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在我家的院子里,幾棵果樹中間,有一個近兩米高的水泥平臺,上面擺滿了各式食槽——這便是老媽創(chuàng)辦的“飛鳥食堂”。這家“食堂”為眾多的鳥兒們送去了歡樂。
兩年前,老媽從報紙上獲悉:過去農(nóng)村常見的麻雀因數(shù)量急劇減少而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老媽感到十分痛心。聽老媽講,她小的時候,農(nóng)村到處可以看到麻雀、喜鵲等各種鳥,一群一群的,落滿了枝頭。它們與人類和諧相處,好一幅人鳥相親的美好景象!一年四季,季季都能聽到鳥鳴聲,季季都能看到鳥兒們在空中飛舞的身影??墒牵┠陙碛捎谧匀画h(huán)境受到了破壞,使得昔日人類的好朋友稀少了很多。有時,整天看不到一只鳥,聽不到一聲鳥鳴。大自然驟然靜寂了,我們聽見的只是馬達的轟鳴、商販的吆喝聲、麻將的撞擊聲……
老媽提議:在院子里砌一個臺子,放些食槽,定時添料,供鳥兒們免費進餐,辦一個“飛鳥食堂”。這個提議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贊同!說干就干,父親和哥哥用一個上午砌好了臺子,擺上了食槽。
“飛鳥食堂”開張了,等待“食客”吧!老媽坐在屋里,隔著玻璃窗看著平臺,盼望著有鳥飛來。一天、兩天,一只鳥也沒有。老媽急得坐立不安,滿嘴是泡,出來進去都在叨咕:“它們都去哪兒了呢?它們能去哪里呢?”聽得家里人心里也酸酸的。
第三天上午,來了幾只鴿子。它們先是小心翼翼地落下來,試探性地吃了幾口,見沒有危險,便“呼啦啦”落下一群,爭先恐后地吃了起來。
老媽站在屋里看著這一場面,喜得眼淚都快要出來了!接著,又來了多位“客人”:麻雀、灰喜鵲、“藍電鋼”“大眼兒”……連多年不見的柳鶯也出現(xiàn)了!
“食客”登場了,“食堂”就忙開了。老媽不管冬夏、不論晴雨,每天天剛放亮就早早起來,根據(jù)“食客”們的不同“口味”,精心拌好飼料。老媽廚藝高超,這會兒也派上了用場:哪類鳥要在主食中拌些碎菜葉,以補充維生素和水分;哪類鳥要在食物中放些碎石子,以促進食物消化;哪類鳥喜歡吃半干半稀的“雞尾飯”;哪類鳥喜歡吃熟食;哪類鳥喜歡吃生食……老媽一邊看書,一邊上網(wǎng),邊查邊試做,儼然一個“鳥類大廚”。
在老媽的精心呵護下,“飛鳥食堂”日趨紅火,每天來此就餐的“食客”多達百余只,有十五六種之多。老媽和四鄰樂呵呵地欣賞著鳥兒們在平臺上啄食、嬉戲,人和鳥都充滿了快樂。
漸漸地,鳥們開始熟悉它們的“大廚”。老媽再次去添料時,它們也不再飛了,而是親熱地圍著老媽,“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調(diào)皮的鴿子還會落到老媽的肩上、頭上,咕咕地和老媽親昵地“交談”……那幅人鳥和諧相處的動人場面,看了真讓人眼熱。每每見此情形,我都由衷地感嘆: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p>
一晃“飛鳥食堂”已創(chuàng)辦兩年多了。這兩年中,老媽樂此不疲地為鳥兒們服務(wù)著,“食堂”里的“食客”也在不斷地增加,目前已達到了兩三百只。它們每天在我家院中的幾棵果樹上嘰嘰喳喳地歡叫,陽春三月,“花香鳥語入耳來”,真讓人身心俱爽,心曠神怡。
老媽說:只要鳥們喜歡,這個“飛鳥食堂”就一直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