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眼里,廚房絕對是個充滿神奇魔力的地方,因為媽媽經(jīng)常在那里,而且總能從這里端出美味的食物。從某一刻開始,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到這個地方探個究竟。把廚房的門打開,請孩子進來吧!
分年齡段進行廚房教育
廚房里處處蘊含著的教育契機??傮w來說,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于廚房這個神秘的地方,他們的興趣點也會逐步地發(fā)生變化,家長們可以潛移默化地教育。
豐富多彩的廚房利于3~4歲孩子的感官發(fā)展
3歲的孩子身體和手的活動已經(jīng)比較自如。逐漸開始好動起來,廚房里各種各樣的聲音非常有利于孩子形成對聲音大小、音調(diào)高低,以及不同物品發(fā)出的音色形成初步的認識。除了聽覺的刺激,顏色鮮艷的蔬菜、水果和餐具都會給孩子帶來視覺的盛宴;各種食物散發(fā)出來的味道也會讓孩子學(xué)會區(qū)分什么是臭、什么是香,通過聞味道猜食物名稱的游戲也可以讓孩子的嗅覺越來越靈敏;廚房里的調(diào)味品和各種食物能夠讓孩子體會到酸甜苦辣是什么樣的感覺;各種廚具和蔬菜表面的粗糙與光滑、食物的溫度能讓孩子的觸覺更靈敏。這些都是最真實而直接的體驗,比任何生動的講解來得更有效,孩子的體會更深刻。
聊天的廚房利于4~5歲的孩子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4歲的孩子開始喜歡用比較長的句子跟人交流了。在孩子的眼里,廚房里除了有各種可供把玩兒的物品之外,最重要的還有愿意跟孩子交流的媽媽。從“媽媽給孩子遞一個勺子”“孩子幫媽媽拿兩雙筷子”開始,媽媽還可以在邀請孩子擇菜時,與孩子一起討論菜是怎么長大的,爺爺奶奶喜歡吃什么菜?爸爸媽媽喜歡吃什么菜?孩子喜歡吃什么菜?在這種交流的過程中,孩子的話也會逐漸變得多起來。而且還可以引申出與爺爺奶奶、爸爸、小伙伴們之間交流的話題。孩子能表達更豐富的內(nèi)容,變得越來越會聊天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與家長之間因為溝通更多了一些了解,有利于親子感情的深化。
做出美味的廚房利于5~6歲的孩子提高動手能力
5歲以后孩子在廚房里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他們的小手變得更加得靈巧,跟媽媽一起包餃子、做點心成了他們最喜歡的游戲。孩子們也好奇地想要試一試,只是為什么面團老是往回縮呢?孩子可不甘心輕易放棄,在媽媽的指導(dǎo)下,孩子開始一邊用手掌按一邊用搟面杖搟,雖然不是很熟練,搟出來的異形皮還一邊厚一邊薄,但是一點兒也不耽誤他把彩色的餡兒包進去,還模仿著媽媽的動作給餃子捏個花邊裙。孩子的小肌肉真是越來越靈活了。然而,他們不光會捏面團,還懂得了審美,媽媽做的手指餅干如果被孩子擺成太陽、拼成柵欄、搭成小橋,是不是看起來更有食欲了呢?看到孩子的靈巧小手做的美味,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會覺得既可愛又可口。
廚房中的教育提示
廚房里的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家長朋友的積極引導(dǎo),才能體現(xiàn)出正面的價值。
廚房安全問題
先一起來解決安全這個關(guān)鍵的問題。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能安全地在廚房里活動,單純地遠離危險顯然不是好方法,重要的是引導(dǎo)孩子認識危險、了解危險和應(yīng)對危險。簡單地說,就是只有孩子見識過危險,才會懂得與危險打交道。究竟如何做呢?首先,廚房的裝修要盡量避免安全隱患,柜子和裝飾型的邊角都宜采用圓滑的設(shè)計;其次,刀具等鋒利的物品擺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最后,對于開水和火可以用小實驗的方式讓孩子去體會它們的威力,然后學(xué)會與它們和平相處。具體的做法,可以引導(dǎo)孩子去摸不同溫度的水,讓其體會到水溫不斷升高時,手的舒適度的變化;把蠟燭放在火旁,讓孩子觀察蠟燭逐漸融化的過程。這些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去認識和了解危險,從而懂得在遇到的時候該如何應(yīng)對。
對于孩子的光臨要來者不拒
孩子最初想要進廚房,既可能是出于對廚房的好奇也更有可能是想要跟媽媽待在一起。不論出于何種原因,媽媽們對于孩子的光臨一定不要拒之門外。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奇想去廚房,媽媽的阻止反而會增加廚房的神秘感,讓孩子對這個地方越來越好奇,也許什么時候就自己悄悄進去一探究竟了,與其是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廚房,還不如有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允許孩子進去更好。媽媽的拒絕可能會讓孩子討厭廚房,產(chǎn)生只要媽媽進了廚房,孩子就不能跟媽媽呆在一起了的認識。因此,面對孩子的光臨,媽媽要悅納,孩子才能積累積極的情感認識。
鼓勵孩子幫忙
最初孩子進廚房,可能會出于好奇,這里看看,那里摸摸,如果媽媽能主動邀請孩子幫點忙,比如請孩子幫忙拿個毛巾,或者拿張紙,或者拿個勺子等,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會非常樂意,會感覺自己很有用,幫了媽媽大忙。孩子會非常配合媽媽,而不是無所事事地亂碰亂動。跟著媽媽久了,孩子也就慢慢熟悉一些廚房的用具和用途了,也會越來越勤快了。
允許孩子在試誤中學(xué)習(xí)
在熟悉了廚房之后,孩子的膽子也會越來越大,也非常想嘗試自己完成一些事情,雖然有時候也會出些差錯,但媽媽一定要給孩子試誤的空間。比如做水果沙拉時,孩子想要多放點沙拉醬,覺得這樣一定更好吃,就在媽媽不注意的時候,用掉了一整瓶。媽媽一定不要直接批評孩子浪費食材,而是應(yīng)該先問問孩子這樣做的想法,并鼓勵孩子很有主見,然后讓孩子自己來嘗一嘗。等孩子有了這個體驗之后,再引導(dǎo)孩子在不清楚用量的時候,可以先少放一點兒嘗一嘗,覺得不夠再加也可以,這樣既不浪費也很美味。如此,既保護了孩子的積極性,也讓孩子掌握了正確用量的方法。
廚房里的教育無時無刻地存在著,只要引導(dǎo)得當(dāng),家長和孩子都會有很多收獲。
(付晶艷 學(xué)前教育專業(yè)碩士,幼兒教育學(xu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