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花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職業(yè)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恰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方法更強調實踐性,這既是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特色所在,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保證。要使學生既能獲得專業(yè)理論知識,又能掌握實際應用技能,教學方法就要因教學目標的不同而進行調整。如以生活與工作實際為基礎的案例教學法,在職業(yè)教育教學中就非常適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真實性
課堂教學案例是教師根據(jù)教材要求、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的,案例來源于實際工作和生活,教師僅僅是圍繞案例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案例不做評價。學生在剖析案例時不受教師的主觀影響,而是根據(jù)案例參考教材和相關文獻,對問題進行自主分析。
2.以學生為主
每個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從不同角度對案例進行剖析、闡述、辯論。教師要做的就是組織課堂、創(chuàng)設場景、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始終圍繞案例所要解決的問題,逐步深入地展開討論。在結束時教師要善于歸納總結學生的討論分析,并對每個學生做出恰當點評。
3.師生互動
雖然案例討論和分析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只是對案例的重、難點問題做一些必要的闡釋,但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情況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即使產(chǎn)生新的問題,教師也不應直接否定,而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再討論。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
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以前對會計知識了解很少,所以面對抽象的會計理論及復雜的會計公式時,大多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現(xiàn)實經(jīng)濟生活中的生動事例再現(xiàn)于課堂,既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又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再覺得會計知識枯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通過主動參與,學生能夠從實際案例出發(fā)思考問題,從問題的分析中總結出理論,然后將理論廣泛運用到實踐中,學生所學知識可操作性強,獨立、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專業(y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融專業(yè)術語于具體事例
很多學生認為會計難學是因為它的理論知識抽象,專業(yè)術語和日常生活似乎毫不沾邊。那么我們在案例設置中,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接受程度,設置和生活有關的事例,將專業(yè)術語融入實例,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比如在講會計恒等式中關于資產(chǎn)和權益時教師可以用生活故事展開教學。
“有4名同學,畢業(yè)后想在學校門口開一家小吃店,那么資金的來源有哪些?”教師提問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資金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各自投資投入,這是所有者權益;二是對外借錢,這就有了負債,也稱為債權人權益。教師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有了資金以后該做什么”?學生積極地展開聯(lián)想:租房子、買桌椅、買廚房設備、買原材料、請廚師……最后教師再進行概括與總結:“資金和資金購買的實物,就是這家小吃店的總資產(chǎn),那么結論就是:資產(chǎn)=權益,資產(chǎn)=負債+所有者權益?!比绱艘环伎?,學生對這個公式和其涉及的術語有了深入、準確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討論
討論是案例教學中的關鍵所在。針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開展討論,通過課堂上的師生、生生互動,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下,更容易進行發(fā)散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如上面的案例中:“如果其中的3人,一個把家里的房子作為店面,一個做廚師,一個提供桌椅,可以算做投資人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經(jīng)過討論認為可以算,分別是非現(xiàn)金實物資產(chǎn)投入和無形資產(chǎn)投入。在師生互動時,教師應該多用疑問的語氣引導學生挖掘案例中的潛在問題,盡量少用否定的語氣阻止學生思考。
案例教學法側重于學習過程,學生看問題的思路是否合理更勝于能否順利地給出標準答案。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對于案例分析中的分歧和爭論,教師要適時地進行“平息”和鼓勵,增進學生團隊的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3.案例模擬
案例模擬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和技巧后,在教師的組織下,由學生擔任不同的會計職業(yè)角色,對生活中的會計工作內容進行實際體驗。比如在各種結算方式的程序和使用注意事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編排一場話劇,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表演比賽。每個小組的學生分別扮演購銷雙方、企業(yè)會計人員、銀行柜臺交易人員、政府審計人員等,現(xiàn)場表演支票、匯票、本票的出、送、填等相關事項。最后再對這些小組的表演進行評比。學生通過這種親身的模擬表演和比賽,可以縮短與實際工作的距離感,不僅可以熟練掌握各種結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加深對注意事項的印象,還能在模擬過程和比賽過程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另外,教師可以將相關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實現(xiàn)諸如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審計等學科之間的切換與貫通。學生的操作、組織、表達、應變能力和對相關學科的實際運用能力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鍛煉。
4.案例分析考核與報告
案例分析考核有兩種方法,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二是在教師的幫助下,由學生進行自我考核。后者相較于前者的優(yōu)點是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降低相互間的比較心理,從而將追求放在個人的自我成長上。無論哪種方法,考核都要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二是技能,包括表達能力、分析能力、人際關系和面對問題時的應變能力。三是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態(tài)度的表現(xiàn),如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是學生對案例思考、討論和考核后的自我總結,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