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少年時期在南京礦路學堂讀書,學習十分刻苦。他在同學中年齡最小,但成績卻是最優(yōu)秀的。礦路學堂每月考試一次,第一名獎勵三等銀牌一枚。學校規(guī)定,四枚三等銀牌可以換一枚二等銀牌,四枚二等銀牌可以換一枚金牌。經(jīng)過三年的學習,同學之中只有魯迅一個人換到了金牌。魯迅求知欲十分強烈,除學堂功課外,他還廣泛閱讀古小說、野史、雜書和從西方翻譯過來的新書。為了買書,家境欠佳的魯迅變賣了那枚金牌,換回了一些心愛的書。廣泛的閱讀為魯迅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在作品中引用過的書,足以開辦一個中型圖書館。
《世說新語》 的藝術特色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出版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名士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 中曾概括它的藝術特色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 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如 《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眱H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 《雅量》 記述顧雍請群僚聚會下圍棋時,得知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jié)生動表現(xiàn)出顧雍的個性。
《世說新語》 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huán)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xiàn)形成對比,如 《雅量》 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閑意說”,鎮(zhèn)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并遽”“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做漫畫式的夸張,如 《忿狷》 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時可笑的樣子以表現(xiàn)他的性急:“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zhuǎn)未止,仍下地以屐齒 之,又不得, 甚,復于地取內(nèi)口中,嚙破即吐之。”有的運用富于個性的口語來表現(xiàn)人物的神態(tài),如 《賞譽》 中王導“以塵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坐!”生動表現(xiàn)了王導對何充的器重。
泰山四大奇觀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其中,最為有名的景觀是“泰山四大奇觀”。
一、 旭日東升
泰山日出壯觀而動人心弦,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志。隨著旭日發(fā)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東方天幕由漆黑逐漸轉(zhuǎn)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后,一輪火球騰空而起,整個過程像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
二、晚霞夕照
當雨過天晴,天高氣爽,夕陽西下的時候,漫步泰山極頂,仰望西天,朵朵殘云如峰似巒,道道金光穿云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云峰之上鑲嵌著一層金燦燦的亮邊,閃爍著奇珍異寶般的光輝。詩句“誰持彩筆染長空,幾處深黃幾處紅”“清泉瀉萬仞,落日御千峰”,正是這一奇景的真實寫照。
三、泰山佛光
泰山佛光是岱頂奇觀之一,這是一種光的衍射現(xiàn)象。6—8月中半晴半霧的天氣,當太陽斜照之時,游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而視,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xiàn)出一個內(nèi)藍外紅的彩色光環(huán),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里面,恰似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huán),故得名“佛光”(又名“寶光”)。
四、云海玉盤
云海玉盤是岱頂?shù)挠忠黄嬗^。雨后初晴的夏日,大量水蒸氣蒸發(fā)上升,加之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如果無風,在岱頂就會看見白云平鋪萬里,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大多被云霧吞沒,只有幾座山頭露出云端;近處游人踏云駕霧,仿佛來到了天外。微風吹來,云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xiàn),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倒海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