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雋平
國梁兄要出畫集了,作為他最早的繪畫推手,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幾天前國梁兄來電要我為他的畫集寫上一段,我卻頗有些猶豫。按理我作為他的支持者,此時要賀上一篇才行,可作為他的文學粉絲,推推他的畫是我職責所在,真要動筆寫文章,還頗有點“上下”不安。
第一次見到國梁兄的畫是在一次雅集上。已故編輯蕭金鑒先生送給我一套藏書票,藏書票上全是國梁兄的畫,土褐色的底、白色的線條,畫面有人物,也有動物,似乎還有些奇形怪狀的圖案,神秘而有趣?;蛟S是因為喜歡國梁兄的書,愛屋及烏,對他的畫我自然也有幾分喜歡。而我與國梁兄的首次見面居然是在蕭金鑒先生的葬禮上,我對他的畫贊許一番,表示愿意在《藝術(shù)中國》上推介一下。不久我便去了近樓參觀。那時他的畫還只是畫在一些速寫本里,大大小小十來本,纏繞連綿的線條,無羈無絆,想到哪畫到哪,或具象或抽象,有的像少數(shù)民族的蠟染,有的像古老山洞的巖畫,有的像史前的動物,還有的像印象派的奇幻世界,可以說是中西合璧,也可以說是土洋結(jié)合,還可以說古今雜糅,總之無門無派、無蹤無跡,神秘莫測,這令我想起霍元甲的迷蹤拳。我奇怪他的大腦里都裝了些什么,那些繞來繞去的線條經(jīng)過裝框居然也還挺有裝飾性,掛在房間里,總能吸引你過去看,還能讓你靜靜地揣摩一會兒。
中國人喜歡強調(diào)搞藝術(shù)要有功底。什么是藝術(shù)功底?自幼訓練當然是童子功,可家族的遺傳、先天的美感、生活的歷練,同樣是功底。有些人從小被家里人逼著學畫畫,也有很多人因文化成績不好而在高考前改學美術(shù),這類人即便考上了美術(shù)院校終因資質(zhì)平庸而無甚成就。國梁兄的近樓有一間屋子專門盛放各種藝術(shù)書籍,他送了一大堆書給我,其中便有他編寫的《跟大師開個玩笑》和《跟魯迅評圖品畫》?!陡髱熼_個玩笑》以獨特的視野、詩意的散文解讀西方古代名畫,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見國梁先天的繪畫直覺,而他長期浸淫在文化藝術(shù)領(lǐng)域,早已打下了深厚的藝術(shù)根基。
對于國梁兄的這種繪畫形式,有一個專業(yè)名詞叫“原生繪畫”。百度上如此解釋:原生繪畫是藝術(shù)家以人類的原始視覺與原始思考作為創(chuàng)作的基本思考,運用直覺的意識尋找人類心靈上的靈魂活動,體驗出精神生活的原始初覺,再將這種心靈感觸表現(xiàn)在繪畫上。這種形上繪畫是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狀態(tài)下,自動產(chǎn)生出來的冥想色彩與自由線條,并在靈魂活動指導的當下說進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因此,它不需要任何人為的技巧或規(guī)則。
看完國梁兄的速寫本,我便下決心要好好推介他的“原生繪畫”。但要在雜志上刊發(fā),或者走向市場,我認為還是要在形式感和畫面構(gòu)成上做些完善。這兩年來,我建議他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結(jié)合中國畫的形式,陸續(xù)畫出各種扇面、小品、斗方,同時我們還為是否鈐印或題跋進行過探討。漸漸地,國梁的畫越來越有看頭。自從我在2013年5月的雜志上第一次推出畫家彭國梁后,他除了參加我策劃的“湖南首屆文人書畫邀請展”,已經(jīng)先后兩次應邀在東莞和無錫舉辦個展,市場反響之好,既在希望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我不知道國梁兄的原生繪畫能走多遠,會有什么樣的市場行情,但從他不到兩年賣出近千幅作品來看(而且有的藏家一次性購買一百幅),既說明市場的認可度,也是對我工作的肯定。
真心為國梁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