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賈新建王寧
?
額敏的哈薩克族美食
撰文·攝影/賈新建王寧
哈薩克族的飲食與其畜牧業(yè)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牛、馬、綿羊、駱駝的肉和乳汁是哈薩克族飲食的主要原料。在漫長的歷史中,哈薩克民族創(chuàng)造了特色濃郁的飲食文化。哈薩克族美食不僅為世人帶來了口味獨特的美味,更打開了一扇展示西域文化魅力和了解哈薩克民族文化的窗口。
哈薩克民族在自己漫長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過去他們一直把發(fā)展畜牧業(yè)當成主要的生產(chǎn)方式,所以哈薩克族的飲食文化也與之息息相關(guān)。
牛、馬、綿羊、駱駝的肉和乳汁是哈薩克族飲食的主要原料。他們的主要飲料是乳汁、柯莫孜、舒巴特;食物則是用乳汁為原料制作的酸奶疙瘩、奶酪、蘇孜別、杰尼特,等等。
羊頭肉:哈薩克族人認為用羊頭或者其他畜類的頭來款待客人是最高的禮儀,所以任何人家宰畜煮肉時一定會用牲畜的頭來敬客人。哈薩克族人冬天宰殺牲畜時,會專門將畜頭、胯骨等部位的肉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等在春草場相聚的時候,把這些人邀請過來,煮上這類肉來款待他們,如果這些人因為忙碌而不能前來,戶主會讓自己的孩子專門送去。
世界最長熏馬腸
烏夏:哈薩克族人宰了綿羊后,有時不會將羊尾巴與兩側(cè)的兩塊胯骨分離開來,而會將它們整體風干,這就叫烏夏。這些部位的肉也用來款待貴客。哈薩克族人自古就有這樣的諺語:你吃了別人家的跨骨肉,就該尊待自己的烏夏。
胡吾爾達克:將肉切成塊兒在鍋里炒熟就叫胡吾爾達克,即過油肉。一般在來不及煮肉的情況下炒胡吾爾達克,炒肉時會加上食鹽和沙蔥。這種用畜油來炒畜肉,再加上沙蔥的胡吾爾達克味道可口鮮美。所以,那些出遠門的旅人和去遠牧地放牧的牧人會炒一些胡吾爾達克,裝在風干的羊肚腔里帶著。休息時分,挖出一些來用小鍋加熱就可以食用。
闊木別:牧人會在野外宰殺一只綿羊,并解剖成塊兒,灑上食鹽備用,然后將綿羊的肚腔清洗干凈,將羊肉裝在肚腔里把口扎好,一副羊肚腔正好能盛一只綿羊的肉。然后再挖一個大點的坑,在里面燃起大火,猛燒一陣子,將坑里的熱灰都掏出來,把整個羊肚腔放進坑里埋好,上面覆蓋熱灰。如果火力不夠,再在上面繼續(xù)生火。大約兩個小時后,肚腔里的鮮肉就熟了。這樣悶出來的肉,鮮嫩噴香,營養(yǎng)價值很高。
熏馬腸:哈薩克人宰殺馬后,會將馬肉中肉質(zhì)量最好的肋條分割成條,并用食鹽、胡椒粉、大蒜等涂抹之后塞進清洗好的馬腸里,然后用能散發(fā)自然清香且沒有污染的蘋果樹枝和杏樹枝熏制,這就是熏馬腸。2013年,由“額敏縣加爾肯畜產(chǎn)品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熏制的1 111米馬腸子,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長干腸——哈薩克族熏馬腸”證書。
哈薩克族制作的乳制品種類是世界各民族中最豐富的。除常見的奶酪、酥油、酸奶疙瘩外,還有以下幾種較有特色:
柯莫孜:所謂的柯莫孜就是發(fā)酵過的駝乳或者馬乳,這是哈薩克族數(shù)世紀以來一直享用的一種飲料。夏季,孕育了駝羔的母駝會被拴起來,擠駝奶,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的駝乳叫“薩吾馬勒”。給駝乳加酵母進行發(fā)酵之后,就會釀制出柯莫孜。
釀制柯莫孜首先需要皮囊,這種皮囊一般用馬皮縫制,最好是冬季宰殺的完整馬皮。人們會在皮囊里裝上滾燙的沙子將它徹底晾干,在皮囊外抹上馬油熏制,讓油滲進皮張里,然后用梭梭柴、白樺或者柏樹枝來熏。用這種方法制作的皮囊不會發(fā)軟,不會發(fā)臭,煙熏的味道已滲入皮中。
柯莫孜的食療作用很好。很早以前,哈薩克族人就知道柯莫孜具有醫(yī)療作用,它不僅能強身壯體,柯莫孜成分中的乙醇和碳酸還能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古時候,人們會將柯莫孜作為最好的禮品贈與那些舉辦盛大慶典、喪宴或者集會的人家以助興。哈薩克族人還會在柯莫孜里加上冰涼的泉水,稀釋之后飲用,特解渴。這種稀釋后的柯莫孜叫做柯莫冉。
吐木巴:裝在皮囊里已經(jīng)發(fā)酵的柯莫孜經(jīng)過一晝夜之后,就會產(chǎn)生沉淀現(xiàn)象,固體物會沉淀在底部,而乳黃色的汁水浮在表面,這種乳黃色的汁水就叫吐木巴。
舒巴特:在乳制品中,除了柯莫孜之外,還有一種飲料佳品叫舒巴特。舒巴特是用駝奶發(fā)酵釀制的一種飲料,具有藥膳作用。舒巴特用皮囊、木桶或者陶罐來釀制。與柯莫孜相比,舒巴特多脂,味更香且濃烈。據(jù)醫(yī)生說,長期飲用舒巴特的人很少患肺部疾病,所以,對患有肺病、胃腸道疾病的人來說,常飲用舒巴特非常有益。
蘇孜別:制作蘇孜別時,先用乳汁制作酸奶,然后將酸奶放粗布袋里,掛上兩三天,將其中的水分過濾干凈,剩下的就是乳酪,加少許食鹽拌勻即為蘇孜別。蘇孜別既是開胃食物,又可與其他食物拌在一起享用。
額敏縣飲食文化周待烤烤全羊
常見糧食食品有:除生命之本——馕和包爾沙克、納仁、加帕外,還有幾種特色的哈薩克族輔助食品:
克里蘇克是一種用糜子做成的美味又珍貴的食物。將瓜干和糜子放進臼里搗砸,取出攪拌均勻即是阿克吐衣莫西,這種食物營養(yǎng)高、爽口,有的地方也叫吐葉莫西。
杰尼特是一種用炒麥粉、糜子粉、奶酪粉、羊尾巴油、砂糖、葡萄干等七種食物做成的美味食物。杰尼特、業(yè)吉蓋、酸奶疙瘩、奶酪是哈薩克人家“達斯勒漢”豐盛的標志,能體現(xiàn)戶主慷慨大方的胸襟,也是尊待客人的象征。
哈爾瑪茶是人們在沒有乳汁的情況下,用油炒一點面粉,再加入一點黑茶,使之具有奶茶的色澤和營養(yǎng),用開水沖泡后即可飲用。它即是飲品又是食物,可以與馕、炒麥一起食用。哈爾瑪茶有時也叫面茶。
納吾熱孜節(jié)麥粥是將麥子、糜子、葡萄干、杏干、食鹽、酸奶酪和肉等七種食物放入肉湯,小火煮燉的粥類。納吾熱孜節(jié)麥粥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族節(jié)日食物,它能使人們變得慷慨大度,從善如流,和睦和諧,團結(jié)統(tǒng)一。
如今,額敏玉什喀拉蘇鎮(zhèn)拉斯拜村的村委會主任阿依努爾·達列力汗,以她的“阿克嬌力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為基礎(chǔ),帶領(lǐng)合作社140多名農(nóng)村婦女做奶酪、甜奶皮、麥仁、酥油、奶油、酸奶、杰尼特、克木然等奶制品,并注冊了“黑丫頭”商標,經(jīng)過兩年發(fā)展,“黑丫頭”牌奶制品已經(jīng)暢銷省內(nèi)外。
問玉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