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年,宋孝宗即位,時值宋軍遭符離之敗。盡管當時因為軍事失利,朝廷內議和聲大起,張孝祥仍舊堅持自己主戰(zhàn)收復中原的理想,向孝宗奏議。雖屢遭罷免,張孝祥仍然認為一味求和茍安,是不可取的,只要能不懈奮斗,就能成功收復中原。公元1168年,張孝祥調知荊南(荊州,今湖北江陵)兼湖北路安撫使。在荊州任上不過短短數(shù)月,孝祥仍盡忠職守,加強武備,整修軍塞,筑堤防洪,建倉儲糧,置萬盈倉以儲漕運。這首《浣溪沙》,寫于此年秋季。
上闋首句寫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點明時節(jié)?!八彰飨觥崩L出晴空萬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氣必是白色晴明的?!八嚎铡奔此吞炜障嘟?。荊州城東有長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此句描繪出一幅水天空闊、上下輝映的秋日郊野圖。次句觀塞,耳目所觸,一片軍戎氣氛。響亮的鞭聲,耀眼的紅旗,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抓住軍塞典型特征,展現(xiàn)積極備戰(zhàn)的情形,表現(xiàn)詞人不求茍安、積極主戰(zhàn)的思想。“澹煙”句把視線展開,顯出邊地莽莽無垠的遼闊景象。如果說首句描述客觀之景,狀其壯闊,次句敘寫軍塞備戰(zhàn),言其進取,那么此句則是詞人情感的轉折點,聯(lián)想到胡虜侵略、山河破碎的現(xiàn)實,樂景變成了哀景:澹煙衰草,滿目蕭疏。
下闋由觀塞而自然地想到淪陷的中原,“萬里”句即是觀塞時引起的感慨?!胺榛稹睘檫叺貓缶脑O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這樣提點一下,可抵千言萬語,這其間含有無限難以訴說的悲慘酸辛?!皾峋啤睘轭伾珳啙岬木?,常用于表現(xiàn)艱苦的生活中,微帶有粗獷悲壯之意;“戍樓東”,指詩人所登荊州東門城樓,“東”字似非無意,實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揮淚”即灑淚,表現(xiàn)內心悲戚之深。詞人北望中原,生出無限感慨,“一尊”句欲藉酒消遣,可一樽濁酒怎能消除滿腔悲憤呢?酒盡愁不盡,面對蕭瑟秋風,感念中原未復,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茍安,不圖恢復。詞人積極備戰(zhàn)亦是徒勞,失望之情加之山河破碎的苦痛,禁不住淚流滿面。
此詞上闋描寫軍塞景色,明麗壯闊。下闋抒發(fā)感慨,在讀者眼前儼然呈現(xiàn)一位北望中原悲憤填膺的志士形象。整首詞色彩鮮麗,而意緒悲涼,詞氣雄健,而蘊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強烈愛國感情的小詞,與其《六州歌頭》同為南宋前期的愛國詞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