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峰
【關鍵詞】 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35—01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卑嗉壗逃詫W生全面發(fā)展為本,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在經(jīng)過了四年的習慣培養(yǎng)期,隨著他們的民主意識和自我實現(xiàn)意識的覺醒,他們的自主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
一、目標引領,提高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
學生作為班級的主人,只有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才能營造一個自信、快樂、和諧、實力強大的班集體。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高年級班級目標的設定要在遵循學生民主參與和獨立自主原則的基礎上形成制度,注重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相結(jié)合,要讓各種目標具體又有可操作性。例如,環(huán)境目標可設定為不買零食,保護校園、教室衛(wèi)生整潔;不大聲喧嘩,保持教室學習環(huán)境安靜等等。學習目標可設定為高質(zhì)量地完成作業(yè);積極思考、認真參與組內(nèi)討論、力爭每節(jié)課回答一個課堂提問或幫同學解決一個課本問題等。班級讀書活動目標可設定為每周讀一本課外讀物并寫一篇讀后感;班級運動會目標可設定為自選隊員、班主任安全輔導、非隊員支持、隊員自行訓練,力爭優(yōu)勝。
教師要充分激發(fā)高年級學生個體自主管理的意識和參與欲望等內(nèi)在動因,調(diào)動并愛護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積極性,激發(fā)并強化每一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通過多重目標引領,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管理、參與班級管理,由他律逐漸走向自律,由自律走向自覺。
二、明確職責,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精準度
自主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小學高年級建立“九委X員”制度,班級事務做到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九委”包括值周班長、值日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勞動委員、生活委員、衛(wèi)生委員、宣傳委員和組織委員?!癤員”包括圖書管理員、墻面保潔員、地面保潔員、儀器保潔員、衛(wèi)生工具整理員、紀律檢查員、紅領巾檢查員、盆花管理員、門窗保潔員、桌凳管理員、用電照明管理員、學科檢查員(九科)、路隊檢查員(四隊)等,共計25類。通過細化《九委X員權責》,使每個管理人都能明確職責,在很好進行自我管理的基礎上,提高對事務、對他人管理的精準度,切實做到有的放矢。
三、精心指導,提高管理制度落實的有效性
要讓高年級學生自己管理班級,必須讓學生從思想上認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這需要我們進行指導。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人、同學與班集體的關系。比如,組織一次無記名“我眼中的你”活動,讓學生正視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了解其他學生提供的建議及其改變方法。其次,教給學生民主操作的基本流程,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各種崗位的權責范圍的基礎上,把班會活動權交給這些高年級學生干部(如值周班長、學習委員)。在班會平臺,“九委X員”各自公布《周記錄》和《周評比》統(tǒng)計結(jié)果,獎優(yōu)罰劣,在此基礎上討論改進“九委X員”工作的新方法,促進問題學生進步的新舉措,切實維護自主管理各項制度的權威性,提高其有效性。通過班主任全程參與、精心指導自主管理制度落實情況來培養(yǎng)能力,促團結(jié),樹新風,揚正氣,讓學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多元評價,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成就感
學生自主管理的全過程伴隨著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崗員評價、班委評價、班主任評價和學校評價。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對人和事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在此基礎上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能起到“照鏡子”的作用,當他們確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時,也能夠從內(nèi)心生發(fā)“洗洗臉”的內(nèi)驅(qū)力。而崗員評價和班委評價有助于幫助小學高年級學生確定自身在班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加速班內(nèi)形成“九委X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班主任評價和學校評價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履行崗位職責,而且能促進學生與學生、崗員與崗員、班委與班委甚至班級與班級的良性競爭,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成就感。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自主管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還真正解放了老師,它使每個學生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如果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能做到制度先行、目標引領、權責明確、指導到位、評價多元,就一定能達到“‘管是為了不管、‘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本文為2015年度甘肅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生自主管理實踐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為GS[2015]GHB0426)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