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生
中國人向來喜歡開玩笑。同樣是開玩笑,有的人講究點到為止,有的人喜歡盡情盡興;有的人注重含而不露,有的人不避淺白粗俗……而有的人則傾向于來點文采,時不時冒出個把對子,給生活增加點文化趣味。
有一個關(guān)于蘇東坡的對聯(lián)故事很有名:一天,東坡到好友佛印那里去聊天,碰巧佛印剛剛蒸好一條魚。佛印見東坡來了,趕緊將魚藏在磬下面。東坡進屋后,雖聞魚腥但又不見魚在哪里,便知佛印把魚藏起來了。東坡看見一口磬扣在桌子上,頓時明白了幾分。東坡一句話不說,只是緩緩嘆了一口氣。佛印見東坡如此豁達樂觀之人也有不快的時候,便問:“碰上什么煩心事了?”東坡說:“沒有。剛才寫對聯(lián),只寫了個上聯(lián),下聯(lián)怎么也寫不出來?!狈鹩∶枺骸笆裁磳β?lián)?說來聽聽。”東坡說:
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聽了哈哈大笑:“你呀,真是貴人多忘事,連這老掉牙的對聯(lián)也忘了?”東坡說:“真忘了?!狈鹩≌f:
積善人家慶有余。
東坡樂不可支:“既然‘磬有魚’,那就端出來吃吧!”佛印大呼上當(dāng)。
上面這則故事說的是以對對聯(lián)為玩笑手段的例子,但說的是事,是典型的對事不對人。不過,拿對聯(lián)來開玩笑者大多是另外一種情形,即以取笑別人為樂。在實際應(yīng)用中,人們總是喜歡拿對方的姓氏名諱、身份地位、體貌特征等做文章,既有趣又好玩。
有一天,一個姓王的老頭和一個姓朱的先生碰在一起。朱先生開口說道:
王老者一身土氣;
哪知道王老頭馬上接上話茬:
朱先生半截牛形。
這一軍將得朱先生目瞪口呆。
宋代著名書法家蔡襄與陳亞相友善,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開玩笑。蔡襄說:
陳亞有心終是惡;
陳亞聯(lián)想起早年泉州人曾譏笑蔡襄是“雨打衰雞形”,再加上“襄”字去掉倆“口”又頗像“衰”字,就張口來了一句:
蔡襄無口便成衰。
說罷,兩人相視大笑。
清末,湖南善化縣有個知縣姓孫,長沙縣有個知縣姓朱。朱知縣開孫知縣的玩笑:
園門不緊,跳出孫悟空,活妖怪怎能善化?
孫知縣也不甘示弱:
湘水橫湍,浮來豬八戒,死畜生流落長沙。
晚清時期,湖南出了兩個很著名的人物。一個是曾國藩,字伯涵,封一等毅勇侯;一個是左宗棠,字季高,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聽說曾國藩寵愛一小妾,而且天天晚上幫她洗腳,就笑曾國藩:
代如夫人洗腳;
曾國藩無言以對,左代對一句:
賜同進士出身。
后來,兩人又碰到一起。這回曾國藩先開口:
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大相左;
不僅笑左宗棠自命不凡,還把左宗棠的姓、字都嵌了進去。左宗棠想了想,對道:
藩臣徒誤國,問伊經(jīng)濟有何曾。
不僅笑曾國藩徒有報國之志而無功勛業(yè)績,也把曾國藩的姓、名嵌了進去。
明人馮夢龍《古今譚概》里有個故事,說楊季任在浙江任僉都御史時,見一群小孩放學(xué)回家,其中一人十分活潑可愛。楊季任把他叫到跟前,對他說:
童子六七人,無如爾狡;
小孩賣了一個關(guān)子,說了一句:
太守二千石,莫若公……
還有一個字故意不說出來,要先給賞才說。楊季任點頭答應(yīng)。小孩說:“莫若公廉?!睏罴救螁枺骸叭绻唤o賞呢?”小孩說:“莫若公貪?!币粋€小孩膽敢跟僉都御史大人開這個玩笑,可謂奇人奇事。
《巧對錄》:有一女客、一釋子同搭船者,女客即景出對云:
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釋子應(yīng)聲云:
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有一釋子與一妓同舟渡江,釋子出對云:
一個美人對月,人間天上兩嬋娟。
妓對云:
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又一對云:
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藥;
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滾葫蘆。
古今滑稽聯(lián)話:一合肥知縣,瘦且骨立,直指戲之曰:
合肥知縣因何瘦?
一時未有佳對。適蕪湖典史以解務(wù)至,其人多須,尹一見即云:
蕪湖典史怎多須?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陸文量與陳啟東對飲。陸見陳頭發(fā)稀疏,便道:
陳教授數(shù)莖頭發(fā),無法可施;
“無法可施”諧音“無發(fā)可施”。陳啟東笑了笑,對道:
陸大人滿臉髭鬚,何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