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今年三·八節(jié),咱山東省婦聯(lián)作為節(jié)日賀禮發(fā)布的——《山東省早期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研報告,各位都關注了吧?沒關注的親,到網(wǎng)上搜一下唄,里面的內容可都是跟咱教育孩子息息相關的。
好些看過的親就疑惑了:家庭教育,原來是咱婦聯(lián)牽頭主抓的???調研,跟俺教育孩子到底有多大關系?這報告,又是表格又是數(shù)字,俺有點蒙圈呢……
莫急莫急。本次發(fā)布會上,山東省婦聯(lián)主席邢善萍殷殷囑托《祝你幸?!冯s志,一定要以這次調研為契機,做好家庭教育知識的傳播工作。編輯記者們立即快馬加鞭地采訪了調研的發(fā)起者——山東省婦聯(lián)兒童部部長、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韓莉莉,為您深度解析本次報告。
別的地方看不到!獨家哦!
·由來已久:婦聯(lián)抓家庭教育那是國家規(guī)定的
重要的事情不說三遍,只說一遍——婦聯(lián)牽頭,協(xié)同教育、衛(wèi)生、文明辦、民政、衛(wèi)生、計生委、關工委等部門,主抓家庭教育!白紙黑字印在國家文件里。咱們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在婦聯(lián)主持下已經(jīng)制定了4個全國家庭教育工作的五年規(guī)劃或計劃,頒布了若干個有關家庭教育的工作文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促進活動,業(yè)績可圈可點。
為什么婦聯(lián)抓家庭教育要從家庭切入,從家長入手?為什么本次調研針對0~3歲早期家庭教育?還是那句老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0~3歲早期家庭教育就像人生大廈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東省婦女兒童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業(yè)已收官,這么多年深耕細作地抓家庭教育,成果如何?山東省婦女兒童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即將出臺,婦聯(lián)抓家庭教育,從哪兒抓、怎么抓,如何理性、科學、系統(tǒng)地引導咱山東的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必須先摸摸底。
山東省婦聯(lián)以政府購買的方式,邀請山東師范大學優(yōu)質科研團隊,歷時半年,完成了本次調研。
·挺欣慰噠:家長的教養(yǎng)觀念確實進步啦
報告顯示,“75.7%的家長完全贊同自己最關心孩子禮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發(fā)展”,較之前幾年“一度將智力開發(fā)放在首選”有很大的進步?!?8.4%的家長經(jīng)?;蚩偸菍⒆颖磉_喜愛之情,86.9%的家長經(jīng)?;蚩偸亲⒁庥^察孩子的變化并及時作出反饋,93.4%的家長經(jīng)常或總是注意滿足孩子摟抱、愛撫或親近的需求,80.3%的家長在孩子焦慮不安、哭泣的時候給予安慰?!?/p>
此處有掌聲。咱婦聯(lián)這么多年的家庭教育工作有成果!也為咱山東家長點贊!
韓部長在為此欣慰的同時,也客觀、理性地解析了這一現(xiàn)象:這跟調查對象是城市家長,以及調查對象所處的年齡段(平均年齡30歲左右)有關。城市因素不言自明,年齡因素——30歲左右的家長,基本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固然獨生子女現(xiàn)象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家長不敢再“照豬養(yǎng)”,能夠有意識地去接觸一些當時比較流行的教子信息,比如風靡一時的“××女孩”、“××男孩”。當這代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他們自然更不會“照豬養(yǎng)”——本次調查顯示,家長獲得養(yǎng)育知識的五種途徑分別是:讀物、電視等文字音像資料29.1%,同事、朋友交流20.3%,醫(yī)院兒保所16.3%,計算機網(wǎng)絡15.2%,父母傳授12.0%。由此可見,多數(shù)家長雖然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家教知識,但耳濡目染、道聽途說、蜻蜓點水總是有的。
·科學養(yǎng)育:喂奶不只是口糧那么簡單
既然是耳濡目染、道聽途說、蜻蜓點水,因此對家教知識一知半解也就不足為奇了。就像調查中所顯示的:43.9%的家長認為“0~3歲的孩子只要吃好喝好就行,沒必要教育”。
“沒必要教育”后面再論,韓部長強調:0~3歲的孩子吃好喝好也大有學問。就拿母乳喂養(yǎng)來說,國際母乳協(xié)會主張母乳喂養(yǎng)到2歲,這個喂養(yǎng)不僅僅是解決孩子口糧問題,而是補給孩子一種精神營養(yǎng)。在母乳喂養(yǎng)時,母親和孩子有非常自然的肌膚接觸,有溫柔的眼神交流,有深入骨髓地互相欣賞,這些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大有益處。
研究表明,母乳喂養(yǎng)充足的孩子,分離焦慮會少一些,在今后的社會交往中也少有社會恐懼。近幾年,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當然還拜“毒奶粉”所賜,大家基本上不再排斥母乳喂養(yǎng)。但是怎么喂,在喂養(yǎng)時怎么跟孩子互動交流,這是大有學問的。
當然,如果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比如生病,不能進行母乳喂養(yǎng),也不要過分焦慮。這塊做得不到位,在別的地方彌補上就是了。但如果各方面條件具備,卻因為要保持身材、以為進口奶粉更有營養(yǎng)故意不給喝,那就不對了。
·親子陪伴:這個陪伴不是“物理作用”,而是要起“化學反應”
調查顯示,54.4%的父親、52.2%的母親能夠每天陪孩子玩耍2小時至4小時不等。
韓部長解讀:從數(shù)據(jù)上看,陪伴的時間還是不錯的,但是,陪伴質量如何?陪伴,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在一起,你玩你的玩具,我刷我的手機,也不僅僅是膩乎在一起打打鬧鬧。而是要調動自己的腦和心,在情感上跟孩子融合、交流,產(chǎn)生心理上的化學反應和心靈聯(lián)結。與孩子游戲是挺好的一種陪伴,可利用游戲跟孩子溝通,您會嗎?
韓部長舉了個例子,她的小外孫在耍脾氣時,“強詞奪理”地告訴她“那個搗蛋的我,是壞的我”,如果這時候大人劈頭蓋臉地訓斥他“胡說八道,什么壞的我好的我”,這個溝通就切斷了,也失去了教育的好時機。韓部長的辦法是:接納小外孫的這個說法,“哦,你竟然有一個好的我,還有一個壞的我???”當孩子又耍橫時,她就和藹地因勢利導,“哎呀是不是那個壞壞的你又來啦?”孩子馬上回應:“是呀,壞壞的我又來了,我馬上把那個好的叫回來??!”
所以說,游戲不僅僅是陪伴形式,家長需要掌握游戲的內核,用孩子的方式、用孩子的語言來引導他們。這個,是門大學問,也是需要靜下心來好好研習的。
調查顯示:家長陪孩子游戲的時間多了,陪孩子讀書的也多了,47%的父親注重陪伴孩子讀書,68.6%的母親注重陪伴孩子讀書。
韓部長的觀點是:婦聯(lián)這么多年倡導親子共讀、書香家庭,不少家長已認識到讀書不是為了認字,也不是為了歸納中心思想,還有挺多家長在給孩子讀繪本,但不知道怎么讀,或者只用自己認為的方式讀。其實,繪本的字很少,信息量卻很大,如果家長對色彩之美、構圖之美、文字之美沒有很好的領悟和把握,就很難講好。比如耳熟能詳?shù)睦L本《我爸爸》《我媽媽》,從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講,但1歲、2歲……甚至更高的年齡段,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講出適合孩子年齡段的不同的內涵,這就考驗家長“陪讀”的功力了。這個“功力”不是天然就有,也不是突然悟到,需要琢磨、研究以及系統(tǒng)地學習、練習。這也是省婦聯(lián)兒童部正在和將要指導家長做的功課之一。
·養(yǎng)得太細:比如,“五行缺爬”的孩子不是少數(shù)
調研過程中,韓部長也挺憂慮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些家長摒棄了上一輩的“照豬養(yǎng)”的極端,卻走入了“照書養(yǎng)”的極端,主要表現(xiàn)在“孩子養(yǎng)得過分精細”。吃得干凈、喝得干凈、穿得干凈,問題是到孩子會爬的時候,卻因為怕臟,不讓孩子爬或很少讓孩子爬。
其實,地面清掃干凈,把插頭塞好,把鋒利的有安全隱患的物品清理走,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爬。韓部長從腦科學、心理學方面做了解析:爬行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能促進孩子感覺統(tǒng)合的協(xié)調,也是一種復雜的腦、心活動。有很多孩子軍訓時順拐,做早操時胳膊腿怎么動怎么擰巴,就有可能是小時候“五行缺爬”。爬行時,孩子的左右腦都要調動起來,指揮腿,指揮手,指揮眼,對孩子來說是一項很復雜的肢體運動。爬行成功,讓小寶寶的運動范圍從床一下子擴展到房間,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從一定程度上釋放了成長的壓力和焦慮——是的,再小的孩子,也有成長的“煩惱”。爬行時,孩子與各種細菌親密接觸,反而會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韓部長特別強調,爬行“竟然”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青春期的叛逆程度——有可能小時候爬得不爽,導致心理受挫,成為成長道路上的“蝴蝶效應”。
韓部長叮囑各位家長:能爬的時候一定讓孩子盡情爬,會走了就讓他走,會跑了會跳了別呵護得太緊,孩子再大一些,培養(yǎng)至少一項體育愛好,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大有裨益。
·隔代教育:不要一說老人帶孩子就唉聲嘆氣
調查顯示,有46.6%的家長完全同意在“隔代親”的影響下,祖輩一般容易對孫輩溺愛、放縱。
隔代教育的弊端談之色變,多數(shù)專家給出的建議基本上是“和稀泥”:年輕人要理解老人的不易,老人注意不要溺愛孩子。
韓部長作為“姥姥級”的過來人,十分中肯地分析了老人為什么容易對孫輩“隔代親”。她說,祖輩那代人年輕時養(yǎng)自己孩子的時候,正處于為生計、忙工作、拼事業(yè)的階段,奶瓶與文件齊飛,嗷嗷待哺與出差奔忙兩難……很少有閑暇的心態(tài)去欣賞孩子的成長點滴,甚至有時看著那個小屎孩會嚇出一身冷汗:這是我孩子嗎?!有時候也會很煩:怎么又生病了?怎么就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么聽話、那么優(yōu)秀?
當忽然有天聽到《時間都去哪兒了》紅了眼圈,歲月讓這代父母升級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無論自己養(yǎng)育孩子是成功還是失敗,多少都有些反思,加上那么多的歲月歷練,祖輩對很多事都有了一份豁達,對自己的親孫子親孫女,當然更是寬容有加。小毛病、小錯誤、小搗蛋也不去較真兒了,帶著慢養(yǎng)的心情,帶著欣賞的心態(tài),呵護孩子長大。而且,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用老百姓的話說:主得疼主不得打。你懂的!
另一方面,新時代的背景之下,不缺吃喝,含飴弄孫,對老年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慰藉,心理滋養(yǎng),這也是兒女盡孝的一種方式。不能因為隔代教育有弊端,就不讓老人接觸孩子。
理解老人為什么會偏愛孫輩是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因勢利導,“利用”好祖輩,疏通家庭教育中的小疙瘩。韓部長見過不少優(yōu)秀的爺爺奶奶。有位爺爺,專門用本子記錄了小孫子的每一句童言稚語,取名《冒話集》,非常細心,非常溫馨;有位奶奶,專門給孩子做了一本《第一次》,第一眼看這個世界,第一次微笑,第一次感冒……配上文字配上照片,孩子十八歲的成人禮上,奶奶將這份禮物雙手送出,那場面……在這種氛圍下成長的孩子,能不健康,能不幸福嗎?
這幾年特別流行一種說法:人家外國的爺爺奶奶根本不問第三代的事兒!其實呢,外國人并非傳說中的那么“冷血”,這是我們以訛傳訛。韓部長的侄女在瑞士生活,侄女的公婆一到周末,就來幫忙照看孩子,給他們營造二人時光,不想他們因為孩子忽略了夫妻關系的經(jīng)營。平時過節(jié)什么的,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韓部長還就瑞士的“隔代教育”問題請教過侄女的公婆,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老死不相往來……
立足我國國情,不請老人帶孩子確實不太現(xiàn)實,加上本身老人帶孩子也有好的地方,下一步婦聯(lián)抓好家庭教育的重點之一,就是做好對祖輩們“隔代教育”的指導工作。
·父職缺失:爸爸對男孩、女孩的成長都很重要
調查顯示,44.4%的家長完全同意“為了讓父親忙自己的事情,母親和祖輩可以包辦孩子的全部生活照料?!?/p>
韓部長解析:除了爸爸本身參與意識不強,很多媽媽也誤以為孩子大一點了才需要父親。但其實,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父子、父女關系,也是從孩子降生之日起一點一滴建立的。男孩子的陽剛、女孩子的灑脫,不是父親刻意“教育”出來的,而是在父親給孩子換尿布時、給孩子翻身時、逗孩子嘎嘎笑時、給孩子唱歌謠讀故事時潛移默化地與孩子連接起來的。
很多人都覺得現(xiàn)在女孩子特別潑辣,但其實,不是女孩潑辣了,是男孩委頓了。從小,媽媽奶奶照顧,進了幼兒園小學接觸到的大部分又是女老師,如果爸爸們再不積極點,孩子就無法透徹地習得和領悟男性角色。另一方面,父親對于女兒的成長也是相當重要,也是女孩認識異性的最佳途徑,父女關系不錯的女孩更有女人味,更自信于女孩的身份。
·走出誤區(qū):家庭教育≠家長教育孩子,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韓部長坦言,現(xiàn)在很多人的家庭教育意識其實是挺超前的,比如有的人一聽“早期教育”這幾個字,立馬提高警惕,特別反感商業(yè)化裹挾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那種早教班、親子園、早教產(chǎn)品那一套。
韓部長解釋說:在長期的家教實踐中,大多數(shù)有識之士已逐漸認清“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其實更多地是家長科學地學習和掌握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按照孩子成長規(guī)律來順應、幫助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刻意地、自以為是地去干涉去揠苗助長,去改變——非要把土豆教育成蘋果,或者非要把蘋果教養(yǎng)成土豆。家長要有這樣的意識:用早期“發(fā)展”的理念取代早期“教育”。
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是孩子在“教育”我們。因為孩子比我們更純凈、更本真,我們更需要蹲下來傾聽他們,向他們學習。比如,家長們肯定遇到過這種情況:大人撒個小謊,孩子會不留情面地“揭穿”,孩子對大人的這種“教育”,促使大人起碼當著孩子的面不敢再撒謊,引發(fā)家長內心的反省,這比任何說教都令人震撼。這樣“被孩子教育的”例子舉不勝舉。
家長的目標,歸根結底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身心都健康的人,活得健康又快樂的人,讓孩子習得在任何環(huán)境下、從事任何職業(yè),都能創(chuàng)造快樂,讓自己過得開心。
·大好消息:下一步,省婦聯(lián)要重點引領0~3歲孩子家長學習科學教子
家庭教育是人人關心、最具廣泛性和基礎性的教育,這么多年來,從中央到婦聯(lián)到億萬家庭,對家庭教育高度重視,也賦予“牽頭”家庭教育工作的婦聯(lián)組織更重的責任和新的使命。
做了近二十年家庭教育工作的韓部長反思:婦聯(lián)在做家庭教育指導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家庭教育指導對象上比較重視母親的教育,但對父親的教育和隔代教育篇幅不夠;重視怎么教育孩子,卻輕視家長如何自我提升,如何與孩子一起成長;在家庭教育指導內容上,重術輕道,即比較注重內容的實用性,以解決某些家長具體的問題為主,卻輕視家庭教育的理念及基礎;家庭教育指導整體上比較重視傳播,但輕視理論的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地域特色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論體系沒有形成;家庭教育指導者專業(yè)化培訓無據(jù)可依,培訓教材不科學不系統(tǒng),或者只是以某種學科(比如心理學或者是國學)為主線,沒有做到多視角、多方向,沒有做到學科間交叉、縱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構建的根基不牢,家庭教育指導隨心所欲,形式雖然多樣,熱熱鬧鬧像煮開水,課上家長們聽得熱血沸騰,回到家冷卻之后還是“走在老路上”,有的講課就是一錘子買賣,缺乏課后的監(jiān)督和指導,家長聽一耳朵兩耳朵,造成對家教知識的一知半解,更有甚者,用陳舊的或者錯誤的內容誤導家長。
韓部長信心滿滿:充分認清這些不足,下一步,省婦聯(lián)將啟動“媽媽啟航”早期家庭教育系統(tǒng)工程,編寫科學系統(tǒng)的教材,打造科學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重點引領0~3歲孩子家長學習科學教子。
各位山東的家長,咱們有福啦!
韓部長還特別囑咐我們:《祝你幸福》雜志一定要牢記邢主席的重托,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知識的傳播工作。
各位家長,您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