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玉
【內容摘要】初中英語教學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基于以生為本的理念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需要理清兩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聽的警覺性、課堂筆記的個體針對性以及強化課后閱讀的有效性等角度來進行。學習策略形成過程需要關注規(guī)律性。
【關鍵詞】以生為本 初中英語 學習策略
從常規(guī)意義的角度來看,教學就是“教”學生“學”,這樣的理解當中,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新的教育理念闡述了另一種教學關系,即應當是在學生學的基礎上教師因材施教,在這樣的理解當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而“學習是學生的事”的理念也就自然出現(xiàn)。這樣的理解在教學實踐當中還是有生命力的,因為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發(fā)現(xiàn)得最多的就是,如果學生真正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那他會想方設法克服學習困難,尋找學習策略,以促進自身學業(yè)水平的提高;相反,如果學生進入不了學習狀態(tài),那無論教師如何努力,效果也是微乎其微。顯然,教師追求的是第一種情形,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引導學生尋找到有效的學習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筆者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生本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
一、學習策略歸根結底是生本理念的產物
學習策略的根本意義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采用的策略,這樣的界定明確無誤地確定了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研究應當圍繞學生來進行,而這與生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生本理念最早有郭思樂教授提出,其核心意義在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切行為都要以學生為本,這從理念上來說是簡單易懂的,其難點在于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行為往往總容易受完成教學任務等所謂教學目標的影響,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真正形成自己的策略。初中英語是一門相對特殊的學科,一方面學生有在小學階段積累的簡單基礎,另一方面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又存在著學習策略模糊及受母語干擾、缺少學習情境等影響,因而初中學生學習英語事實上存在著很大的障礙,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shù)量較多,“啞巴英語”、“中式英語”更是普遍存在。
而要從學習策略上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需要真正研究初中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即真正從以生為本的角度去研究適合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策略。生本理念與學習策略都是比較宏大的概念,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但需要堅定的最基本的認識就是:只有從學生學習特征、學習需要角度研究出來的策略,才是真正適合學生的策略。因此關于此的研究,需要圍繞學生來進行。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需要注意主體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在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確定學生的主體性。當然,實施策略培養(yǎng)的關鍵在于過程中堅持學生主體的認識,具體例析如下。
其一,保持聽覺警覺性。英語學習強調聽說讀寫,聽是首要因素;而從學生的學習心理方面來看,聽又是需要高度的注意力來作為支撐的,以“警覺性”一詞來描述對聽的要求,可以將聽提高到學生英語學習的更高高度,即讓學生意識到,只有聽了之后才可能發(fā)生英語學習。聽是從聽覺通道輸入信息,也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信息通道,如果注意分析初中英語的教學要求,會發(fā)現(xiàn)從聽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學習策略的措施無處不在,在“Welcome to Sunshine Town”(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3)一課的教學中,教學引入環(huán)節(jié)就有這樣的設計:教師通過I'm very happy today. My friend will come to Nanjing tomorrow. She's an old friend of mine. She's one of my old friends. What can I do for her?在這一問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通過說:Thank you for giving me so many good ideas. I think a big meal sounds great. But there's nothing to eat in my home, and I have no time to go shopping tomorrow. I'm going to take her a restaurant. Which is better, Western food or Chinese food?這些英語來刺激學生產生新的認識。
其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筆記習慣。課堂筆記是中國學生課堂學習的“傳家寶”,但在近年來的教學中有被弱化的趨勢,這實際上削弱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有效學習策略的運用。當然,新的學習形勢下,課堂筆記這一策略的運用需要賦予新的含義。筆者在教學中強調四個字“記所當記”,也就是說對于教師所提供的學習信息,不要機械地照抄,而要選擇自己不熟悉的進行記錄,必要的時候還要學會速記。這就使得不同學生的筆記內容出現(xiàn)個性化的情形,這實際上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體現(xiàn),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常常是個性與共性并存,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去記筆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為了讓這一策略的效果得到更有效的運用,筆者還借助于思維導圖的原理對學生的筆記提出指導,以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以一條明確的思維主線進入英語學習的狀態(tài),從而保持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思維的連續(xù)性。事實證明,這一策略也非常有效。
其三,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后閱讀。課后閱讀不能因為課后而可有可無,筆者的實踐表明,持續(xù)有效的課后閱讀,可以大面積高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可供初中生課后閱讀的英語材料很多,《新概念英語》等紙質或電子文本,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進入英語情境、參與英語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可以將課堂延伸到課后,從而讓學生的生活中持續(xù)存在著英語語境,這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策略。其要點只有兩個字:堅持。
三、英語學習策略的形成需要思考規(guī)律性
初中生英語學習常常感覺到困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尋找到規(guī)律性,對于學習策略而言如果缺少了這種規(guī)律性,那學生的學習會更加感覺到茫然,從而影響其學習興趣與動力。因此筆者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策略的過程中,特別注重規(guī)律性的獲得。
譬如在提醒學生要重視“聽”的時候,筆者不是簡單地強調“認真聽講”,而是通過給學生提供一些英語信息(由教師自己口述或者播放錄音),然后尋找認真聽與聽時分神的學生,讓他們復述。結果會出現(xiàn)很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并不刻意表揚或批評某一方,而是從聽的注意投入方面對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真正認同并接受聽確實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覺;同樣,對于課堂筆記的記錄,筆者會以身示范(提供筆者自己在培訓中記錄的筆記以為什么這么記筆記),會挑選筆記記得好的學生進行思路描述,讓其他學生逐步學會“記所當記”,逐步知道對于自己而言“當”應“當在哪里”;又如課后閱讀,筆者會向學生呈現(xiàn)自己課后所讀過的各種英語原著,當大部頭的原著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會對學生形成一種沖擊力,在此基礎上再告訴他們可以從簡單的、薄的英語讀物開始,最終就會達到并超越老師。
總之,當師生處于一種和諧的氛圍中時,這些努力都會讓學生的學習策略形成一種規(guī)律,進而成為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 李寶榮. 中學生英語學習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英語學習(下)》,2015(8).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吳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