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妹
從教16年,對“親其師,信其道”的分量,我有深刻的理解。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擁有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尤其是初中生。學生常因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反之,也會因不喜歡一位教師的教學而討厭這位教師所上的科目。教學實踐表明:要做學生喜歡的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情操、淵博的知識、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愛生之心。以下我談談自己的三點體會。
一、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力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要與時俱進,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真誠地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朋友。“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上課”,填平師生之間不平等的地位鴻溝,虛心聽取學生的建議和意見,改進工作方法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
其次,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缺點、錯誤和過失,寬恕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講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泵慨斚肫鹑~圣陶先生的話——“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我就更加感受到教師職業(yè)的神圣和一言一行都要慎重。
通常情況下,教師都偏愛好學的學生,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特別關心照顧學困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要走進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爭取迎頭趕上。只有這樣,師生雙方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只有受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喜愛時,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最大價值。
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慢的工程,要遵循其規(guī)律,切不可急于求成,心靈的碰撞才能產(chǎn)生教育的火花。
二、教師要通過教育教學的藝術性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
契科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美,衣服、容貌、心靈、思想?!庇⒄Z教師不僅要在言談舉止上體現(xiàn)出溫文爾雅的外在美,而且更要通過課堂這個大舞臺展現(xiàn)出由內(nèi)在美構成的人格魅力,通過英語教學中聲情并茂的完美統(tǒng)一,讓學生愛上英語,達到學好英語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飽含激情,用優(yōu)美的教學藝術、風趣的語言、靈活的教學手段和獨特的教學方法去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感染學生,用自身修煉出來的人格魅力和獨特的風格打造精美的課堂,營造和諧的英語學習氛圍,不斷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開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要不間斷地學習,淘汰、更新落后的教育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模式,讓英語教學為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教師要重視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活力
學生是有情感的。教師只有關心、關注學生,學生才能在學習中快樂成長。英語新課標中強調(diào)三維目標的教學任務,其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是為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需要。影響英語學習效果的因素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優(yōu)化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民主、積極的情緒中開展教學,結(jié)果往往是高效的。
1.教師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
學生在課堂上狀態(tài)如何完全取決于教師的精神面貌。一個樂觀、激情高昂的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中,不發(fā)牢騷,也不把個人情緒帶入課堂,學生自然而然會被教師的正能量所吸引,在無痕中受教育、長知識,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染下,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逐漸形成良好的人生觀。
2.教師要用自己的語言熏陶學生
教師不能只是課本的“搬運工”,應成為課本知識的編劇,要錘煉課堂語言,讓“臺詞”更優(yōu)美,賦有感染力和號召力。有的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語言乏力,調(diào)動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性,最后只能淪為自導自演。如果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語言,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中就會情緒高漲,學習知識就水到渠成了。
3.教師要培訓學習的領頭羊,引領更多學生參與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新授內(nèi)容學生剛接觸,或許在互動過程中會難以達到預設的效果,甚至影響課堂效果。如果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后再培訓各小組的英語學科小組長,先聽聽他們的理解,然后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給學生架幾座橋,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這樣就能在課堂中起到傳、幫、帶的作用,營造只要有問題就能很快得到解決的氛圍。課堂中“小老師”有時會起大作用。了解學情,培訓小組長,不僅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
總之,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英語教師,不僅要加強業(yè)務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更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尊重他們、理解他們、賞識他們、幫助他們,不光教給他們語言知識技能,還要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
參考文獻:
高霞,楊明全.新課程下的教師觀與教師角色轉(zhuǎn)變[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