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嚇唬你,這個問題不但很嚴肅,而且還很重要!因為江蘇省的小高考地理科目就出了這道神題:“微信開機封面上的地球照片是幾月份拍的?”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很快就有一位霸氣小哥的答案刷爆了朋友圈。他的回答是:
“從照片可以看出,南半球被濃厚的云彩遮掩,整個非洲大陸的海岸線都非常清晰,阿拉伯半島位于非洲的東北角,東海岸的巨大島嶼是馬達加斯加,而亞洲大陸位于東北方向的地平線之外。由此可以推斷出這張照片拍攝的大約是南緯30度,經(jīng)度我們按30度來算,實際可能在30~40之間。從光線上可以看出,此時的月球大概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這種情況發(fā)生在每個月農歷初一的時候。此刻,月球正對著地球的南方,月光直射地球南緯30左右。看起來,這明顯應該是冬至?!?/p>
聽上去頭頭是道,不過一位盧老師給出了另外一種思路的答案:
“由于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但學生如果平時不看天氣預報,就不知道圖片中地球上的白色是代表云系,應該根據(jù)云系判斷,如果南半球被濃厚的云系遮掩,說明全球氣壓帶和風帶正在南移,從而推斷出這張照片應該在12月的冬至左右拍攝。教材里雖然不講天氣預報,但是作為生活常識,學生應該掌握?!?/p>
看看老師的良苦用心,都是為了告訴我們平時要多觀察身邊的細節(jié),很多知識不是死記硬背或者上補習班能夠學到的。
真實的情況是,微信封面的這張地球照片是著名的“藍色彈珠”,即由阿波羅17號船員在1972年12月7日從太空中拍攝到的地球全景,這一天是農歷十一月初二,和冬至相差半個月。只有在月亮是新月的時候,從月球的角度看到的地球才會是一個圓圓的、像滿月一樣的狀態(tài)。
阿波羅17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十一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的第六次登月任務,也是最后一次登月。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能夠拍攝到這樣圓滿、美麗的地球全景。
除了這張“藍色彈珠”外,阿波羅17號的其他收獲也不小。阿波羅計劃中唯一一位地質學家施密特在這次任務中擔任登月艙駕駛員。他和與宇航員塞爾南在3次月球行走中收集了111千克的月球巖石標本。還乘坐著月球車,在月球上的陶拉斯山谷里行駛了34千米的距離,發(fā)現(xiàn)了一種橘紅色的泥土。阿波羅17號第3次使用了月球車,3次月表探索時間分別長達7.2、7.6以及7.3小時。
1972年12月14日,宇航員塞爾南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后一位踏上月面的人:“鮑勃,這是尤金,我正站在月球表面,并邁出了人類在此的最后一步?;丶液?,我或許要再過一段時間才能回到這里,但我相信不會太久。我想記錄下我相信的事情,歷史會記得今天,美國所接受的挑戰(zhàn)對人類未來命運的塑造。我們即將從陶拉斯地區(qū)離開月球,我們從這里踏上月球,希望上帝會讓我們再次回到這里,帶著所有人類的和平與希望。愿阿波羅17號一路平安。”
此后,美國政府曾多次表達過要將宇航員再次送上月球的愿望,但由于耗費巨大和越南戰(zhàn)爭等原因,最終沒能如愿。直到最近,美國開展的所有航天活動都局限在低地球軌道探索、國際空間站等國際合作項目,以及火星探路者、機遇號、好奇號等一系列探測器項目。而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美國的戰(zhàn)略重點已經(jīng)從與蘇聯(lián)爭奪“太空領地”轉移到了反恐戰(zhàn)爭方面。相比遙遠的月球上的事情,大家還是更關注身邊近在咫尺的安全問題。
我國正在不斷地籌劃實施登月計劃。我們也期待著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探索月球和太陽系里的其他行星是一項偉大的探險行動,它并不是要讓人類去征服什么,而是讓我們得以更好地了解其他行星和太陽系,乃至更廣闊的外部世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探索任務也會讓我們更了解自身生存的這顆星球。相信有一天,我們會從月球之外的其他行星上為我們的家園——地球拍照,那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