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能不嘆服人類創(chuàng)造者的技巧的神奇,差不多的五官七竅,但是部位配合,變化無窮,比七巧板復雜多了。對于什么事都講究“統(tǒng)一”“標準化”的人,看見人的臉如此復雜離奇,恐怕也無法訓練改造,只好由它自然發(fā)展罷?假使每一個人的臉都像是從一個模子里翻出來的,一律的濃眉大眼,一律的虎額龍隼,在排起隊來檢閱的時候固然甚為壯觀整齊,但不便之處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的臉究竟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否則也就無所謂譜。
就粗淺的經(jīng)驗說,人的臉大別為二種,一種是令人愉快的,一種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常態(tài)的,健康的,活潑的臉,都是令人愉快的,這樣的臉并不多見。令人不愉快的臉,心里有一點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地把臉拉長一尺,或是罩上一層陰霾,但是這張臉立刻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立刻把這周圍的氣氛變得陰沉。假如,在可能范圍之內(nèi),努力把臉上的筋肉松弛一下,嘴角上掛出一個微笑,自己費力不多而給予人的快感甚大,可以使得這人生更值得留戀一些。我永不能忘記那永長不大的孩子潘彼得,他嘴角上永遠掛著一抹微笑,那是永恒的象征。一個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張孩子臉,那也并不是理想的事,除了給“嬰兒藥片”作商標之外,也不見得有什么用處。不過赤子之天真,如在臉上還保留一點痕跡,這張臉對于人類的幸福是有貢獻的。令人愉快的臉,其本身是愉快的,這與老幼妍媸無關。丑一點,黑一點,下巴長一點,鼻梁塌一點,都沒有關系,只要上面漾著充沛的活力,便能輻射出神奇的光彩,不但有光,還有熱,這樣的臉能使?jié)M室生春,帶給人們興奮、光明、調(diào)諧、希望、歡欣。一張眉清目秀的臉,如果懨懨無生氣,我們也只好當做石膏像來看待了。
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好的游戲:早起出門,留心觀察眼前活動的臉,看看其中有多少類型,有幾張使你看了一眼之后還想再看?
不要以為一個人只有一張臉。女人不必說,常?!吧系劢o她一張臉,她自己另造一張”。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臉,也有“卷簾”一格,外面擺著一副面孔,在適當?shù)臅r候呱嗒一聲如簾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敖芸瞬┦颗c海德先生”那不是寓言。誤入仕途的人往往養(yǎng)成這一套本領。對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無表情,像一張白紙似的,使你無從觀色,莫測高深,或是面皮繃得像一張皮鼓,臉拉得驢般長,使你在他面前覺得矮好幾尺!但是他一旦見到上司,驢臉得立刻縮短,再往癟里一縮,馬上變成柿餅臉,堆下笑容,直線條全彎成曲線條,如果見到更高的上司,連笑容都凝結得堆不下來,未開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陣,臉上作出十足的誠惶誠恐之狀。簾子臉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對于某一種人是少不得的。
不要以為臉和身體其他部分一樣的受之父母,自己負不得責。不,在相當范圍內(nèi),自己可以負責的,大概人的臉生來都是和善的,因為從嬰兒的臉看來,不必一定都是顏如渥丹,但是大概都是天真無邪,令人看了喜歡的。我還沒見過一個孩子帶著一副不得善終的臉,臉都是后來自己作踐壞了的,人們多半不體會自己的臉對于別人發(fā)生多大的影響。
臉是到處都有的。在送殯的行列中偶然發(fā)現(xiàn)的哭喪臉,作訃聞紙色,眼睛腫得桃兒似的,固然難看。一行行的囚首垢面的人,如稻草人,如喪家犬,臉上作黃蠟色,像是才從牢獄里出來,又像是要到牢獄里去,凸著兩只沒有神的大眼睛,看著也令人心酸。還有一大群心地不夠薄臉皮不夠厚的人,滿臉泛著平價米色,嘴角上也許還沾著一點平價油,身穿著一件平價布,一臉的愁苦,沒有一絲的笑容,這樣的臉是頗令人不快的。但是這些貧病愁苦的臉還不算是最令人不愉快,因為只是消極的令人心里堵得慌,而且稍微增加一些營養(yǎng)(如肉糜之類)或改善一些環(huán)境,臉上的神情還可以漸漸恢復常態(tài)。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來吃得飽,睡得著,紅光滿面的臉,偏偏帶著一股肅殺之氣,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時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兒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給你一個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哪里去了,脖梗子發(fā)硬,腦殼朝天,眉頭皺出好幾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溝——這樣的神情最容易在官辦的業(yè)務機關的柜臺后面出現(xiàn)。遇見這樣的人,我就覺到惶惑:這個人是不是昨天賭了一夜以致睡眠不足,或是接連著腹泄了三天,或是新近遭遇了什么閔兇,否則何以乖戾至此,連一張臉的常態(tài)都不能維持了呢?
【閱讀指津】 閱讀散文,一般說來得關注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站在散文之外知人論世。從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寫作背景、性格特點、思想主張、人格魅力等入手,了解文章之外的人,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二是游走散文之內(nèi)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散文往往取材廣泛自由,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表達方式不拘一格,看似“散漫無章”,但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的背后即是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經(jīng)驗的一部分,閱讀時探究文章的內(nèi)容和寫法,找到“形”和“神”的“結合點”,往往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和哲理。
讀梁實秋的散文《臉譜》,先察其人,再體其文。
童年和少年時代的梁實秋,接受的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12歲以后有10多年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領略的是西方文化的風采,西方文化對他的影響更深。他的“文學人性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張正是受西方新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而提出來的。梁實秋先生所講的“人性”,主要是“生老病死的無?!薄皭鄣囊蟆薄皯z憫與恐怖的情緒”“倫常現(xiàn)象”“企求身心的愉快”等等。這些“人性”是普遍的、永恒的、超越時空的,不以財產(chǎn)、地位、成長環(huán)境,文化背景為轉移,人性始終都會像靈魂一樣附在你的身上。因此,梁實秋先生的散文,多取材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或書寫個體生命的自我玩味自我滿足的生命狀態(tài)與審美心態(tài),或表達珍視生命盡情享受生活的閑適,或從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樂趣、尷尬與荒誕,在那看似流連風景、品茗閑聊地對生活、對人事的訴說中,滲透著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對殘缺人性的鄙夷。
了解了以上這些,再觀其文,就能更好地體會到散文的深意。在本文中,作者借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臉相,發(fā)掘內(nèi)在的人性,將人性中非美非善的因素擷取出來,以略帶夸張的描摹手法,以訓諭世人的風度與微笑,表現(xiàn)出對殘缺人性的鄙夷以及對完美人性的向往和追求。讓讀者在其幽默帶來的輕松笑聲中獲得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啟迪。
本文的形散,散在對種種不同臉相的描寫,“令人看了喜歡的”“嬰兒的臉”,誤入仕途的男人的“簾子臉”,送殯行列中的哭喪的臉,囚首垢面人的黃蠟的臉,平價米色的臉,“官辦的業(yè)務機關的柜臺后面出現(xiàn)”的“丑臉”……將令人愉快的或令人不愉快的種種臉譜,一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寫這些臉譜的用意是什么呢?借寫臉來揭示人心。這正是文章之“神”之所在。
何以見得?
我們且看對令人不愉快的“誤入仕途”的“簾子臉”的描寫:對下屬,他們的“面皮繃得像一張皮鼓,臉拉得驢般長”;見上司,“驢臉立刻縮短,再往癟里一縮,馬上變成柿餅臉”;見更高的上司,那就“連笑容都凝結得推不下來,未開言嘴唇要抖上好一大陣,臉上作出十足的誠惶誠恐之狀”等等。顯然,“簾子臉”成了一個人傲下媚上的工具。作者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使表達對象原型畢現(xiàn),將強烈的鄙夷寓于幽默的諷刺之中,讓讀者在會心一笑之余,對官場人際關系的冷漠與虛偽產(chǎn)生強烈的反感。
還有優(yōu)裕而拒人千里之外的令人不愉快的官臉,作者也深表厭惡,也給予了辛辣諷刺。但作者對同樣令人不愉快的哭喪臉、黃蠟臉、平價米色的臉卻說“稍微增加一些營養(yǎng)(如肉糜之類)或改善一些環(huán)境,臉上的神情還可以漸漸恢復常態(tài)”,對這些因生活遭遇不幸或貧窮病苦而難看的臉,作者表達的是原諒、理解和同情,這樣,作者的愛憎之情就明顯地流露出來了。
對令人愉快的臉,作者特別寫到了“嬰兒的臉”,是不是離題了呢?一篇文章的舉例,不是為了直接闡明觀點,就是為了在襯托、對比中突出觀點。作者花筆墨去寫“令人看了喜歡的”“嬰兒的臉”,目的就是反襯、對比,批判那些“后來自己作踐壞了的”“官辦的業(yè)務機關的柜臺后面出現(xiàn)”的“丑臉”,著重批判了那些乖戾到連一張正常的臉都無法維持的人,在對比中,文意自又深刻了許多。
作者借臉譜把筆觸伸到現(xiàn)實人生,在委婉調(diào)侃的言語中飽含著譏誚與反感,表現(xiàn)出對世事的洞察對人性的參透,是那么細致入微,又是那么生動幽默。讀其文,也可想象其人的閑適淡雅、生動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