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戰(zhàn)軍
退休后,較長一段時間覺得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因內(nèi)心空虛,就常?;仡櫷隆?鞓纺耆A、幸福時光往往在腦海中一閃而過,而有些不快之事卻心中常駐。有時為歲月中錯失的機遇、未實現(xiàn)的理想、做得不完美的工作、意想不到的失誤等追悔嗟嘆。自知這是毫無意義之雜念,但卻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本應享受安逸休閑之樂,但因愧悔失落之感的纏繞,常常萎靡不振情緒消沉,有時心煩意亂脾氣暴躁,夜間失眠,做夢還常重返往事情景。
理智提醒自己:寂寞雜念不驅(qū)除,就沒有晚年之福,對健康也危害極大。必須調(diào)整心態(tài)自我解脫。我發(fā)現(xiàn)許多老年朋友,退休后生活得很充實:或發(fā)揮專長二次創(chuàng)業(yè),或熱心公益樂此不疲,或上老年大學實現(xiàn)未竟之愿,或研習書法、繪畫、攝影等展示才藝,有的熱衷于集郵、收藏孜孜不倦……他們的快樂秘訣有其共同點,就是“心有所儀”,專心去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
我開始用找事做轉(zhuǎn)移精力,在現(xiàn)實中尋求平衡??磮笫俏叶嗄炅晳T,于是多訂報,買喜歡的書刊雜志,用“多讀”占用時間。慢慢在讀中找到些興趣點。比如:對某個歷史人物想了解其經(jīng)歷歸宿;對一些典故想弄清原委;對常用詩句想探究出處等等。這些問題,慢慢凝聚了我的思維,吸引我從書中釋疑尋趣,讀書逐漸成為退休生活的主旋律,心靈有了歸宿,寂寞感和雜念也悄然淡出。
當做事有了興趣的支撐,就會成為愛好?!皭傋x”使我在休閑中找到新“工作”,也使我返老還童重回學生時代。不僅在家中讀書看報,還常到圖書館博覽或查閱。有時沉醉癡迷于書中,竟然廢寢忘食。開始是隨心所欲的讀書,后來自覺變成“一心、兩性、三動”的讀書法。即沉下心來,有計劃、有目標地讀,加上動筆記、動腦想、動手寫的習慣,形成一套自以為行之有效的“悅讀鏈”。摘抄名言佳句,積累知識、有助記憶,以備以后欣賞和應用之需。心中總思考,帶著問題在書刊中一探究竟、獲得答案,就更覺有動力。讀書盡興撥動心弦,隨筆寫些讀感,或詩或文,好像找到一個會話抒情平臺。有些習作被報刊采用登發(fā),更添一份意外喜悅,覺得心開意適。
自從找到這個興趣點后,我感到晚年生活很充實,心態(tài)更陽光。從中也獲得許多寶貴啟示。
首先,“悅讀”使我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找到燈塔,找到心靈??康母蹫?。正如高爾基所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愈加光明和有意義”。其次,心儀讀書之趣,更喜獨處之靜。孤獨,也是一種人生享受。它是繁華中的寧靜、忙碌中的解脫,沒人在意、也沒有拘束,享受自由自在回歸本真的生活??梢杂小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逸,也可以一杯清茶詩書為伴。如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豈不也是享受?再次,深感老年“悅讀”是養(yǎng)生的一種最好方式。我很崇拜南宋大文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愛書如命讀書如癡,這是他近萬首詩詞創(chuàng)作的活力源泉,也是他益壽延年的養(yǎng)生之道。生在戰(zhàn)亂之年,歷經(jīng)風霜坎坷,享85歲高壽,當世稀有。堅持苦讀不輟,是他晚年淡化寂寞感、失落感的良方,是排憂、解怨、清心、制氣的精神調(diào)適劑?!鞍装l(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這秉燭夜讀之情景心態(tài)多么感人。另外,“悅讀”使我深悟人生哲理。過去的經(jīng)歷,不管成敗得失,俱已是記憶的積淀。歲月不復返,后悔往事耗費精神,帶來負面情緒,則比損失更損失。對老年人來說,用有益的內(nèi)容填充當下每個瞬間,就是無限延長生命。正如心理學家所說:“人類最好的時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標的過程中,把自身實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之時?!?/p>
老年朋友們何不在晚年生活中,專注自己喜歡的事,用興趣愛好填補休閑時光、慰藉空虛心靈,也充分展示個人的潛能余熱、才華技藝,獲得更多的夕陽福、老來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