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翠麗
【摘要】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應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作出努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閱讀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的環(huán)境,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他們能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更加全面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課外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绷硗?,在不同的階段目標中,對閱讀教學,特別是課外閱讀量,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對第三學段,其中就有這樣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遍喿x教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另外,閱讀的意義也不止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積累語言材料,還在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課標》中的目標要求得以真正落實,在實際工作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轉變原有觀念
目前,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在課文的教學中能夠注意精講多讀,但是對于閱讀方法的指導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指導還遠遠不夠。這源于教師對于閱讀教學認識的片面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的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覺得“閱讀教學就是課堂上師生對于語文課文的閱讀與理解;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 “只要能把課文學好,就等于學好了語文?!痹谶@些思想的作用下,閱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無法達到《課標》的要求。
經調查發(fā)現,小學階段真正喜歡并堅持閱讀的學生不到40%,由此可知《課標》規(guī)定的這一學段閱讀量在部分學生身上是無法實現的。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轉變這種陳舊的觀念,在教學中,不僅在課內要加強閱讀訓練,還要注重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實踐證明“一個善于主動閱讀的學生,其語文成績與思維水平的發(fā)展是領先的。”顯然,教師對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視程度,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課外閱讀量的落實,也影響著他們語文成績的進步與思維水平的發(fā)展。
二、營造良好氛圍
《孟母三遷》《狼孩》的故事等都表明,環(huán)境對于人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雖無力于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造,但一定要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優(yōu)美、寧靜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學校的每一面墻壁,每一處標語,所有的櫥窗、畫廊、板報都充滿人文氣息:“鳥欲高飛先振翅,人要上進多讀書?!薄皶呛⒆拥某岚??!薄白x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薄芭c書香為伴,和智慧同行?!币痪渚浯呷藠^進的話語,時時伴隨著每一位走進校園的孩子。
另外,在教室內,同學們自己動手布置報刊架、圖書角、“我與書的故事”展示處等,也為孩子們閱讀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在濃濃的書香氛圍中孩子們的讀書熱情高漲,當然收獲也更多。
三、培養(yǎng)閱讀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這樣描述興趣的作用:“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事情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他做出的努力會達到驚人的程度。”
學生本身就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與相互競爭,對于他們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思維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生活,很自然的就會將自己的行為與同伴進行比較,并且在比較中評價自己,提高自己。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更好地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我給名著畫插圖”“課外故事大比拼”“讀書卡片展示會”“精選詩歌朗誦賽”等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總是興趣盎然。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教師講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方法。教師在選取故事時,要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在為學生念讀時,要注意音節(jié)的和諧、情感的投入,也可采取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作品,中間穿插一些與作品相關的逸聞趣事。我們每周一次的“教師講故事”是所有孩子都期待的。
四、加強方向引導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只要留心就不難發(fā)現,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他們會逐漸產生閱讀的欲望,可是由于缺乏及時正確的引導,多數孩子的課外閱讀呈現隨意、無序與低效狀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和興趣程度,在讀物選擇、閱讀方法等方面加強指引,這樣既能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高了課外閱讀的效率。
以蘇教版小語教材為例,其課文內容不僅豐富,而且題材多樣。除了記敘文,還有詩歌、神話、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小說節(jié)選等,這就為打通課內與課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以五年級教材為例,課本編選了《伊索寓言》三則,然后又設立了“我讀書,我快樂”欄目,介紹《伊索寓言集》全書的內容,再加上教師的渲染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高昂;再如學習了《林沖棒打洪教頭》,舉辦一次“水滸故事擂臺賽”;學習了《海倫·凱勒》,集體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展開關于如何對待生命的話題討論……這種課內外自然而又緊密的結合,既鞏固了課堂學習內容,又激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有些時候,學生并不滿足于只讀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材料,而是想多一些閱讀的自由,教師也應給予理解和支持。作為教師一定要有更寬廣的閱讀觀念,不要認為只有經典作品才對學生有益,尤其是對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把“趣味性”放在首位,以更多的、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來滿足學生的課外閱讀需求。只要教師能加以監(jiān)督,給孩子一些選擇的自由,就能更容易保持他們持久的閱讀興趣。
五、保證閱讀時間
《課標》建議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魏書生老師說:“我一學期用二分之一的時間教完教材,其余用來閱讀教材外的內容?!蔽覀冃W語文教師也應在時間上多支持學生,給予一定的時間保證。
第一,避免機械重復的作業(yè),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每天的語文作業(yè)只要能掌握所學的基本知識,作業(yè)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做讀書小卡片,可以進行人物短評,可以摘錄名言警句,可以撰寫讀書心得等等。不過作業(yè)量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做些控制,以小學高年級為例,每天的語文作業(yè)字數不應低于400字。
第二,教師還應安排一定的課堂時間,給學生以讀書方法方面的引導。因為,課外閱讀不僅僅是指課余時間的閱讀,還指課本以外的閱讀。兒童的閱讀頻度越高,閱讀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其學習成績的提高。教師不應把所有的“課外閱讀”任務都放到課外,可以增設“自由閱讀課”,也可以每天抽出20分鐘的時間,與學生一起在教室內進行“課外閱讀”,摘錄精彩語句,做好圈點批注,交流讀書心得……這樣既保證了閱讀時間,又在閱讀方法上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六、注重家校聯(lián)合
家庭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家中所擁有的書籍的多少;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次數;父母對孩子在閱讀方面的指導激勵;父母投入閱讀的榜樣示范等。所有這些無不時刻影響著成長中的孩子,其重要性甚至是超出學校的。因此,我們經常與家長聯(lián)系、交流,舉辦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
我們邀請家長參加學校舉辦的“讀書節(jié)”,發(fā)放相關的材料,使他們認識到家庭在孩子良好閱讀習慣養(yǎng)成方面的巨大作用;發(fā)放“我與孩子同讀一本書”的倡議書,同時進行“同讀一本書”征文大賽,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將其中優(yōu)秀的文章編輯成冊,部分發(fā)表于校報或校網站上。這些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掀起了家校共讀的熱潮,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廣闊的閱讀環(huán)境。
在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下,閱讀的作用已遠遠超出了提高語文能力、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這一范疇。知識的快速積累與替代更新,需要具備將資料進行收集、整合、應用并加以創(chuàng)新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首先就應從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課內授法,引領課外” ,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獲取知識、豐富積累、拓寬視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充分領悟《課標》的精神,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同時,也應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唐永福.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研究[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5(9).
[3]黃曉娟.淺談課內外結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J].基礎教育論壇,2013(8).
[4]丁家永.小學教學心理與教學設計 [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人民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