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嬋
摘 要: 質疑一般指學習個體在求知欲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敢于獨立思考、敢于批判、敢于挑戰(zhàn)權威、敢于發(fā)表見解、敢于追求真理的一種思維方式,質疑是一種品質、更是探索的起點和創(chuàng)新的前提,沒有質疑精神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將無從談起,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yǎng)。然而在傳統(tǒng)課堂下學生的質疑精神嚴重缺失,要改變現(xiàn)狀,就必須轉換思路。思辨課堂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思辨的能力,要求學生勇于質疑、大膽質疑,這使得學生不再是只接受不思考的工具,真正成為有思想有見解的人。
關鍵詞: 思辨課堂 質疑精神 培養(yǎng)途徑
思辨課堂的提出,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一次巨大沖擊,是對捧著教參當“經典”的教師們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對學生思想的大解放。
思辨課堂要求學生敢于質疑,大膽質疑。質疑的前提是“思”“辨”。那么,思辨課堂下的學生,不再是一味接受老師的“圣旨”,而是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個中學生,當他有“思想”的意識之時,當他具有理性的批判與懷疑精神時,才會有充實的內心,才會有對探索的熱愛,才能始終充滿活力,才會真正認識到世界的美妙。他才會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事物。這個時候,學生不再是考試工具,而是會思考、有見解、有思想的社會人?!拔宜脊饰以凇?。
那么,思辨課堂應該怎么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一、營造質疑氛圍,培養(yǎng)學生“敢問”精神
“敢問”是一種良好的心理行為。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睂W生在提問中往往會產生“我提的問題恰當嗎”、“我的問題太膚淺,同學會譏笑我嗎?老師會批評嗎”等心理。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教學中,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離奇時,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肯定,贊揚敢于提問的勇氣。對提出的問題不論多么膚淺或異想天開都不要嘲笑,不能在語言或行動上挫傷學生積極性,而要善于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與“靈感”,推動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問題,最終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教師應經常向學生說明多問的好處,及時表揚敢于提問的學生,鼓勵學生多問。學生不論提出什么問題,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適的,只要他們態(tài)度認真,老師就不批評他們,不說他們不認真聽講,使學生解除思想顧慮。學生提出的問題如和本課知識有密切關系的,就馬上請別的學生或自己解答;對一些與本課關系不大的問題,或完全離譜的問題,可在課堂上作適當引導后,再在課后幫助解答,做到學生提出的問題個個有著落。這樣學生的顧慮消除了,有疑難都能大膽提出來,漸漸就會連一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向老師提問。
二、指導學生“會問”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提問,必須先教給學生質疑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多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1.從課題入手,質疑問難。對于語文而言,我認為最先應該從每課的課題入手,一句“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為引子,將學生的思路紛紛打開,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給的知識,而是自己帶著問題主動學習。這樣,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怎樣提問,才能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中發(fā)現(xiàn)哪些是自己想知道但課文中沒有的,哪些是自己沒有想到,而課文中講到的,如果想知道課文中沒有的知識那么該怎樣去做,是問老師還是查資料?課文中為什么要安排這些內容呢?主要是讓我們明白什么、掌握什么呢?有了這一系列的思想活動做基礎,學生才會在課文學習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學會質疑的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2.學會利用學案中的問題質疑問難。當學生通過對課題的質疑,掌握一定的質疑方法后,“我要學”的學習熱情便日趨高漲。這時教師應及時抓住這個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小組展示時,多問幾句“是這樣嗎”、“還有沒有別的看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老師范例“質疑問難”。當學生對別人的展示還是不懂質疑時,教師應該身先示范,站在學生的角度,主動質疑。讓學生從模仿開始,從敢于問到善于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當然,一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還比較淺顯,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引導,學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三、培養(yǎng)質疑習慣,使學生“樂問”
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學生敢問,這是前提。學生愛問,養(yǎng)成良好習慣,這是關鍵。教師一定要多想辦法,不斷變換形式,天天有疑,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實效。如同桌之間相互質疑,前后、左右四人質疑,小組討論質疑,全班集體質疑,教師課堂質疑,教室后墻上開辟“每日一疑”等方式。最終營造質疑、釋疑的學習氛圍,這樣讓全體學生在掌握質疑方法,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培養(yǎng)、智力得到發(fā)展,這才是進行質疑問難的著眼點和歸宿點。
“我思故我在”。一個優(yōu)秀的中學生,不應只是考試分數(shù)高的人,更應該是有思想、有見解的人。要使學生有思想,就要鼓勵他們勇于質疑、大膽質疑,我們更轉變思維,大力打造思辨課堂。只有思辨的課堂,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越多,提出的問題越多好奇心才越強,學習興趣才越濃,學習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維就越活躍,學習效果就越好。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就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讓學生學會提問,讓教學實現(xiàn)由教師提問為主導向學生提問為主的根本轉變,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勤思、善問,主動求知,勇于探索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