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勇
【摘要】由于我國班級授課制的特點,決定了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相似性和思維的簡單性,這樣個體心理咨詢已無法滿足全體學生心理成長的需要,團體心理輔導作用越發(fā)突顯。加深對團體心理輔導的了解,擴大團體心理輔導的應用范圍,對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心理健康 團體心理輔導 學生 成長 發(fā)展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JCJYC152515027)的階段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85-02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發(fā)展健康的人格、增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為目的的專門教育活動。其總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兩種形式,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個體心理咨詢已遠遠無法滿足全體學生心理成長的需要,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性日益彰顯。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一般作用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nèi)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diào)整改善與他人的關(guān)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fā)展的助人過程。
團體心理輔導以群體動力學、社會學習理論、人際交互作用分析理論(PAC理論)、人際溝通理論(5W)為理論基礎,強調(diào)體驗式、互動式學習,感悟式成長,重視在團隊人際互動的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團體輔導的作用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與他人相處及合作的能力;加深自我了解,增強自信心,開發(fā)潛能;加強團體的歸屬感、凝聚力及團結(jié)性;有助于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
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與目標有三個層次:矯治、預防和發(fā)展,且預防、發(fā)展重于矯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使適應正常的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促使其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精神生活的充實、潛能的發(fā)揮與人生價值的正確體現(xiàn)。
從整體上看,有不少學生會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一些“問題”,其中大部分是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發(fā)展性問題。如學習能力差引起的學習困難,挫折承受力低而導致的情緒易波動等,屬于學生正常心理發(fā)展中有可能出現(xiàn)并可以理解的問題。學校需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共同的成長課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說不是學生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才需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而是通過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有關(guān)知識和社會技能,學會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水平,學習自主地應付由挫折、沖突、壓力、焦慮等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擾,減輕痛苦、不適的體驗,防止心理疾患的產(chǎn)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另一方面協(xié)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的潛力和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發(fā)揮個人的潛能,過健康快樂的生活。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勢
團體心理輔導具有適用面廣、形式多樣,生動有趣、耗時短,效率高等優(yōu)勢,既可以針對具有共同心理問題的十人左右的小組,又可以針對幾十人的發(fā)展性群體;每個成員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導的相互影響中多視角地學習,有理論,有實踐,有體驗,有分享,獲得多重的反饋,從而產(chǎn)生心理與行為的改變。在團體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響或改變個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還可以協(xié)助解決原本在個人之間難以解決的問題。
由于我國班級授課制的特點,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相似性和思維的簡單性決定了中小學生適合做團體輔導。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有重要影響,開展團體輔導不僅使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的機會增加,而且同伴的正向積極的感染力也能通過有效的團體輔導傳遞給彼此,使正能量在團體中得到關(guān)注。同時,團體輔導過程使學生產(chǎn)生共性,找到被人接納的感覺。團體輔導過程中,大家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存在類似或完全相同的困擾因素,從而更能接受自己遇到的困擾。
在我們基層學校往往有一些留守學生存在厭學、迷戀網(wǎng)絡、孤獨另類等問題,對于這些學生,個別心理咨詢的群體效率不顯著,一般的心理輔導課很難考慮到他們的特殊性和針對性,而團體心理輔導正是將這些有同質(zhì)性問題的學生集中在一起,成立小組,相互鼓勵,尋找自信,共同解決問題,一起成長。
三、團體心理輔導的組織與實施
(一)確定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及活動名稱
團體目標要注意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團體名稱要有吸引力,積極正向,并能夠體現(xiàn)本團體的目的。
(二)設計團體活動的方案及程序
要注意團體成員的特點、團體的規(guī)模、團體活動的時間和頻率、場地、所需的設備材料。特別要考慮一些常用的團體輔導游戲活動,根據(jù)本次設計的目的、人數(shù)以及場地器材等情況,需要做哪些變通。
(三)組成團體
通過海報、校園廣播、校園網(wǎng)、學生電視臺、??蟮雀鞣N宣傳途徑,讓全體學生了解將要舉辦的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和有關(guān)事項。
募團體成員。團體成員來源可以是通過宣傳途徑了解開班信息,自愿報名的參加者;也可以是通過咨詢師給出建議而報名的參加者;還可能有通過其他途徑,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介紹、動員而來的參加者。
團體成員的篩選。通過面談、心理測試結(jié)果,篩選確定合適的成員。
宣布團體紀律:坦率真誠,保守秘密。
(四)實施團體咨詢計劃
1.預熱
運用“群體動力學”理論,創(chuàng)設和諧、溫暖、理解的團體心理氛圍,使團體成員有安全感、肯定感、歸屬感。在活動開始,可以設計一些游戲,通過游戲讓成員們彼此相識、彼此認同,消除溝通的障礙,引發(fā)成員參加團體的興趣和需要,促進成員參與互動活動。
2.主題活動體驗
營造充滿理解、關(guān)愛、信任的氣氛,創(chuàng)設特殊的游戲或討論情境,使成員通過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成員開始融入團體之中,并找到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他們彼此談論自己或別人共同關(guān)注的問題,分享成長體驗,爭取別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團體互動,增加對自我與他人的覺察力,把團體心理輔導作為練習和改善自己的心理與行為的實驗場所,以期能擴展到社會生活中去。每次活動后,團體指導者還要請成員們做出反饋,及時地交流種種新的認識及感受。
3.交流與分享
在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了活動的基礎上,輔導者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敞開心扉,交流活動的心得體會。這是一個開放和分享的環(huán)節(jié),輔導者可以事先從活動中提煉幾個討論主題,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分享;也可以讓學生先圍繞活動自由展開討論,最后輔導者進行總結(jié)。
4.評價
團體心理輔導的結(jié)束階段一般都要進行總體效果評估,通過一些相關(guān)量表和測驗,評估學生是否在相關(guān)方面得到發(fā)展。每一次活動結(jié)束后,輔導者可以給予學生一定評價。通過評價,可以總結(jié)該次團體活動,激勵學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
四、團體心理輔導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團體心理輔導既有教育與發(fā)展的功能,也有預防和治療的功能。對人格健全的學生而言,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他們深化對自己的認識,改善人際關(guān)系,增強自信,提高適應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對人格不夠健全的學生而言,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問題,減輕癥狀,培養(yǎng)適應能力,增進健康。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合,團體心理輔導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主要在學校中得以發(fā)揮和體現(xiàn)。
1.在班級管理中促進學生成長
具體做法是:將班級當作“輔導團體”,借鑒團體輔導的理論與技術(shù),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班級氣氛,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團體活動,喚起學生內(nèi)在發(fā)展需要,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助人自助”,最終達到增進班級凝聚力,促進學生個體和班級團體共同成長的目的。
以初一新生剛開學時建立集體意識的心理輔導為例,班主任或者心理輔導教師可以安排三節(jié)主題班會,幫助新生互相認識,互相了解,快速融入新的集體:
第一節(jié):相逢是首歌。在音樂中指導者自我介紹,簡要說明活動的目的與時間,方式等。做游戲“為愛轉(zhuǎn)動”熱身,通過游戲“滾雪球”“小小動物園”促進成員更全面認識自己,增進成員間的了解。
第二節(jié):緣來一家人。學跳兔子舞,活動“無家可歸”“我們的家園”“信任之旅”,加強新班級成員間的互信與合作。
第三節(jié):我們的七(3)班。暖身游戲后,通過“你追我趕”“驛站傳書”“穿越雷區(qū)”等游戲和活動對團體進行統(tǒng)整,大家對自己在新集體中的位置有認同感,初步形成班級凝聚力。
2.在團隊活動中引導學生成長
團隊組織總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團結(jié)和教育青少年,所以活動質(zhì)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效果。長期以來,團隊活動存在著形式主義、實效性不高等問題,可以借鑒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組織學生成長訓練營,提高團隊活動的實效性。通過心理游戲、野炊活動、話劇表演、社區(qū)服務、內(nèi)務評比、專項訓練、小組輔導等形式開展輔導,以促進小組成員參與、互動、凝聚、探索,達到小組和個人共同成長的目的。
除了通過營地的形式之外,其他形式的團隊活動都可以借鑒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與技術(shù)來開展。開展帶輔導性質(zhì)的團隊活動關(guān)鍵抓住三點:一是活動的設計要從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出發(fā);二是活動的過程要能吸引參加者積極參與,讓每一個參加者都“動”起來;三是要注意活動后的“輔導”。
3.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在教學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與技術(shù)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可以將團體活動的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活動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缺乏主體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將團體活動引入課堂,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多看、多聽、多想,多說、多做、多感受、多合作,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與充分的時間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團體活動的方式有很多,如聯(lián)想活動、團體討論、創(chuàng)意思考、團體游戲、角色扮演、行為示范、行為練習等。
第二,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或小組學習。合作性學習并不是把學生簡單地分成小組,讓他們一起學習。合作性學習必須具有共同目標、彼此互動、個人責任、共同規(guī)范、共同成功五個因素。
第三,作為一種輔導策略,運用于學習障礙的干預之中。比如,可以組織“克服學習障礙成長小組”,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運用于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上。將部分上課不認真、對學習缺乏興趣、未能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學習自信心不足、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集中起來,通過團體游戲、角色扮演、小組輔導等團體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學習彼此接納,合作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團體輔導以其獨特的功能和方式在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幫助學生個人增強素質(zhì)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時又能幫助提高團體的整體協(xié)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團隊績效。團體心理輔導將會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新的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