.04%)、步行及騎自行車(7.41%)、學校班車(3.70%)。到校時間集中在周日16:00-18:00(61.73%);離校時間集中在周五16:00-18:00(92.60%)。學生憂慮交通問題者占51.85%;從未憂慮交通問題者占37.04%;從未意識到有交通問題者占11.11%。學生最煩惱的交通問題為:公交車、班車回家時間長(28.40%)、校門擁堵(24.69%)、北園高架壓車(17.28%)、濰坊路與青島路口綠燈時間短(16.05%)、離家近沒感覺(13.58%)。
2.實地考察結果
(1)實驗中學西校區(qū)周圍馬路為雙向四車道馬路,未實行單向行駛,無交通管制,無交警指揮交通。交通擁堵以周五放學時段為甚。擁堵車輛大部分為接送孩子的私家車。
(2)交通擁堵以學校西門及南門路段、濰坊路、青島路進入高架路入口處最為嚴重。
(3)學校周圍未劃定臨時停車位,附近亦無大型停車場,接送車輛無序停放、違規(guī)占道、掉頭及逆行現象嚴重,是造成校門口路段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西門周圍有流動性商販違規(guī)占用人行道,但對交通擁堵影響不大。
(4)青島路與濰坊路高架入口處左轉信號燈時間長,造成濰坊路壓車嚴重。
(5)學校周邊僅K167一條公交線路,公交車到站時間長達20-30分鐘,學生等待時間較長,指使學生乘坐公交車的積極性不高。通過采訪發(fā)現,從西校開往本校的校車中途不??浚瑢W生抵達本校后大部分需再次換乘其他公交車,時間長,路途遠,導致部分乘坐校車的學生放棄校車,改為私家車接送。
三、解決交通擁堵的措施
1.減少私家車涌入
三個年級分時段上學及放學,避免接送車輛爆發(fā)式涌入。聯系公交總公司,在交通最為擁堵的周五16:00-18:00時段,增加公交車班次。建議西校開往本校的校車,途中設置停靠點,吸引更多學生乘坐公交車或校車。
2.校門路段交通管制
聯系交通部門,將學校南門及西門前方馬路設定為學校區(qū)域。在學校東側的濰坊路及學校北側的清源路段,設置大型標識,引導非接送車輛駛離學校區(qū)域,避免擁堵。學校區(qū)域的馬路劃定為自東向西、自南向北的單行線,避免車輛掉頭。為解決停車位少的難題,合理利用學校區(qū)域的馬路,劃定臨時停車區(qū)。具體方案為:馬路兩側及馬路中央皆可臨時停車,中間區(qū)域單向通行。所有車輛皆按單行線指引方向停車,方便車輛駛出,減少擁堵。
3.減少校門周邊路段擁堵
建議交管部門在周五下午適當調整青島路與濰坊路高架入口處紅綠燈時間。提供上高架的繞行方案(小組成員繪制了4條路線),將繞行方案做成展板,置于校門前供家長參考。
4.利用多種手段進行宣教
制作“特殊路段請繞行”“文明停車”“停車區(qū)域示意圖”等宣傳牌,指導車輛駕駛人員有序停車及行駛。每周五下午通過學校廣播站的廣播宣傳交規(guī)。利用QQ、微信等信息平臺倡導學生與家長共同關注擁堵問題,遵守交規(guī)、文明駕駛。
四、方案實施效果
研學小組提交的報告受到校長的重視,我們提供的部分建議被學校采納。校車設置了沿途停車點,提高了學生乘坐校車的積極性,減少了部分接送的私家車輛。學校就我們提供的治堵方案與有關部門進行協(xié)商,自2015年11月起,校門前的馬路在每周五下午規(guī)定為單行線,并在學校東側的濰坊路口及學校北側的清源路口設立了標識。我們設想的臨時停車方案也得以實施,學校區(qū)域的馬路上車輛有序停放及行駛,“寸步難行”的現象再未發(fā)生。同時,我們積極開展的宣教活動,引起了廣大家長及學生的重視,大家自覺遵守交規(guī),學校周圍交通擁堵現象得以緩解。方案實施后周五下午學校西門路段的交通狀況較方案實施前有了明顯改善。
五、總結
我們研學小組針對學校周邊的交通擁堵現狀,通過實地考察和調查分析,提出了解決方案,部分方案實施后,有效改善了校園周邊的交通秩序,緩解了交通擁堵。說明改善學校周圍交通擁堵并不難,貴在對癥下藥。雖然國內很多研究機構也針對這一問題制定了對策,但鮮有觀察實施效果的。因此,我們的研學經驗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科研價值。
大城市中小學周邊區(qū)域的擁堵問題,常年困擾城市交通。我們認為我們的研學經驗,對緩解其他學校周圍的交通擁堵,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我們通過研學實踐,不僅鍛煉了從實際出發(fā)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為我們將來在社會立足打下基礎。希望更多的高中學校,不能只將關注點放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
參考文獻:
[1]陸化普,張永波,王芳.中小學周邊交通擁堵對策與通學路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研究[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4,21(5):91-95.
[2]郭耀武.城市中小學上下學時段交通擁堵的分析與對策——以江門市區(qū)為例[J].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5(1):74-78.
[3]寧士君,李玉龍.大城市中小學周邊地區(qū)交通擁堵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J].交通工程,2012(6):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