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凱
新課標強調(diào)學習活動應當以教師為引導者、組織者,以學生為主體學習者,讓學生享受到知識帶來的喜悅。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視學生的存在,無視學生的需要,“瞎折騰”占據(jù)整個課堂,讓學生干渴的生命得不到甘泉的滋潤。為此,語文教師在構建課堂教學時必須把精力和智慧傾注在“學”字上,在“學”字上大做文章,做足文章,最終達到課堂的最高最美的境界——學堂。下面筆者以畢淑敏的作品《我的五樣》教學活動為依托,談談對營造平等氛圍的幾點看法。
一、營造平等氛圍,彰顯人文魅力
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能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自由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注意語言的選用。相對而言,幽默詼諧的語言能促進師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同時,教師也應該帶著一顆包容的心走進課堂,將真心呈現(xiàn)給學生,將課堂向“家”過渡,在自由交流過程中尋求心靈的對話?!段业奈鍢印肥且黄睦砩⑽模饕浭隽艘淮文M測試,作者巧妙利用虛擬的選擇表述對生命意義的追求。
在《我的五樣》教學過程中,筆者先組織學生進行“人生五樣”的心理測試活動。然后要求學生認真思考什么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選擇出五樣。只有嚴肅對待生命才能發(fā)掘出內(nèi)心最真實的東西。在相對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開展自我辯論,在內(nèi)心深處找尋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在小組辯論中讓學生體驗測試活動的過程。
生命對于人來說只有一次,那么要如何去看待生命,開始自己人生之旅的規(guī)劃呢?這是學生一直在探討的話題,也是學生與心靈的平等對話。測試活動的關鍵在于體驗,讓學生與心靈產(chǎn)生情感和思想的碰撞。大凡喜歡畢淑敏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文章是需要真實感受和體驗的。因此,可以對學生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鼓勵學生表述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和思想,不要用威嚴的價值標準去判斷人生;第二是注意營造良好的氣氛,如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有的學生寫:財富、自由、親情、友情、知識等。筆者隨即展示了畢老師在女子監(jiān)獄演講時開展的“我的五樣”活動體驗:幾乎所有的犯人在最后都選擇了自由。那么,作為高中生,如何擁有健康和自由,知識與財富呢?可以將學生的選擇串聯(lián)到一起,讓他們展開討論。
從上述教學示例可以看出,教師以“人生五樣”這個問題為提示,指導學生思考出不同的意義。隨后讓學生質(zhì)疑問難,整體初讀課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運用親切的話語感染學生,同時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課堂氣氛融洽了,學生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就會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
二、挖掘有價值信息,感悟情景魅力
1.緊扣教材,讓學生合情合理地學
不同的課文類型有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教師要將文本中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學生,引領學生進一步地學習和發(fā)現(xiàn),這是教學內(nèi)容構成的基礎。在“人生五樣”的測試活動進入最后階段的時候,筆者讓學生交流各自的測試結果,并說出理由。有的學生把“親情”留在最后,得到了多數(shù)同學的認可。同時這名學生還對自己以往的行為感到后悔,感動了很多同學。而有的學生將“空氣”留在最后,理由是空氣意味著生命。之后筆者問:“你留下空氣的感覺如何?”這名學生回答,“我覺得有點死氣沉沉?!惫P者抓住這個契機引導這名學生:最后一樣是徒有生命的軀體,由于沒有了生命的色彩,最終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2.活用教材,讓學生靈活多變地學
教學內(nèi)容既要緊扣文本,又不能囿于文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在文章上下功夫,只通過閱讀讓學生領會文章的韻味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積極地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文本,引導學生揣摩文本中的語言,在積累語文素材的同時做到靈活運用,以便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加以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準確而適度地說寫遷移,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拓寬教材,讓學生知根知底地學
語言來自于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文本,同時尋求超越、拓展教材,既要打破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界限,又要將豐富多彩的語言融入到知識中,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比如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提升其人生感悟。羅曼·羅蘭說:“從來就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或檢查自己。”因此,這種對比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情感教育。在課堂接近尾聲之時,筆者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認同畢淑敏老師的最后選擇嗎?”出乎意料的是,學生提出了種種質(zhì)疑。這是好的現(xiàn)象,只有質(zhì)疑才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不只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和對象,也是教學資源生成和構建不可或缺的成員。因此,課堂教學是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的思考、閱讀、演講、發(fā)問的空間。只有教師注意聆聽學生的心聲,在聆聽中去研究發(fā)現(xiàn),才能引導學生完善自主學習的空間,成為學習的自由馳騁者,才能構建最美的和諧學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