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
今年94歲的陳明姝老人,是浙江臺州臨海古城街道擺酒營社區(qū)的名人。說起她,社區(qū)工作人員及居民紛紛豎大拇指。
她曾經(jīng)是社區(qū)里年齡最大的預(yù)備黨員,入黨那年已經(jīng)整整85歲高齡,因此,人們尊稱她為“黨員老婆婆”。對于這個稱呼,陳明姝老人非常喜歡,而且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她將自己的房子給孤兒寡母住,一住就是八年多,不僅不收一分房租,還每年給孩子補貼學(xué)費;不管哪里遇到地震、臺風(fēng)等自然災(zāi)害,老人都會捐錢;她每年年底都會給社區(qū)送錢,讓他們買東西慰問特困戶。對于自己的這些舉措,陳明姝老人如是說:“幫助別人是我應(yīng)盡的責(zé)任,因為我是一名‘黨員老婆婆。而且‘做好事獻愛心能讓我心情更愉悅、精神更爽朗,我也從中收獲了健康與快樂,所以我要讓自己的愛心與生命一起延續(xù)!”
1.房子給孤兒寡母免費住了八年多
擺酒營巷21號是陳明姝的老房子,現(xiàn)在是陳美珍的家。
說起陳明姝老人,陳美珍是未語淚先流:“她是好人,是我們家的恩人,我和兒子一輩子都感激她?!?/p>
9年前,陳美珍的老公查出了癌癥,時日無多。當時的房東以“人死在我家里不吉利”為由,逼她馬上搬家。陳美珍到處找房子,但房東一聽這情況,都不愿出租。老公得重病,兒子還小,連房子都租不到,感覺自己走投無路的陳美珍,曾無助地坐在街邊痛哭。
差點流落街頭的一家,幸運地遇到了陳明姝老人?!袄先思耶敃r對我說‘我不收房租,你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陳美珍說,起先以為自己聽錯了,一再確定后,淚流滿面,給老人家下跪磕頭表示感謝。
陳美珍一住就是八年多,這8年里,老太太不僅沒收一分房租費,還每學(xué)期給陳美珍的兒子補貼學(xué)雜費。
“過年時,老太太會給孩子買禮物。我提著東西去看她,她會罵我浪費錢。我買了50元的東西,她一定要還給我100元,不要就生氣。上次老屋線路改造,要六百多元,老太太悄悄給交了,還叮囑不要讓我知道……”陳美珍說老人家的好,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2.85歲那年,她入了黨
滿頭銀發(fā)的陳明姝慈眉善目,雖然耳朵有點背,但思路清晰。
陳明姝是黃巖人,生于1922年,退休前是教師,在教育一線奮斗了28年,多次被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1978年,陳明姝退休后又義務(wù)到街道幫忙,多次被評為“街道先進工作者”。
“黨給了我工作,還把我從黃巖調(diào)到臨海,跟丈夫團聚,黨讓我大兒子上了大學(xué),小兒子去了軍?!崩先思以秸f越激動,她對黨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和崇敬。
這份感情,激勵著她一次次寫入黨申請書,要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組織部門對高齡入黨志愿者的考察一直比較嚴格。但陳明姝老人幾十年的不懈追求,以及耄耋之年熱心社區(qū)事務(wù)的行為,讓人嘆服。終于在2007年,黨組織吸收她入了黨。
3.幫助別人是我應(yīng)盡的責(zé)任
2003年非典,捐了1000元;2004年“云娜”臺風(fēng),捐了1000元;2005年印度洋海嘯,捐了1000元……
“就在幾天前,她托人送來1000元,讓社區(qū)買東西慰問特困戶。”說起陳明姝的愛心事跡,擺酒營社區(qū)居委會主任胡愛萍是嘖嘖稱贊:“這些錢都是送到社區(qū)的,其他地方捐了多少,我們不知道,她也不愿多說”。
老伴兒早年去世,獨居的陳明姝身體一直比較硬朗。但去年摔了一跤,讓她坐上了輪椅,不得不找了保姆照顧。
保姆李雪芳說:“老人家生活特別節(jié)約,衣服舍不得買,補品舍不得吃,飲食也非常簡單。買了十幾塊錢的肉,能吃一星期。一碟青菜,一碗咸菜湯能對付著下飯?!?/p>
“我剛開始不明白,老人家有退休工資,還不低。兒女都有出息,還孝順,干嘛這么節(jié)?。俊钡弥咸腻X都用來幫助別人后,李雪芳對陳明姝充滿了敬重。有人出更高的工資聘請,被她拒絕了,她還經(jīng)常帶自家種的菜,給老人加餐。
2016年1月12日,在筆者采訪陳明姝老人時,老人動情地說:“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留著沒用。我是一名黨員,一定要有黨員的樣子,幫助別人是我應(yīng)盡的責(zé)任?!崩先说倪@句話,一直在筆者耳邊回蕩。
4.做好事益健康,讓愛心與生命一起延續(xù)
陳明姝老人告訴我們:“做好事獻愛心這種助人行為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高尚行為。有的人常做好事,做善事,既不留名也不求利,只覺得能使別人快樂,自己心中也快樂。其實,這種助人為樂的行為,不但體現(xiàn)了崇高的做人境界,而且對助人者的健康也十分有益。尤其是不求回報的助人行為,助人者在做好事后往往會感受到一種道義上的滿足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修養(yǎng)了自己;奉獻了物質(zhì)的同時,自己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體會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種精神上的歡愉、輕松和幸福感,對于助人者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日本著名社會醫(yī)學(xué)家若月俊一曾有一句名言:要使自己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有價值,就要一切為他人多著想。這樣會感到胸懷寬闊,精神舒暢。這對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和激素分泌,都會帶來良好影響。此番話是他在82歲時向他人介紹的健身體會。而我自己也深深體會到助人可以使心情更愉悅、精神更爽朗,所以人要健康就要將愛心與生命一起延續(xù),做到生命不息,愛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