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杰
【提要】要想打造真正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離不開學生精彩的生成,更離不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靈性的互動。因此,現(xiàn)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方案,機械、僵化地傳授知識的線性過程,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適應學生求知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而這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往往具有不確定性,這篇文章就結合作者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對 “教師能否在生成的彈性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作出有效地應對”作了初淺反思。
【關鍵詞】數學 魅力 有效應對
怎樣的數學課堂具有魅力?著名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是這樣描繪具有魅力的數學課堂的:
“當學生茫無頭緒時,我能否給他們以啟迪?
當學生沒有信心時,我能否喚起他們的力量?
我能否從學生的眼中讀出愿望?
我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chuàng)造?
我能否使學生覺得我的精神、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
我能否使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
我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合作,感受和諧的歡快,發(fā)現(xiàn)的欣喜?
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或者“悠然心會”?
我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怦然心動”“浮想聯(lián)翩”或者“百感交集”?
我能否幫助學生達到內心澄明、視界敞亮?……”
從葉瀾教授的話語中,我們眼前呈現(xiàn)出了那充滿活力、智慧和情趣的具有魅力的數學課堂。要想打造真正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離不開學生精彩的生成,更離不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靈性的互動。很顯然,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方案,機械、僵化地傳授知識的線性過程,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適應學生求知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正因為這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往往具有不確定性,那么,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具有魅力呢?我認為“教師能否在生成的彈性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作出有效地應對”尤為重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我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應對有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有效應對的基礎。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充滿著多姿多彩的變化,教師要作出有效的應對,優(yōu)化教學進程,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一定的素養(yǎng),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1、教師的素養(yǎng)。
教師本身必須具備扎實、深厚、廣博、精深的基礎專業(yè)知識,才能吃透教材、融會教材、駕馭教材,講課時方能做到揮灑自如。教師還要有敏銳的眼光、靈敏的嗅覺,捕捉新的知識信息,瞄準數學學科發(fā)展的新動向,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以便適應新的形勢需要,使教學厚積薄發(fā),長袖善舞。教師平時要博覽群書,查閱資料,廣泛獵取,積少成多,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成為“雜家”。如此,才能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交流應對、思想碰撞中得心應手,課堂彰顯活力。
2、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課堂上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及時作出有效的應對。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全部的精力用在關注學生上,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用心傾聽他們的或長或短、或流暢或生澀的發(fā)言,用細膩的心和敏銳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很多的東西,把它作為說真話,表真情,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的途徑,這樣才能將孩子富有個性色彩的知識作為教學切入點,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們樂于接受的,才具魅力。
二、有效應對的內容。
許多教師的課堂應對是“正誤”判斷,學生對教師的問題做出回答后,教師往往會問:“對不對?”“是不是?”等類似這樣的應對;遇到錯誤答案后教師就會向全班發(fā)問:“誰來糾正他?”“誰來幫助他?”,這種應對實質是“尋找正確答案”。
在我以為,教師應對的內容應該多元化:既有知識方面的,更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情感是第一位的,知識方面是第二位的。應對的結構也應是多向的:師與生、生生間。師與生間具體可以是一師對一生、一師對全班、一師對一組;生生間也是如此。通過這種師生、生生之間多元互動的應對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不管采用哪種應對結構,教師在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應對都應關注情感和知識兩方面,這樣的應對才是有效的。
三、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應對?
(一)教學前的精心預設
沒有預設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tài)生成。因此進行充分的教學預設是必要的。教師面對的是有著鮮活生命的個體,而每個學生又具有鮮明的個體差異,即使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學生的這些不確定性帶來的教育空間是巨大的,因此在教學預設時教師要全方位考慮學生在教師拋出問題后將會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可能反應,這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盡管產生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預設,所以教師不會手足無措。即使出現(xiàn)在這些預設之外的情況,也能夠很快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
(二)教學中的靈活機智
學生是靈動的生命體,在豐富而又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常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現(xiàn)象產生。面對這些生成性的教學亮點,需要教師認真的傾聽,及時捕捉,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挈機,并隨時進行價值引導。
傾聽學生的回答是要有技巧的,那么對于學生回答的應對那又是需要教學智慧的。因為讓學生介紹某個知識點,總有精彩和不足的地方,對學生的精彩之處,要不吝贊美之詞,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不足的地方,評價要恰到好處,既有肯定,又有補充或修正,使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自覺地對知識進行二次構建和完善。
(三)教學后的不斷反思
教學有效應對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有時就是自己的靈光一現(xiàn)所展現(xiàn)出的機智,是一個教師應變能力的體現(xiàn),是教學智慧的體現(xiàn),有效的應對更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手段。同時,教學應對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應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每節(jié)課的預設在實際進行講授時都或多或少有些改變,只要我們在教學后不斷進行總結反思,長此以往,我們的應對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因為腦海里有各種突發(fā)事情的應對,我想再出現(xiàn)類似突發(fā)狀況,我們都能有效應對。
讓我們的教學機智在課堂上閃現(xiàn)吧,讓教學智慧在我們的課堂上成為常態(tài)吧,讓我們多一些有效的教學應對吧,讓我們也在教學的有效應對中得到成長吧,讓我們的數學課堂越來越具有魅力吧!
【參考文獻】
《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數學教育》《中國期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