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差點沒…”結構的句子有肯定、否定的兩種不同的語義結果。很多語言文字學家都對“差點沒…”結構進行過研究,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研究角度:語義、句法、語用、語音、邏輯、形成動因等。語義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著眼于區(qū)分“差點沒”后加動詞后,整個語句呈現肯定或否定兩種截然相反的語義結果。以朱德熙的“企望說,石毓智的“積極成分說”為代表。各家的說法各有千秋,各有利弊,本文就對石毓智的觀點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期望對“差點沒”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差點沒;企望說;積極;消極
中圖分類號:H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57-01
石毓智用積極成分和消極成分來分別替換“企望發(fā)生的事”和“不企望發(fā)生的事”。位于“差點兒”后的一般是述補結構或者表示結果義的動詞。他認為:積極成分的述語和補語之間是可分離的,消極成分的述語和補語之間是不可分離的,這是解釋有關羨余否定的關鍵。
在石毓智的推導下,
1)“差點沒……”后是積極成分時,用“差點兒”和“沒”一起否定積極成分時,相當于積極成分的結果被否定了兩次,根據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的原則,整個句子仍是肯定含義。差點兒+沒+(動+補)= 動+補
2)“差點沒……”后是消極成分時,因為消極成分的述語和補語是個不可分離的事件,所以用“沒”和“差點兒”雙重否定的結果為:(差點兒+沒)+動補 =沒+動補
綜上,積極成分的補語允許“差點兒”和“沒”對其加以雙重否定,因此兩個否定詞都有實際的含義,遵循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的規(guī)律,整個句子的否定仍是肯定的。消極成分的補語不能被“差點”和“沒”雙重否定,只能用單個詞來否定,因此,當差點和沒都出現于消極成分之前,其中一個失去了否定的功能,只起加強否定語氣的作用。
按照石毓智的觀點,朱德熙等人無法解釋的語言現象石毓智給出了答案。
1)這一下差點沒有把張維氣死,氣的他直瞪著眼……趙樹理《張來興》
2)大媽往外一指,我一看,正是我媳婦來啦,當時高興得我呀,差點沒翻兩個跟頭,一個箭步就沖過去了!常更新《浪子回頭》
因為1)中,差點沒后面接的是“把張維氣死”,為消極成分,故整合之后應該是“沒+動補”,故為沒有把張維氣死。2)例句同1)例句。
然而,石毓智的觀點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1、把差點兒沒之后的部分只局限在述補結構里,有片面性。石毓智把“差點沒”后的成分區(qū)分為積極成分和消極成分,并根據述補行為的可控制性或突發(fā)性,得出前者的述語和補語具有可分離性,而后者的述補不具備可分離性,因而,前者補語的結果實現,而后者的沒有實現。但是,他的研究只局限在帶有述補結構的“差點沒”結構,事實上“差點沒”后的成分在語法上具有多樣性,絕對不僅僅是述補結構,因而可分離性無法成為一個周遍的驗證法則。同時,他也沒有給“差點沒”做出語義和功能上的劃分,所以并未較全面地解決“差點沒”的問題。
2、其理論的根基是積極成分的述語和補語之間是可分離的,消極成分的述語和補語之間是不可分離的,這是解釋有關羨余否定的關鍵。然而,筆者認為消極成分的述語和補語之間未必是不可分離的:
喝醉
a差點兒沒喝醉=沒喝醉
b喝了好幾瓶瓶酒,醉倒在廁所。
c你喝一瓶試試,看能不能醉了。
d他喝了好幾瓶白酒,都沒醉。
劃破
a他的胳膊劃了好幾個道子,但好在沒有破。
b劃了一下,衣服就破了。
c劃一下試試,看能不能破。
3、積極成分和消極成分的轉化
石毓智用“積極成分”和“消極成分”來代替朱德熙的“希望發(fā)生的事”和“不希望發(fā)生的事”,這種考察雖然對分析“差點沒”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積極成分和消極成分會隨不同的場合而發(fā)生轉化,因而這種理論對現實使用中“差點沒…”句式的解釋力也顯得非常薄弱。
甲:球差點兒沒進去。當甲是進球方時,或者期待進球時,“進球”是積極成分,此句話意為球進了。但當甲處于防守一方,“進球”則是消極成為,球差點兒沒進去表示為“沒進去”,可見積極成分和消極成分會隨不同場合而發(fā)生變化。所以在判斷的時候也給我們增加了難度,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就有不同的意思。
4、說完了石毓智的理論,下面列舉一些用石毓智理論都解釋不了的語言現象:
1)姥姥說,那天麗麗高興地差點沒親媽媽一口。=麗麗沒有親媽媽。
這個是積極成分,按照石毓智的觀點應該是親了媽媽,但事實沒有。按照朱德熙的理論,“差點沒”后為說話人企望發(fā)生的事時,表示肯定意義??梢姡@句話用二者的理論沒有得到很好地說明。
2)老師聽完我的話,對我刮目相看,差點沒讓我當班長。=我沒當上班長。
讓我當班長是我所想要的,但事實上我卻沒有當上班長。這個例子就與呂、朱的理論矛盾,與石毓智的理論也相矛盾。
3)老板聽完我的話,差點沒給我升職加薪=沒有升職加薪。=老板沒有給我升職加薪。
“升職加薪”是“我”希望的,同時也是“積極成分”,按照朱德熙、石毓智的說法應該是升職加薪才對??墒牵撓嫡湓挼囊馑?,老板并沒有給我升職加薪。
1)、2)、3)例句是石毓智的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可見其理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漏網之魚。
本文主要介紹了石毓智的“積極成分說”,雖然指出了石毓智理論的不足與缺點,但并沒有全盤否定,只是對其中部分理論與觀點提出了質疑。因為漢語具有變化的一面,“差點沒”句式也具備靈活多變的特點,想要用一種理論囊括所有的語言現象幾乎是不可能的,語言在變異和發(fā)展,同時一種語言句式內總有典型范疇和邊緣范疇的區(qū)別,故此,用一種理論闡釋某種語言現象很難覆蓋所有的語言現象。
參考文獻:
[1]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出版社,2001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江藍生.概念疊加與構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對稱的解釋[J] .中國語文,2008,(6)
[5]周洋.談“差點沒”句式的功能分化[J]. 新余學院學報,2011.8,16(4)
項目:域外漢籍《燕行錄》所見明清語言資料的整理與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項目編號(14BYY113)
作者簡介:魯美晨(1990—),女,漢族,,祖籍吉林省長春市,遼寧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主要從事現代漢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