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才
摘 要:紅豆杉屬紅豆杉科(taxaceac)紅豆杉屬(Taxus),又被稱為紫杉,是一種常綠喬木,屬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紅豆杉的應用范圍很廣泛,是制作高檔家具的上等材料和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其枝、葉、根、皮都可提取紫杉醇,極具醫(yī)用價值。對此,本文首先介紹了紅豆杉的一系列特性,然后對紅豆杉種植技術進行了詳細探究。
關鍵詞:紅豆杉;特性;種植技術
一、引言
南方紅豆杉是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紅豆杉全身是寶,樹葉、樹枝等含有大量紫杉醇,可以殺死癌細胞,對人類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所以人工種植意義重大。
二、紅豆杉特征特性
南方紅豆杉,屬喬木科常綠植物,生長高度可達30m,胸徑60~100cm。樹皮呈淡灰色或紅褐色,縱裂成狹長薄片脫落,球花單性,雌雄異株,種子堅果狀,成熟時假種皮紅色,種子倒卵圓形,主根不明顯,側(cè)根發(fā)達,須根細小密集。紅豆杉的樹皮多為灰褐色,不過并不是所有的紅豆杉樹皮都是灰褐色,只有樹齡超過三年的紅豆杉樹皮才會呈現(xiàn)出灰褐色,一般第一年,樹皮呈現(xiàn)出的顏色是綠色或者是淡綠色,第二年是黃綠色或者是黃褐色,少部分會有灰褐色。紅豆杉的樹葉排列為兩列線性分布,極為整齊,在樹葉下面,通常會有無角質(zhì)乳頭狀的突起點,這種突起點,可能是全部生長,也有可能是局部生長,顏色也跟樹葉的顏色有所區(qū)別,多為淡綠色或者是黃綠色。紅豆杉的球花為單性、雌球花和雄球花分別生長在不同兩株上。球花通常生長在葉腋,雄球花多為圓球形,顏色多為淡黃色,雌球花多為短柄。雄球花一般具有十幾個雄蕊,雌球花基部具數(shù)對交叉對生苞片,一個胚珠直生在頂端。紅豆杉多為播種種植,生長緩慢,再生能力差。紅豆杉的種子顆粒一般比較大,種子形狀多為卵圓形,比較扁,長度在 7mm 左右,直徑在 5mm 左右,上寬下窄,種臍是橢圓形,通常藏在紅色肉質(zhì)的杯狀假種皮內(nèi)。紅豆杉花期在 4月末~5月初,約為半個月時間,到 11月初,種子基本成熟。紅豆杉生長速度較慢,基部能萌蘗。南方紅豆杉對生長環(huán)境不挑剔,無論溫暖還是陰濕的氣候,也無論干旱還是貧瘠的土壤,皆可栽種存活。其萌芽能力極強,但是生長卻極為緩慢,同時鮮見有病蟲害。
三、紅豆杉育苗
1.苗圃地選擇。(1)苗圃地的選取。在選擇苗圃時,盡量選擇肥沃的、有機質(zhì)較多的優(yōu)質(zhì)土壤,地勢平緩,具有良好的灌溉條件,且不會積水,稍具坡度的土地。但要避免選用前輪種過茄科作物的菜地,同時,按照常規(guī)耕地的要求,耙地、翻耕,清除雜草等雜物,從而達到地面平緩和整平的要求。(2)土壤消毒。一般采用火燒或藥劑處理。火燒處理就是先曝曬數(shù)日,然后在床面堆鋪一層柴草焚燒。此法有滅菌、滅草、滅蟲,提高土溫和增加肥力的作用。藥劑處理就是用藥品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蟲、殺菌。如辛硫磷、蘇化911等藥物。667m2苗圃地施入有機肥料1000kg,并將肥料翻拌處理之后,灑進土層,同時平整土地。(3)種子著床處理。最佳尺寸為布道寬30cm,苗床寬度1.5m,高為25cm,但對苗床的長度不做要求。
2.種子采收處理。一般在每年的12月左右采收南方紅豆杉種子,因南方紅豆杉的種子生于假種皮之中,因此要先將采集的種子去掉假種皮,接著用濕沙覆蓋住種子,如此貯藏一段時日之后,再將種子放在粗糙的水泥地面上磨蹭,反復磨直至種殼變薄,這樣處理之后種子的透水性能得以提高,有利于栽種。經(jīng)過精心挑選,這些處理過的種子,大約只有40%的飽滿種子可以用于播種。把這些飽滿種子浸泡于40℃以上的水中,浸泡時間為20h,再然后置于0.5%的赤霉素溶液中進行浸泡,或置于60°的白酒中浸泡約20h,播種量約225kg/hm2。
3.苗木培育。(1)苗床育苗。苗床育苗一般有2種方法;條播和撒播。如果采用撒播的方式,應該將種子均勻地撒于整理好的苗床面上,用木板加以輕壓,然后再覆土鋪以松針,澆透水即可。最后,在苗床的上方搭建一個高為2m的遮陽棚,管理好水分的溫濕度。(2)營養(yǎng)袋育苗。發(fā)芽后1個月,苗高長至3~4cm時,可移入8cm×12cm的營養(yǎng)袋(可用營養(yǎng)土或配制基質(zhì))進行低床培育,澆足定根水,并加蓋70%~90%的遮光網(wǎng)(高度2m左右),培育半年后,可逐漸撤網(wǎng)煉苗。(3)種子出苗之后,要在苗圃上蓋草淋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暴雨高溫等惡劣天氣侵害。定時進行除草,要注意不能夠折斷幼苗。南方紅豆杉人工育苗生長緩慢,又因為其根系不發(fā)達、細弱、苗木矮小等特點,育苗當年不適宜出圃造林。運用切根技術可以促進幼苗生長,切根時間一般在第二年 3~4 月,方法如下:第一,對幼苗進行松土、除草,用專用育苗的小鏟子,在離地面20~30cm以下鏟斷苗根,促進幼苗生長。第二,對幼苗進行切根移栽,控制株行距在10~20cm左右,可促進幼苗生長,但是工作量大,對幼苗生長有所影響。(4)水分管理。由于紅豆杉怕澇,尤其是在幼苗和出苗這2個關鍵時期,要特別注意水分的管理工作。澆水時要盡量選在早上或是傍晚時適當?shù)貪补?,使苗圃?nèi)的土壤保持濕潤。
四、紅豆杉造林
1.出圃造林。種苗經(jīng)培育1年后,應移栽煉苗。再經(jīng)煉苗1年的紅豆杉苗,達到40~60cm高時可出圃造林。紅豆杉幼苗雖然喜陰濕,但造林地要求不能漬水,否則極易因浸泡導致苗木死亡。造林地要求氣候濕潤溫暖,年降雨量在1300m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通氣良好、排水通暢。要盡量降低海拔,并選擇濕潤的小環(huán)境來做紅豆杉的造林地。
造林一般有等距式和農(nóng)作式兩種方式,而且等距式造林最為常用。等距式造林一般采用株行距2×2m或3×3m,每畝可栽植170株左右。平地、山地都可采用這種造林形式。種植穴規(guī)格為60×60×60cm,每穴施10kg腐熟有機肥。定植時二人協(xié)作,一人扶苗,一人覆土。根系要展開、平整。在苗木定植前要對苗木進行質(zhì)量分級,要求根系完整、健壯、枝梢無干枯與發(fā)黑腐爛,芽子飽滿。移栽時必須帶土球移栽,以提高成活率。如需遠距離運輸,則應先將苗木浸根一晝夜,充分吸水后再行栽植。
2.撫育管理。第一,除草。紅豆杉為淺根性樹種,如果雜草過多會與苗木爭奪水分和養(yǎng)分,因此要定期除草。因紅豆杉具有藥用價值,為了確保制藥材料的品質(zhì),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除草劑??筛鶕?jù)氣候和雜草特性,以人工除草為主。第二,施肥。紅豆杉喜肥,如造林地土壤肥力不足,應于定植時施足基肥,并每年重施追肥。施肥量應視樹木長勢、大小和土壤肥力確定。第三,修剪整形。提倡早剪整形,從3年生時即可開始。3~4年生要保頂修側(cè),5年生及以后,可截頂促萌,爭取多產(chǎn)直立的頂生枝。第四,間種。定植初期,紅豆杉樹木尚小,可在林間地種植藥材、綠肥、飼料作物等,在不影響苗木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土地,以耕代撫,增加經(jīng)濟效益;五是采收。苗圃式造林可在第4年、等距式栽培可在第5年全株出售,作為藥物原料。
3.病蟲害防治。在雨季,如果南方紅豆杉遭遇積水浸泡,那么其根、莖極有可能發(fā)生腐爛,因此,為了防患于未然,雨季之時一定要用70%敵克松進行噴灑。在高溫時節(jié),南方紅豆杉則容易遭遇赤桔病、葉桔病的襲擊,這時的防治措施是噴灑1%的波爾多液;而對于蝗蟲和蝸牛這些小蟲害,噴灑敵百蟲和蝸克星即可解決。必須注意在防害過程中,禁止使用滴滴涕此類劇毒農(nóng)藥。
五、結(jié)語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紅豆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加之紅豆杉的種植條件比較苛刻,使得針對紅豆杉種植技術的研究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深入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相應的成果。本文主要針對紅豆杉種植的育苗環(huán)境、移植期間的管理工作以及紅豆杉造林工作進行了研究,從不同方面對紅豆杉的育苗和造林技術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提高了紅豆杉的種植效率和育苗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淡希溥,王艷妮.淺談紅豆杉平原及盆栽的栽培管理技術[J].科技視界,2015(07):251-251.
[2]范文詩,柯建攀,楊高祖.南方紅豆杉的特性與價值以及其種植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4(24):54-54.
[3]吳永芝.榕江縣紅豆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大科技,2014(22):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