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既徙北海上a,稟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b,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c。武在漢,與李陵俱為侍中d;陵降匈奴,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足下兄弟二人,前皆坐事自殺;來時,太夫人已不幸;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馀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大臣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武曰:“武父子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斧鉞、湯鑊e,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愿勿復再言!”
(《資治通鑒》卷二十三《漢紀》)
注釋:
a 蘇武:字子卿,西漢大臣。漢武帝時奉命以中郎將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又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最終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以彰顯其節(jié)操。
b 漢節(jié):漢代使臣出使所持的節(jié)杖,由皇帝授予,是國家的
象征。
c 節(jié)旄(máo):符節(jié)上裝飾的牦牛尾。
d 李陵:字少卿,西漢名將,李廣之孫。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兵敗后投降匈奴。 侍中:古代職官名。秦始置,兩漢沿用,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yōu)橐殹?/p>
e 斧鉞(yuè)、湯鑊(huò):古代的兩種酷刑。斧鉞是用斧鉞劈開頭顱,使人死亡。湯鑊是把人投入沸水中,讓其死去。鑊,古代的大鍋。
大意:
蘇武被匈奴放逐到北海邊以后,得不到糧食供應,便挖掘野鼠,吃鼠洞中的草籽。他手持漢朝的符節(jié)牧羊,無論睡臥還是起身都帶著它,以致節(jié)杖上的毛纓都脫落了。蘇武在漢朝時,與李陵同為侍中;李陵投降匈奴后,不敢求見蘇武。過了很長時間,單于派李陵來到北海邊,為蘇武擺下酒席,并用樂隊助興。李陵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一向情誼深厚,所以派我來勸你,單于愿意對你虛心相待。你終究不能再回漢朝,自己白白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的信義節(jié)操,又有誰能看到呢!你的兩個兄弟,先前都因罪自殺;我來這里時,你母親也已不幸去世;你的夫人年輕,聽說已經改嫁別人了;只剩下兩個妹妹、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如今又過了十幾年,是否還在人世,也不得而知。人的一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短暫,你又何必長久地如此自苦!我剛投降匈奴時,精神恍惚,像要發(fā)瘋,恨自己辜負漢朝,還連累老母親被拘禁牢獄。你不愿歸降匈奴的心情,怎么會超過我!況且皇上年事已高,法令變化無常,大臣無罪而被抄殺滿門的達數十家,安危不可知,你還要為誰這樣做呢!”蘇武說:“我父子本無才德功績,全靠皇上栽培,才得以身居高位,與列侯、將軍并列,且使我們兄弟得以親近皇上,所以我常希望能夠肝腦涂地,報答皇上的大恩。如今得以殺身報效皇上,即使是斧鉞加身,湯鍋烹煮,我也心甘情愿!為臣的侍奉君王,就如同兒子侍奉父親一般,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遺憾。希望你不要再說了?!?/p>
【點評】
選文是司馬光根據班固的《漢書·蘇武傳》改編而成。面對北海的凜冽寒風,蘇武寧愿與冷月為伴;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蘇武以行動表明信念;面對李陵的勸降,蘇武以言辭做出回絕。蘇武用堅守與執(zhí)著,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用真誠和忠心描繪了一幅名傳千古的不朽畫卷。孟子曾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边@種意志在蘇武身上得到了真實又全面的展現。正因為如此,蘇武的英名反復出現在歷代的詩詞、散文、辭賦、戲曲、小說之中,蘇武牧羊的故事直到今天仍廣泛流傳,而蘇武所表現出來的堅強個性、民族氣節(jié)以及矢志不渝的愛國意志,仍感動著無數的中國人。(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