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
前段時間,華誼發(fā)布會上,有人問導演馮小剛對IP的想法。
馮導不假思索地回答:“什么是IP?不是地址么?”
除非你是馮導,否則你還在問IP是什么,那就太out了!
“現在不談IP,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文化的?!?/p>
“IP”這個新名詞,在2015年的文化產業(yè)圈,那是紅透了半邊天。
2015年,因此被稱為“IP元年”。你,今天IP了嗎?
IP到底是什么
小妖王“胡巴”在草原上奔跑,帶著一眾小妖闖入人妖混雜的世界。
花千骨堅韌善良追隨長留上仙,講述責任、成長和取舍。
梅長蘇憑借超常智力和情商,為七萬赤焰忠魂洗雪污名。
…………
從電影“黑馬”《捉妖記》到熱播劇《花千骨》《瑯琊榜》,優(yōu)質的IP成為影視公司的印鈔機,于是有了“得IP者得天下”的說法。
那么,IP到底是什么?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
在當下影視界語境里,IP是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fā)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它可以是一首歌(《同桌的你》),一部小說(《三體》),也可以是一個概念(“萬萬沒想到”),一個形象(“孫悟空”),一句話(“爸爸去哪兒”)……只要它有一定的粉絲基礎和流行度,就可以稱為IP。
IP=I approve(我認同)
IP的核心價值其實是一種文化認同。
一般而言,IP的呈現形式有9種,分別是影視、動漫、游戲、出版、互聯網數碼、服裝、玩具、食品、主題公園等。而IP之所以能夠在這些形式之間進行自由轉換,是由于IP追求的是價值、文化認同,所以消費者購買的其實不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情感寄托。因此,只要產品身上能夠體現這些情感和文化元素,消費者并不會在乎產品的具體形式。
這也是IP衍生品為何具有很好延展性的原因。
IP=impersonality & presence(客觀的真實存在)
有業(yè)內人士這樣定義IP——它能憑借自身吸引力,掙脫單一平臺束縛的那些虛構的內容。
即當它只是游戲、小說、影視劇時,它還不是IP;但當一個故事,它既是網絡小說,又可以拍成電影,還可以變成游戲,它可以擺脫一個平臺限制時,它就是IP。它是客觀存在的,亟待被挖掘、被賦予商業(yè)價值的。
IP存在的同時,能讓它的追隨者也得到一種存在感。
【小結】
我們可以把IP理解為:傾注了作者心智,可供多維度開發(fā)的、極具商業(yè)價值的文化產品。
無論怎樣解釋IP,毋庸置疑的是,IP是一個時代的傳送門,找不到入口,我們便進不去。
超級IP是怎樣煉成的
IP無處不在,但什么樣的IP才是優(yōu)質的高價值IP呢?
優(yōu)質的高價值IP必須具備好形象、好故事、好“三觀”三個維度。
下面,讓我們跟隨電影《大圣歸來》,來探尋一個好IP是怎樣煉成的。
修煉進階一:好形象
冰藍深水,猴子沉入水底。
無能為力,大圣落魄,剝除齊天大圣之名,只是區(qū)區(qū)一個普通石猴罷了。
他曾經輝煌,如今跌入低谷,就像一個現實社會中的中年人,被生活和工作重壓,失去了往前看的熱情。
他曾經叛逆,如今卻被封印了法力,就像在大都市中遺失自我的年輕人。
一個全新的真實的大圣形象,就這樣在影片場景里被樹立起來。
大圣之所以一直充滿魅力,正在于他的復合型“人格”。正如電影海報里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這不可控的身軀里,存在著魔的殺性、佛的智慧,也有人的溫情。
大圣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具體形象,這個形象帶來的就是大圣的一群固定的粉絲,他們能幫助文化產品快速占領市場。
深入人心的形象塑造,是塑造超級IP的基石。
修煉進階二:好故事
小小江流兒,怯弱地將他的手掌,貼合于冰面。
500年的寒冷被一滴血的溫暖驅散。
封印一解,掙破山石,大圣歸來。
漫天夕陽下,大圣跟著正步擺手的小和尚,走在送他返回長安城的路上。
大圣從潑天的賴皮到放肆的野性,再到忠誠的追隨……江流兒算是大圣的人生導師。
兩人在相互陪伴的冒險之旅中漸漸成長,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贖。
《大圣歸來》這部電影,大圣只有51句臺詞,大多數場合都是通過肢體語言來告訴觀眾他想要干什么,故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大圣歸來》的內核運用的是“超級英雄”的故事引擎,即大圣通過發(fā)揮不同于大眾的超常價值,完成正義使命。故事是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經歷和選擇,帶動粉絲觀眾融入其中,產生情感共鳴。
電影的靈魂是劇本和內容本身,其他的一切都是為這一故事核心服務的,觀眾不會為IP買單,而只會被故事打動。
扣人心弦的故事載體,是超級IP成功的重要階梯。
修煉進階三:好“三觀”
法印還在,大圣被反派打得抬不起頭來,小丫頭被搶走。
大圣的悲慟化作一句“我管不了……”語尾顫音刺痛人心。
江流兒哭著跑了,他勢必要救出小丫頭。
捂著右手的鐵箍,大圣眼里噙滿淚水。
深入妖洞的江流兒,不知大圣在暗中保護。
最后時刻,大圣和江流兒“說好一起離開”。
《大圣歸來》影片的高潮,推出的是勇敢、友愛、正義和夢想的浪花。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故事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這也被稱作“普世元素”。
具體指人物對世間美好事物的追求,比如,愛情、親情、正義、尊嚴。它是跨越文化、地域、時代的,和人性息息相關,不論生活在世界哪個角落的人都有共性。唯有把握好這些共性,才能保證作品能覆蓋最大面積的觀眾。
《大圣歸來》雖然是一部動畫電影,但折射的是現實主題:看世事轉換,初心不變。
價值觀是IP最核心的要素,真正的IP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哲學,通過塑造好的價值觀,對觀眾產生持久影響。
【小結】
超級IP修煉要素
原著內容給力
編劇改編恰當
演員演繹到位
特技效果強大
擁有狂熱粉絲
營銷手段成功
無論什么故事,若要在各種載體上呈現,它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可拍攝”(也可以是電影之外的其他視覺語言),“可融資”(有人愿意投資),“可營銷”(具有足夠的賣點),“可觀賞”(粉絲愿意買單)。
如何真正玩轉IP
一個超級IP的打造并非只有一個好創(chuàng)意就行,而是需要一整套體系化的工業(yè)流程。
下面,讓我們跟隨美國漫威公司,看它是怎么玩轉IP的。
掘金路徑一:出售原著版權
蜘蛛絲從腕里飛出,蜘蛛俠在大樓間攀爬如飛。
他就這樣在夜色中守衛(wèi)紐約,懲治惡人。
蜘蛛俠誕生50多年了,但至今依然散發(fā)著旺盛生命力。
蜘蛛俠本是漫威公司漫畫作品中的人物。1962年,蜘蛛俠第15期漫畫作品《驚奇幻想》,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后,票房大賣。
從此,蜘蛛俠形象火遍全球。
隨后,有不少電影制作公司購買了漫威的蜘蛛俠漫畫作品,改編成電影后,也多是大賣。
嘗到出售版權的甜頭后,漫威將綠巨人、X戰(zhàn)警等漫畫角色授權給一些電影公司,制作了數十部電影,漫威收入超過70億美元。
掘金路徑二:掘金影視制作
托尼去參加武器展,途中遭遇攻擊,淪為人質。
他暗中打造出一套鋼鐵衣,幫助他逃出魔掌。
這是2008年上映的電影《鋼鐵俠》中的劇情。
當各大電影公司靠漫威的“超級英雄”票房大賺之時,漫威坐不住了——版權轉讓費已經不再那么誘人。
于是,2008年,漫威公司成立漫威影業(yè),并從美林銀行融資5.25億美元開始獨立籌拍電影。
根據合作協(xié)議,漫威將在8年內制作10部平均預算在4500萬美元到1.8億美元的電影。
對于每部電影,漫威都會收到相應的制作經費并享有保留全部銷售收益的權利。
漫威首部電影《鋼鐵俠》票房大賣,在當年全球票房排行第五。
隨后漫威推出《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等電影,也是大賣,全球總票房超過83億美元。
掘金路徑三:開發(fā)周邊產品
在鍵盤上輸入“大白”兩個字,輸入法立馬呈現一個“兩點一線”的胖嘟嘟呆萌頭像。
它就是大白。
2015年,漫威和迪士尼聯手制造了這個“令人想擁抱”的機器人,并使它從電影里跳出,走進我們的生活——你為孩子買了一個大白玩偶,你穿著的T恤上印著大白……
周邊產品銷售是漫威的重要收入來源,盡管合作片商不愿意,漫威還是完全收回了角色的商品化權。
針對視頻游戲、服裝、派對用品、食物等周邊產品,漫威進行了一系列授權交易。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消費品授權都是一項利潤極高的生意。
以蜘蛛俠為例,下至身穿蜘蛛俠睡衣的兩歲幼兒,上至70歲的古稀老人,很多人都已成為蜘蛛俠周邊產品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