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煒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不忘初心”,就是希望全黨始終銘記自己當初的愿望和誓言。面對新的“趕考”,回望來時的路,我們不妨思考這些初心可曾忘。
至信之心。方志敏同志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正氣凜然,矢志不移:“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他的信仰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虔誠而執(zhí)著、至信而深厚”。告別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面對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考驗,少數(shù)黨員干部淡忘了理想信念。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是否因為蘇東劇變而認同歷史終結論,認為共產主義是“空想”?是否因為發(fā)展市場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而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是否因為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xiàn)權力腐敗、分配不公等問題而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忘初心,就要以至信之心追理想,堅信馬克思主義因其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而在21世紀煥發(fā)出新的蓬勃生機,堅信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因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tǒng)一而具體生動,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其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而不斷開辟新境界,保持政治定力,仰望理想星空,不為“資強社弱”遮望眼,不因“普世價值”亂心神,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氣不餒,面對南海嚴峻形勢志更堅。
忠誠之心。張聞天同志在遵義會議、廬山會議、文化大革命等重大歷史關頭,光明磊落、堅持真理、忍辱負重、矢志不移,尤其是廬山會議之后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歷經磨難而丹心未改,抱病寫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肇慶文稿》,以忠誠鑄就輝煌。以張聞天為鏡,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先天不足”,抱著“只求索取、不求奉獻”的功利心態(tài)入黨?是否口口聲聲服從組織決定,每當進退留轉就向組織“討價還價”;是否明哲保身、趨利避害,在重要關頭不敢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是否只能經受順境的考驗,一旦遇到挫折或遭受不公正待遇便與黨離心離德?不忘初心,就要以忠誠之心跟黨走,做到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以黨的意志為自己的意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決不允許拉幫結派、培植勢力,陽奉陰違、有令不行,我行我素、自由主義。
公仆之心。孔繁森同志援藏多年,心系百姓,關注民生,領養(yǎng)3個孤兒,像兒子般侍奉貧困大媽,任阿里地委書記不到兩年時間,跑遍了106個鄉(xiāng)的98個,行程8萬多公里。對照孔繁森的公仆心,一些黨員干部已經走得太遠,以致由“公仆”變成了“主人”,我們有必要捫心自問:是否人一貴臉就變,隨著職務升遷與群眾越來越生分,形成“油水關系”“水火關系”?是否一朝有權謀私利,群眾只知道“你是誰”,而不知道你“為了誰”?是否當官不為民做主,為了所謂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不惜犧牲群眾利益?是否眼睛只向上不向下,只對上級負責,不為百姓盡職,甚至說出“為黨說話還是為人民說話”的雷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確立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就要以公仆之心為人民,做到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尤其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面對各種困難、壓力和挑戰(zhàn),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同時要把相信依靠群眾與教育引導群眾統(tǒng)一起來,堅持“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利益無小事”,防止民粹主義和精致的利己主義。
善良之心。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受到批判,身為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黃克誠同志不但沒有跟風附和,反而繼續(xù)指出“大躍進”的錯誤,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成員,蒙受不白之冤。毛澤東主席去世后,有人公開否定毛澤東主席和毛澤東思想,黃克誠同志不計前嫌、挺身而出,捍衛(wèi)毛澤東主席的形象和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叭酥?,性本善”,而我們長大成熟后,或許把善心留在了身后,因此不妨捫心自問:是否嫉賢妒能,容不得身邊的同事進步與成功?是否兩面三刀,當面奉承迎合背后攻心算計?是否名利熏心,為了滿足個人私欲,“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甚至為達到陷害他人目的而造謠誹謗?不忘初心,就要以善良之心待同志,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助人發(fā)展、促人平安,為純潔黨內政治生活、凈化官場政治生態(tài)盡心盡力。善待同志要當“諍友”,敢于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經?!凹t紅臉”“出出汗”,不可一團和氣、“好人主義”。
向上之心。人在少時都曾立下“我的志愿”, 雖然內容各異,但本質都是積極進取,這種向上之心體現(xiàn)在共產黨人身上就是奮斗精神。楊善洲同志鞠躬盡瘁,忘我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從地委書記崗位退下來,義務把植樹造林、改變家鄉(xiāng)面貌作為奮斗的新起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叭松糁蝗绯跻姟保瑢φ瘴覀儺敵趿⑾碌闹驹?,如今是否已經走得太遠,由此捫心自問:是否工作崗位從“熱被窩”轉到“冷板凳”,就心灰意冷、不思進?。渴欠衤毼?、職稱呈“天花板”狀態(tài),就動力減弱、激情不再?是否“人到中年萬事休”,滿足于應付差事、得過且過?是否遇到挫折、遭受委屈,就萎靡不振、斗志消退?是否面對嚴格監(jiān)督和問責,就縮手縮腳、不敢擔當?不忘初心,就要以向上之心求進取,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朝氣、不懈進取的銳氣、攻堅克難的勇氣,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跌倒爬起,從頭再來,咬定目標前進,絕不輕言放棄。
敬畏之心?!逗鬂h書》載,楊震赴任經過昌邑,縣令王密感恩于他的舉薦,夜間懷揣黃金來拜見。楊震對他說:“我了解你,你怎么就不了解我?”王密解釋道:“我夜間拜見沒人知道的?!睏钫鸹卮穑骸吧咸熘溃衩髦?,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聽了羞愧地拿著金子離去。楊震之慎獨,就是對道德規(guī)矩的敬畏,對我們今天廉潔自律很有啟迪。面對各種誘惑和挑戰(zhàn),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是否心存僥幸,因為只有天知地知而“笑納”他人“紅包”?是否盲目攀比,以違規(guī)犯忌者為參照而喪失定力?是否內心羨腐,以謀私為能耐,以逐利為榮耀?是否仍抱幻想,指望“風頭”過后繼續(xù)貪腐?不忘初心,就要以敬畏之心守底線,把紀律規(guī)矩視作“神明”,內心敬畏而不是外力征服,自覺踐行而不是被動遵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自省自重,自警自律,始終保持荒村聽雨的心態(tài),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在滾滾紅塵中活出坦蕩、自信和尊嚴。
趕考之心。1949年3月23日,是黨中央從西柏坡進京“趕考”的日子。此前十多天,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告誡,希望全黨同志保持清醒的頭腦,接受全面執(zhí)政的新考驗。60多年來我們黨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但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全黨必須繼續(xù)保持趕考的心態(tài)。用黨中央的“趕考”要求衡量,并非每個黨員都能交出合格答卷,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是否精神懈怠,或者驕傲自滿、居功自傲,或者得過且過、不敢擔當?是否本領恐慌,不能駕馭市場經濟,難以適應經濟新常態(tài)?是否脫離群眾,官僚主義、長官意志、獨斷專行?是否消極腐敗,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生活上腐化?不忘初心,就要以趕考之心從頭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永遠保持永不停滯、繼續(xù)前進的進取精神;就要清醒認識世情、黨情、國情的深刻變化,增強對“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憂患意識;就要艱苦奮斗,真抓實干,尤其要敢于擔當,攻堅克難,堅決頂起自己該頂?shù)哪瞧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