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軍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式學習已經成為科學課堂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由于教師性子太“急”,讓學習活動失去了探究的味道。在一次公開課教學中,學生利用長短不一的導線繞出的電磁鐵吸回形針時,發(fā)現(xiàn)了磁力大小的差異。自發(fā)性地產生了疑問:為什么磁力有大?。繉W生好奇地提出了多種可能影響磁力大小的因素。可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思考該怎么去做時,教師卻直接把實驗設計的記錄表投影到大屏幕上,要求學生按實驗的提示去設計。教學好像是按照探究的模式推進教學,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獨立思維被打斷了,活動主體已經不處在“探究”的狀態(tài),而是“照著做”的實驗操作者,探究活動已經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探究。
一、教師為什么會“急”?
1.對探究性學習的認知不到位,所以“急”
探究式學習旨在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探究過程可以是探究的一般全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科學實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推斷結論、交流、驗證等,也可以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單的部分探究環(huán)節(jié)的實驗探究。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注重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而忽視了學生本身,沒有把學生看成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生命體,而有意或無意地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的時間。教師的這種意識造成了課堂上缺少了學生自發(fā)性的、個性化的思維活動,讓探究變成了動手操作,在教學情境能夠順利推進時,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
2.課堂時間的制約,所以“急”
學生的探究式學習不同于科學家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探究性學習必須滿足學生在短時期內學到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學科的結構,所以這個過程在許多情況下要被簡化。時間不夠用,是許多教師“急”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出現(xiàn):提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大部分的教學活動中,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或由教材提出問題;研究方法、步驟、所用材料等都由教師直接簡單給出,使得課堂的節(jié)奏非常快。每位學生由于個體差異,是不是都跟得上步伐、是不是都能夠主動體驗探究的過程就難以保障。
3.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所以“急”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在教學中,我們能不能舍得機會讓學生體驗失敗呢?很多原因使得我們選擇了放棄。除了前面課堂時間的原因,還有我們一直堅持的觀念:在課堂上我們要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學會某些知識和技能。所以教師希望把正確的教給學生。當許多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其“精心設計”的問題后,立即叫學生來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上,教師或叫基礎好的學生回答,或不斷重復問題,或迫不及待地暗示、啟發(fā),甚至于急于求成地灌輸。
二、如果教師慢一步會怎樣?
1.慢一步,讓探究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探究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在上課起始時,很多時候教師會示范性地做些科學小實驗,或給學生展示些有趣的現(xiàn)象,或通過科學小故事吊起學生的胃口。形式很多,但往往都是由外而內的刺激學生,學生被動地進入探究情境。那能不能由內而外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呢?或許教師可以先不動手示范、不動嘴解釋,試著等一等,把探究的機會留給學生。
2.慢一步,讓教師更了解真實的學生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需要了解學情:知道學生在哪里,能夠去哪里,也就是要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制訂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很多時候教師從自我經驗出發(fā),為學生預設前進的方向,往往實際效果并不好。如何尋找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三年級“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時,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物體在水中浮起來的原因,眾說紛紜。課堂上不著急讓學生按教師的預設展開活動,可以慢一步,通過課前與學生的交談,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物體沉浮是由材料的輕重決定的主觀認知上,利用有結構的材料打破學生的固有生活認識。比如:一塊大木頭與一塊小石子面臨沉浮的問題,讓學生放入水中試一試,發(fā)現(xiàn)認識上的錯誤,再進行建構浮力概念。慢,是讓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探究可以有的放矢。
3.慢一步,讓學生獲得思考的時間
教師本身就是教學情境的設計者,由于知識儲備、能力、經驗強于學生,做出相應反應的時間較快,而學生相對教師處在弱勢的地位。這些客觀的差異需要教師學會等待,學會“慢一步”,讓學生有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這樣的教學才有針對性,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達到最高效的學習效率。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預留學生思考的時間,可以用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在設計問題時,問題需要一定的梯度性和豐富性,當教學遭遇不順暢時,我們可以用思維度低一些的問題降低學生的難度,當學生面對問題不知所措時,我們可以換一個問題的角度打開學生思維的火花。對于問題的推進,我們要經得起一次又一次的“慢一步”。在“慢一步”中加長學生思維的助跑線,讓學生學會思考,能夠思考。
做“慢一步”的教師,是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智慧?!奥徊健笔且环N期待,讓學生在從容、自由的氣氛中養(yǎng)成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慢一步”是一種寬容,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從挫折中歷練自己的能力;“慢一步”是一種機會,探究需要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