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虎
“表達型”閱讀課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閱讀課相比,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前者主要指向表達,后者主要指向閱讀。對于后者,教師往往能夠駕輕就熟,而對于前者,因尚處在探索階段,缺少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往往感到舉步維艱。為此,我校開展了以“表達型”閱讀課的教學策略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在此,筆者試結(jié)合觀摩課《特殊的葬禮》(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談幾點做法。
一、 目標預設:基于學情,關(guān)注表達需要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閱讀課,在預設教學目標時,較多關(guān)注課程標準和文本內(nèi)容的要求,較少關(guān)注學情,而“表達型”閱讀課,更加凸顯表達的主體——學生。因此,教師在預設教學目標時,更應考慮“為誰教”,更應重視備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關(guān)注學生的表達需要,找準教學起點:與本課教學相關(guān)的、學生表達方面的知識有哪些?表達能力如何?表達難點在哪里?課文的哪些語言訓練點最能引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最符合學生的表達需要?一言以蔽之,教師應堅持基于學情,關(guān)注表達需要,做到以學定教。
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預設教學目標時,筆者在把握課標、鉆研文本的基礎(chǔ)上分析了學情:首先,“特殊”是本課的題眼,全文內(nèi)容圍繞“特殊”展開,這一文本特點與四年級學生學習表達要有中心的要求相對應;其次,本課運用對比的手法,描繪了塞特凱達斯瀑布由雄偉壯觀到即將消亡的變化,具體形象,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具體、生動、形象地表達見聞和體驗是學生表達的難點;再次,口語交際能力是許多學生所欠缺的,當代社會則更提倡溝通、交流。課文中巴西總統(tǒng)的演講深深打動了人們,利用這一文本資源,指導學生寫一寫演講辭并當眾演講,既符合學生的需要,又能彌補學生表達能力的欠缺,基于這樣的分析,筆者將本課語言表達的主要目標預設為:第一,學習作者圍繞題眼選擇材料、組織內(nèi)容的記敘方法;第二,揣摩對比的寫法,感受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與現(xiàn)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因,并學會運用這種寫法;第三,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寫一篇演講辭,并練習現(xiàn)場演講。這樣的教學目標,既著眼學生實情,又兼顧文本特點,契合了學生的表達需要,從而為本課教學和學生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二、 內(nèi)容理解:整體觀照,激發(fā)表達欲望
當下,語文教學應從“內(nèi)容理解”向“學習語用”轉(zhuǎn)身,這是相對于以往課堂教學中過多地注重“內(nèi)容理解”而提出的,但并不是要完全拋棄“內(nèi)容理解”。從文本內(nèi)容入手,引導學生讀進去,感悟“寫什么”,體情悟理,再關(guān)注言語形式;再引導學生讀出來,揣摩“怎么寫”和“為什么這樣寫”,應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表達型”閱讀課指向表達,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應堅持整體觀照,避免過于細碎的條分縷析。一般說來,教材中的課文理解難度不大,對大部分學生而言,讀幾遍便能基本理解。就教師而言,更應在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引導學生樂于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與同伴分享方面下功夫。
教學片段1:
師:為什么說是“特殊的葬禮”?請大家找出相關(guān)語句,直接點明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具體描寫的句子概括一下。
生1:這個葬禮是為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的。
師:你是從“特殊的對象”這個角度說的,善于發(fā)現(xiàn)!
生2:巴西總統(tǒng)菲格雷特親自主持葬禮儀式。
師:你真細心,是從哪個角度說的?
生2:特殊的主持人。
生3: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教授以及大批熱愛自然的人一起哀悼即將消失的大瀑布。
師:特殊的參加者。又是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全世界每年都有瀑布消失,巴西人民為什么唯獨要為這條瀑布舉行葬禮呢?一定有更深的原因。
生4:這條瀑布曾經(jīng)非常雄偉壯觀,現(xiàn)在已經(jīng)奄奄一息,即將完全消失了。
師:前幾位同學是直接找出語句,你是自己概括出來的,真不簡單!同學們,他是從哪個角度說的?
生(齊):特殊的變化。
生5:在葬禮上,菲格雷特總統(tǒng)用飽含深情的語調(diào),回憶了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jīng)給巴西和世界人民帶來的歡樂和驕傲,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保護自然生態(tài),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
師:這句話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6:保護生態(tài),愛護地球,讓悲劇不再重演。這是特殊的意義。
……
教師抓住題眼切入,引導學生將目光高度聚焦:為什么說這是“特殊的葬禮”?這樣的問題設計,問域?qū)?、答距長且思維強度大,可以引起學生的獨立思考,充分行使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主動參與交流。在交流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過程中,當學生思路堵塞時,教師旁敲側(cè)擊,因勢利導;當學生豁然開朗時,教師巧抓契機,不吝贊揚;當學生雖有所悟但語言不簡練、表達不流暢時,教師耐心等待,稍加點撥,延遲評價。這樣,教師堅持整體觀照,避免瑣碎提問,只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究、去總結(jié),做到綱舉目張,“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既提高了學生從一點切入,擇取全文信息的能力,又激發(fā)了表達欲望,引導了表達過程。
三、 形式揣摩:直達秘妙,探究表達方法
李海林在《語文教材的雙重價值和教學內(nèi)容的生成性》中指出,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在獲得課文所傳播信息的同時,獲得“如何傳播信息”的“言語智慧”才是“一個更為本質(zhì)的行為”。因此,教師在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很有必要引導學生走出文本,關(guān)注言語形式,深入揣摩,直達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詳略安排等秘妙之處,探究作者獨特的表達方法,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言語智慧的生長。
教學片段2:
師:我們不僅要理解課文寫了什么,還要學會揣摩作者是怎么寫的。大家自由讀3~6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用了什么特殊的寫法?
生1:文中有兩句話用了對比的手法:1.洶涌的河水從懸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2.它在群山之中無奈地低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著最后的消亡。(教師出示這一組句子。)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曾經(jīng)的瀑布。(播放視頻:氣勢磅礴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看到這雄偉壯觀的氣勢,聽到這雄渾有力的聲音,你想說什么?
生2:確實雄偉壯觀,百聞不如一見。
生3:聲音震耳欲聾,氣勢雄偉壯觀。
生4: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觀?
師:同學們表達了內(nèi)心的感嘆,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到美麗壯觀的瀑布面前?
(學生讀得聲情并茂。)
師:現(xiàn)在的瀑布怎樣了呢?(出示如今的瀑布,配上凄涼的二胡曲。)誰來讀描寫現(xiàn)在瀑布的句子?(學生讀得凄婉動人。)
師:我們把這兩句話放在一起讀,看看有什么感覺?
(男女生各讀一句,讀出了鮮明的對比。)
師:文中還有一組對比的句子,大家找出來了嗎?
(交流,出示第二組句子:1.人們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流連忘返。2.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見到這樣的情景,都失望地離去。)
生5:作者通過“流連忘返”和“失望地離去”鮮明地寫出了人們不同的心情。
對于言語表達形式的揣摩,教師堅持在課文的整體情境中進行,努力體現(xiàn)循序漸進、扶放結(jié)合的教學原則:第一組句子,師生共品,探究對比的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第二組句子,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關(guān)于對比這一寫作知識的學習,教師并沒有空洞地講解術(shù)語,而是采取“軟著陸”的方式,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加以品悟和揣摩,體會鮮明的表達效果。
四、 實踐遷移:因文制宜,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學習遷移,是指已獲得的知識、動作技能、情感和態(tài)度等對學習新知識的影響。遷移是學習的繼續(xù)和鞏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學習的條件,學習與遷移不可分割。影響遷移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學習材料的特性、學習情境的相似性和教師的指導。語文是實踐性課程,促進遷移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是學生個體在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能動的、具有自我意識的行為。個體語言實踐量的積累必然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語言表達能力、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運用遷移規(guī)律,因文制宜,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正遷移,避免負遷移。
教學片段3:橫向遷移:
師:對比的寫法大家也會用,我們來試一試。
(出示:面對雄偉壯觀的瀑布,游客情不自禁地說——)
生1:這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借用古詩,你就是詩人。
生2:你是巴西王國的驕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驕傲。
師:飽含贊揚的情感。
生3:百聞不如一見,一見頓生愛戀。
師:語言幽默,有真情實感。
生4:你是上帝的寵兒,人類為你而自豪!
(出示:看著奄奄一息的瀑布,游客大失所望地說——)
生5:是誰把你變成今天的樣子?他們是劊子手!
師:有控訴,有憤怒。
生6:你曾經(jīng)是巴西王國的明珠,現(xiàn)在是黯淡無光的石頭。
師:既有比喻,又有對比。
生7:白云為你哭泣,天空為你流淚!
師:既是擬人,又是對偶,語言感人。
生8:人類為失去你而心痛?;貋戆?!我們依然愛你!
師:說得多么動情啊。
教學片段4:縱向遷移:
師:葬禮儀式上,巴西總統(tǒng)菲格雷特飽含深情地發(fā)表了演講?,F(xiàn)在,我們也來當一回總統(tǒng),做一次演講。
(學生寫演講辭,指名演講。)
生1:親愛的巴西人民,你們好!
師:現(xiàn)場的人們來自世界各地,這樣稱呼合適嗎?
生2:女士們、先生們。
師:這樣更符合當時的場景。女士優(yōu)先,有紳士風度。
生1:我今天懷著沉痛的心情參加葬禮,這是我們曾經(jīng)引以為豪的大瀑布。那巨大的水簾、那如雷的聲響,曾讓世界陶醉。可如今,它奄奄一息,就像一具被吸干血液的尸體,靜靜地躺著,沒有了氣息,沒有了活力。
師:誰來評一評?
生2: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連用兩個“沒有了”,描繪出瀑布從水勢洶涌到水源干涸的景象。
師:他講得好,你評得妙!繼續(xù)講。
生3:是誰這么狠心?是我們?nèi)祟悺?/p>
師:一問一答,引人深思。
生4:大自然是我們的家園?。∽屛覀冃袆悠饋?,保護環(huán)境,不要失去第二個、第三個大瀑布。如果再這樣下去,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我希望,這樣的葬禮是最后一次,這樣的演講是最后一次!
師:你的演講言辭懇切,慷慨激昂,真是一位有氣魄的“總統(tǒng)”。大家都被你打動了!
橫向遷移練習,練在語言典型處。教師引導學生在領(lǐng)悟?qū)Ρ鹊谋磉_形式及效果的基礎(chǔ)上,遷移運用對比的手法,在舉一反三中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v向遷移練習,練在情感升華處。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利用思維空間,創(chuàng)設演講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現(xiàn)場演講。這樣的遷移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評價主體多元,既有教師評價,又有同伴評價;評價方式多樣:肯定性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興趣和參與的主動性,更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贊美他人的觀念,否定性評價,在商量與討論中,糾正了語言運用的不當之處,培養(yǎng)了學生斟詞酌句、嚴謹求實的表達習慣。這樣,教師以評價促遷移,以評價促表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