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粹華
閱讀議論文,論點的把握必然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正確把握議論文論點是讀懂議論文,分析議論文思路結構的關鍵。
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值得注意的是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論點,但有時還存在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的情況,當然,其分論點也是用來證明中心論點的。
如何從文章中找尋議論文中心論點及分論點,以2016年上海中考試卷第十六題為例,一般可以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首先根據(jù)題目中已知論點縮小或確定關鍵句子所在段落。
其次根據(jù)一般提出論點的方式找到關鍵語句:
1.文章標題點明論點;
2.文章開頭提出論點;
3.文章結尾歸納出論點;
4.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論點。
最后根據(jù)關鍵語句的句式來進行判斷:
一般是觀點正確、鮮明的完整陳述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該句的觀點本身帶有比喻、借代等修辭的話,那么應盡量以本體句的形式呈現(xiàn)。
16.根據(jù)文章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第一問從圖例結構框架上就可以看出其統(tǒng)攝全文的作用,明顯是本文的中心論點,所以應該先從“文章標題點明論點”進行思考,此文的標題是“讓行走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本身已經包含本文的話題及論作者對它的判斷,應該可以直接作為論點,然后我們進一步閱讀首尾兩段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首段只是一種現(xiàn)象的表述,并沒有價值判斷,所以不予考慮,而文章結尾“行走的意義非同尋常,應該成為人生的必修課”一句與文章標題表意一致且更為完整,故選擇此句作為論點更為合適。
由于已知分論點“行走是一項強健體魄的體育活動”一句出現(xiàn)在文章第二段;“行走,讓你放松心情,獲得心靈的自由”出現(xiàn)在第四段,我們基本可以確定第二問關鍵語句應該優(yōu)先在第三段找尋,仔細閱讀第三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出現(xiàn)的過渡句:“是的,行走更是一項豐富的精神活動?!边@正屬于“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論點”的方式。其中的一個“更”字表明了其與前文“行走是一項強健體魄的體育活動”之間的關系,兩者分別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進行論述,互為補充,可確定為該問的答案。
前面已經說過“行走,讓你放松心情,獲得心靈的自由”出現(xiàn)在文章第四段,且第四段也未曾出現(xiàn)過渡的語句,所以第三問應該優(yōu)先從第五段開始尋找,該段結尾一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態(tài),體驗自然力量的真實存在,激發(fā)對生命的熱愛之情”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短語可視作觀點判斷的一個明顯的“信號”,屬于“文章結尾歸納出論點”的方式,所以將該句確定為此問的答案。
由于第三問的關鍵句位于第五段的結尾,所以第四問自然從第六段開始找尋,而第六段只有一句話,且明顯是觀點正確、鮮明的完整陳述句,然后閱讀第七段不難發(fā)現(xiàn)該段是通過舉例來進一步論證第六段的觀點,也就可以確定該問答案是第六段“行走有利于促進思考,邂逅創(chuàng)造的靈感”這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