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柯克大法官與詹姆斯一世的爭論談起
——讓法律成為“國王”而不是讓國王成為法律
胡建淼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教授
愛德 華· 柯 克 爵 士(Sir Edward Coke 1552.2.1-1634.9.30),是英國法學家和政治思想家。他于1613年被任命為王座法院首席法官后,就一直被稱作“柯克大法官”。
柯克大法官身上的光環(huán)很多:普通法的福音、活著的普通法、法學之源以及作為1628年《權利請愿書》的一名起草者。但最出名的恐怕還是發(fā)生于400年前他與國王詹姆斯一世的那場爭執(zhí)。
1618年11月6日,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召集普通法院的大法官們來到自己面前,要他們討論一下并允許自己來審理案件。他原本以為,法官不過是“國王的影子和仆人”,只要國王愿意,他就可以在威斯特敏斯特大廳主持任何法庭的審判。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首席大法官柯克代眾法官回稟國王說:“對此我當著所有大法官的面回答說,而且他們都同意的是,國王本人不能斷案。所有案件都應該由法院根據(jù)英格蘭的法律或習慣予以確定和審判?!眹醣患づ?,說道:“這就意味著我應當居于法律之下,要是這么說就是謀叛?!笨驴舜蠓ü俸敛煌俗?,他借用布雷克頓法官(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法學家之一,在13世紀長期擔任王室的法官)的話說:“國王雖居于萬民之上,卻在上帝和法律之下”(quod Rex non debet esse sub homine, sed sub Deo et lege。)?!边@就是“法律是國王”的著名論斷。
400年來,這個故事不斷地被演繹,以致于讓我們分不清真假,但“國王是法律,還是法律是國王”的爭論一直在延續(xù)。
“法治國”與“人治國”的最大區(qū)別不是有沒有法律(人治國也會有法律),而是“誰是國王”?在“法治國”,法律是“國王”;在“人治國”里,則“國王”是法律。自古以來,多少思想家都闡述了這一觀點。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在他的《法律篇》中指出,“如果一個國家的法律處于從屬的地位,沒有權威,我敢說,這個國家一定要覆滅;然而,我們認為一個國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這些官吏服從法律,這個國家就會獲得諸神的保佑和賜福。”13世紀的英國《大憲章》,首次向英國當權者宣告了一項精神,即:法律高于國王之上,連國王也不得違反!早在18世紀美國建國初期,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便指出,在法治國家里,法律是國王,而非國王是法律。19世紀末,英國學者戴西(Albert Venn Dicey,1835-1922)也認為,“法律至上”是法治的主要特征。古代西方有一法律格言是:“法官只有一個上司,那就是法律?!?/p>
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一貫主張,它被寫進了我國的憲法和黨章。我國現(xiàn)行《憲法》第5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薄饵h章》也明文規(guī)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nèi)活動。”
我還記得,2008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在中國政法大學與學生們交談時曾說過,法治就是堅持“法比天大”!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多次強調(diào):黨要堅持依法執(zhí)政,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習總書記還指出:“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p>
中國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讓法律真正成為“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