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輝
浮山嶺冼太廟
廣東省高州市根子鎮(zhèn)被譽為『大唐荔鄉(xiāng)』,也是晉代嶺南道教先驅潘茂名之故鄉(xiāng),二零一四年被評為『嶺南魅力名鎮(zhèn)』。其境上有為游人青睞的粵西名山———浮山嶺。 此名勝風景區(qū)為高州市與電白區(qū)的分水嶺,海拔高近千米,盤亙二十四里,為著名生態(tài)和農(nóng)業(yè)觀光旅游的好去處。可謂水秀山清,樹林葳蕤,溪清泉涌,云繚霧繞,置身其間,恍若仙境。山上峭峰凌空,怪石嶙峋,壁立如閣。山下果樹連片成林,花繁果碩。這里有獨特的文化古跡,歷來為兵家要地,早在隋朝時,百越族首領、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就曾于此設營屯兵,保境安民?,F(xiàn)存有冼太營地、冼太廟等勝跡。其中冼太廟始建于宋代,清光緒十一年重修,至今保存良好,香火鼎盛,具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
浮山冼太廟位于該山龍須巖下,距今有八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是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總建筑為四百多平方米,供奉著冼夫人彩色雕像,栩栩如生。 而這里更令人注目的,乃是兩比既富有特色韻味而又灼灼生輝的木雕對聯(lián)。據(jù)了解,這兩比對聯(lián)是由廣東人大代表、東莞高州商會會長、金中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高州楹聯(lián)協(xié)會主席鐘桂祥先生捐資刻掛的。
一是廟正門對聯(lián)。 聯(lián)語活色生香,璀璨奪目, 其內容為清代舉人黃雅川所撰,廣東楹聯(lián)學會會長鄒繼海書就,聯(lián)語曰:
門對三官,官階亦顯;
神臨兩縣,縣境咸安。
從聯(lián)語內容看,每比八個字,乃言簡意賅,寓意含蓄,但意義深遠,讀來瑯瑯上口,賞之既通俗易懂,又極富情愫,人文感慨躍然聯(lián)上?!喝佟恢柑旃?、地官和水官。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其信仰興盛于魏晉南北朝,唐宋猶存其余緒。 這淵源于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會,天、地、水是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無法生存生活,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 晉氐族苻堅和羌族姚萇等篤信『三官』,唐南詔王異牟尋與唐使訂盟時,《盟文》開始『上請?zhí)臁⒌?、水三官,五岳四濱,及管川谷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jù)』。 清代,三官信仰更為普遍。 《云笈七羲》卷五十六: 『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 官階: 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每品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于從九品?!簝煽h』指高州、電白?!嚎h境咸安』寓意祈福冼太,斯地安寧,教化千秋,這反映了人們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建設幸福家園的共同夢想。
從修辭和聯(lián)律上看,平仄安排為: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屬四、四結構句式,門對神,名詞;對對臨,動詞; 三官對兩縣,官階對縣境,偏正詞組;顯對安,形容詞;整副對上下聯(lián)平仄相對,詞性亦對應,對仗工穩(wěn)。
二是正殿長聯(lián)。 在主殿正門上方,有一橫匾,上書『浮山慈云』,字形行體,筆劃蒼勁,與浮山之雄奇險峻溶為一體。多年來, 冼夫人的巾幗英雄形象備受世人景仰,因而浮山冼太廟也吸引了大批來自周邊各地的信男善女朝拜, 香火經(jīng)年鼎旺。在浮山景區(qū)冼太廟內掛起高達八米、重五百多斤的木刻長聯(lián)! 此正殿聯(lián),被譽為廣東第一木刻高聯(lián)。 此聯(lián)系中國楹聯(lián)學會副會長、廣東楹聯(lián)學會會長、楹聯(lián)界最高獎項『梁章鉅』獎獲得者鄒繼海撰寫并書,聯(lián)文如下:
山浮廟不移,柱砥南天,論懿績,文治興邦;事三朝,融和漢俚,敦崇教化,肇啟開明,施予恩威,錦傘圣儀巡嶺海;
世易聲猶赫,光輝北斗,想當年,武功拜將;維一統(tǒng),扶助霸先,平蕩仲宣,斬誅佛智,剪除遷仕,金戈銅鼓鎮(zhèn)高涼。從長聯(lián)結構內容看,每比由十個分句
兩個節(jié)段構成,前四、后六句式,一氣呵成,順理成章,上聯(lián)說文治下聯(lián)述武功。具體而言,上聯(lián)著眼寫冼夫人歷經(jīng)梁陳隋三朝,致力于善政、和漢俚、巡視包括海南在內的整個粵海,所到之處慈恩化雨,仁風玉露,教化黎民,深受當?shù)匕傩盏膿泶鳎敃r連海南島的一千多洞俚人也慕名歸附。 其安邦之績可謂柱砥南天矣。 而下聯(lián)則追憶與緬懷當年嶺南圣母———冼夫人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功勛昭彰之史跡,聯(lián)語蘊含歷史典故。 原來冼夫人一生經(jīng)歷了梁、陳、隋三朝。這一時期,我國南北朝政權長期分立, 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 渴望實現(xiàn)政治統(tǒng)一、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 時為俚人首領的冼夫人順應歷史潮流,多次發(fā)兵平叛,堅持民族團結。公元五四九年至五五二年,梁將侯景叛亂,廣州刺史元景仲、高州刺史李遷仕先后步其后塵。 冼夫人與丈夫馮寶智襲高州城,李遷仕敗走江西寧都,冼夫人帶兵追擊至贛石與西江都護、 高要太守陳霸先會師,擒殺李遷仕,平定了侯景之亂。五六九年十月,廣州刺史歐陽紇反叛,脅迫冼夫人兒子參叛。 冼夫人拒絕威逼,發(fā)兵拒境,率領各郡酋長迎接陳將章昭達,內外夾擊,粉碎了歐陽紇的分裂陰謀。五八九年正月,隋師統(tǒng)一北方,派將南下接管嶺南。冼夫人召集各州郡首商議歸順, 派孫子馮魂率兵
前去迎接隋將入廣州, 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歷時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局面。 五九零年十一月,番禺俚帥王仲宣和土著酋長陳佛智反隋,兵圍廣州。冼夫人發(fā)兵救援,擊殺陳佛智,并與隋將聯(lián)手擊敗王仲宣。正是銅鼓鏗鏘,巾幗英雄戎馬揮戈,鎮(zhèn)守高涼,堪稱空谷回響,千秋頌歌,萬民敬仰。 聯(lián)中『銅鼓』為俚人乃至百越人信仰、權力之象征,雖然世易時移,其武功及聲名顯赫,可以與日月星辰同輝哩!
依長聯(lián)韻律看,平仄安排為:
上聯(lián):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下聯(lián):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縱觀上述韻律,詞性對應,分句節(jié)點上下聯(lián)平仄相對,對仗也工穩(wěn)。同時在修辭手法上,采取既有相對又兼顧自對的寫法,例如上聯(lián)的『錦傘』對『圣儀』; 下聯(lián)的『金戈』對『銅鼓』; 聯(lián)語讀來瑯瑯上口。 這不愧為一副融景物、歷史名人、史跡、人文情懷于一體的廟宇長聯(lián),且蘊含豐富的人文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