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風
摘 要:在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骨干教師進行漢語寫作課教學中,要針對學員的漢語寫作現(xiàn)狀,實事求是地實施差異性教學,對學員進行分層,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
關鍵詞:雙語骨干教師;漢語寫作課;差異性教學;探究
自我校承擔喀什地區(qū)兩年制雙語骨干教師的培訓任務以來,我一直承擔著寫作課程的教學任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學員的漢語水平、學習能力、年齡結構、工作環(huán)境、任教學科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學員的漢語寫作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激發(fā)學員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動機,激勵每一位學員都能積極主動地轉換角色,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讓雙語骨干教師培訓取得實效,在培訓班的漢語寫作教學中可實施差異性教學。
所謂漢語寫作課差異性教學,就是承認學員的差異,尊重學員不同的個性特征,在充分調動學員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全面提高漢語寫作水平的基礎上,對知識和技能基礎不同的學員實行分層教學。本人根據(jù)教學實踐,對漢語寫作課堂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探究如下:
一、尊重學員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
由于學員的個體差異,在雙語骨干教師培訓班的漢語寫作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寫作能力強的學員在課堂中沒有收獲,教師過多的講解對他們來說味同嚼蠟,不利于他們漢語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弱的學員認為所教內容太難,教學進度太快,除了抄寫作文,什么也不會,逐漸失去了寫作的興趣;而介于這兩者之間,寫作能力一般的學員,要怎樣在有限的培訓時間內提高他們的漢語寫作水平呢?這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雙語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學員全是來自各縣(市)、鄉(xiāng)、村的基層一線教師。有的教師大學畢業(yè)不久,漢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比較強;有的教師來自雙語學校,漢語語言環(huán)境好,口頭表達能力較強,但是漢語寫作水平較低;有的教師來自偏遠的農村學校,基本使用維吾爾語教學,漢語基本的聽、說、讀都有困難,漢語寫作更是難上加難。
針對學員的這些特點,可以將雙語培訓學員分成A、B、C三層:A層即漢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員,這部分學員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厚,善于觀察習作,能夠主動學習。B層即中等生,這一層的學員各方面的能力平平,課堂學習中注意力比較集中,能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C層即后進生,這部分學員漢語基礎較差,接受能力及學習習慣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針對這三類不同層次的學員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例如,教記敘文寫作,對A層學員的要求是:理解記敘文寫作的內涵,積累好詞好句,賞析例文,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事件的經過,文章結構合理,詳略得當。對B層學員的要求是:賞析例文,品味例文中的好詞好句并背誦,結合自身實際,模仿寫作。對于C層的學員,只要求他們基本理解例文的意思,能夠熟讀,積累背誦例文中的好詞好句。這樣目標不同,使不同層次的學員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激發(fā)他們對漢語寫作的學習興趣。
二、根據(jù)學員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
本著面向全體學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面向中等、兼顧優(yōu)差生的原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于A層的學員,尤其是民考漢學員,可以引導他們閱讀課外書,鼓勵他們寫讀書筆記。讓B層的學員多讀優(yōu)秀的作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賞析品味語言的妙處,慢慢積累并使用好詞好句。讓基礎較差的C層學員完成識字、朗讀,在文章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句子等淺層次的任務。
交流時可以讓C層學員先回答,B層的學員補充,最后由A層的學員歸納總結,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員都能得到鍛煉。同一篇文章中較難的內容可以讓優(yōu)生去解決,較易的問題留給基礎薄弱的學員。例如,在教學“書信寫作”時,對于C層的學員,要求他們閱讀書信例文,仔細觀察和聽講,掌握書信的正確格式,練習寫一封簡單的書信;對于B層的學員,在掌握漢語書信基本格式的基礎上,要求他們能感受到收信人不同的書信寫作特點;對于A層的學員,則進一步提高要求,要求他們閱讀名人所寫的書信,品味書信的魅力。
三、組織合作小組,促進不同層次學員共同進步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雖然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但仍然難以調動B、C層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這主要在于大部分學員缺乏成功體驗,產生了“等待”“ 從眾”等消極的心理。為此,我在實施差異教學實踐過程中,針對學員的特點合理地優(yōu)化了合作學習小組,采用差異組合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員,使其能夠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讓每一個學員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差異組合式學習方式,通常由四人組成,其中一個為A生,兩個為B生,一個為C生。他們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的前提下,A生對B生的“拔高”學習和C生的“達標”學習負有輔導責任。這種組內分層法,能激發(fā)每位學員的學習興趣,促進每位學員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學習《續(xù)寫》時,我采取了分組學習的方法,要求C層學員在A層學員的輔導下讀懂文章的前一部分,接下去把文章讀完,不會表達的語句可以請A層學員翻譯;B層學員要能按照要求合理地完成續(xù)寫; A層學員則要能對續(xù)寫部分進行拓展,寫出有特點的文章來。其中A層學員的評論是要在掌握B、C兩層學員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完全可以輔導B、C兩層學員的學習。而A層學員的學習成果又能進一步加深B、C兩層學員對續(xù)寫的理解。
四、根據(jù)個性差異,實施不同的評價方法
雙語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后,最直接有效的評價方法就是參加MHK考試,而漢語寫作教學可以通過MHK考試書面表達部分來評價,但是用這個評價方法檢驗培訓效果是有缺陷和不足的。若是漢語基礎較好的少數(shù)民族教師或采用特殊途徑參加考試的教師,雖然培訓時不認真、不努力,但憑借自身優(yōu)勢或特別手段,可以順利通過MHK考試,獲得證書。而對于那些基礎薄弱、學習認真踏實的教師,雖然十分努力,可短時間內仍不能通過MHK考試,這樣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雙語教師的培訓發(fā)展。
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應針對學員的能力差異,制定不同的富有個性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層次的學員都能夠通過主動參與漢語寫作,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使每個層次學員的個性能力都能夠得到發(fā)展和提高。為此,我在教學中通常根據(jù)學員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或采用小組評價、個人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或采用培訓收獲的形式,讓學員記錄下每次測試的情況,幫助他們分析自己取得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或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讓每一位學員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漢語寫作課堂教學中尊重差異,照顧差異,實施差異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不同層次學員學習漢語寫作的興趣,讓不同層次學員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fā),促進每一位雙語骨干教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智.新疆雙語骨干教師培訓班漢語寫作課教學[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2(26).
[2]葉小軍.我國雙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民族教育,2013(1).
[3]陳薇,崔嶸.新疆雙語教師培訓中的漢語寫作教學思考[J].雙語教育研究,2015(6).
[4]趙青菲.學員的差異性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5]張大維.關注差異性教學的教學策略研究及探索[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2(14).
[6]李儒忠.關于雙語教育的若干重大問題[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1).
[7]葛曉芳.國內雙語教育的分析研究[J].參花(下),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