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兵
閱讀是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是語文所有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全面展示,需要我們的語文教師加以重視。在我國現(xiàn)在的語文教育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方法一直不予重視,學生們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閱讀的正確方法,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很好的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需要轉(zhuǎn)變教學方法,轉(zhuǎn)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應當將主導權(quán)由老師轉(zhuǎn)向?qū)W生,促使學生分析思維的提升。
一、閱讀教學的狀況
閱讀是一種交流的方式,是寫作者與閱讀者的交流,是思維與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但是,在我國目前的閱讀交流培訓中,往往忽視了閱讀的本質(zhì)要求,造成閱讀只是讀了文字卻沒有理解文字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應試化教育的閱讀
目前,我國雖然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是在落實的時候往往還是應試的教育模式貫穿教學的始終。這一特點在中學語文閱讀教育的過程中主要體現(xiàn)在急功近利的情況普遍存在,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以考試為核心,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考試不考的項目就不學習。為了取得很好的分數(shù),學生們往往把時間也都放在了考試的科目上,學生們往往只是學習考試規(guī)定的幾個閱讀項目,對于其他的項目沒有很好的學習。在具體的運用中,學生們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意義,沒有能夠很好的品味文章的經(jīng)典之處,往往只是對考試的問題和答案進行了機械的記憶。
2.對文章的理解固化
目前,我國教師對文章的理解只是參照了教材的理解,并而沒有對教材進行過多的闡述,而且這種理解就是唯一的答案,并沒有進行展開討論,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想象力的展開,不能使學生獲得獨立思考的訓練,極易造成思維的僵化。對文章的理解應當是開放的,應當言之有理即可以,不應當只有一個答案,這就扼殺了學生的獨立判斷的思維。
3.閱讀的碎片化
文章的閱讀應當是一個有機結(jié)合的整體,不能是獨立的、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我國目前的閱讀教育采取的是將一篇文章肢解成好幾部分進行劃分,然后學生和老師將肢解出來的文章進行單獨的閱讀分析,這就大大破壞了文章原有的美學感受,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變得枯燥乏味,減少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4.教學教育方法的僵化
我國目前的教育方式中,很多教師在遇到問題討論的時候,就將一套完整的公式放入課堂中,讓教學的經(jīng)驗引領(lǐng)課堂的氣氛。如在遇到議論文的時候,教師采取的是先提出相關(guān)的問題,然后再分析相關(guān)的問題,最后解決相關(guān)的問題,按照這種模式雖然可以使教學順利的進行,但是卻不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閱讀教學中的課堂設(shè)計與教學技巧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將課堂交還給學生
在我國的新版語文教學要求中,要求明確指出要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進行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應當起到主人翁的意識。這一表達就是讓語文的學習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得語文學習可以將教師的主體中心地位變成語文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學生則是語文教學的主人。閱讀教育應當是自主的教育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語文老師應當做到放水養(yǎng)魚,取消一些對于學生的制約,讓學生做到自我的創(chuàng)作,使得學生成為閱讀的中心。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必要的客觀條件,讓學生采取自己的方式進行閱讀,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閱讀,進行分析。比如在《孔乙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得學生做到獨立的分析和創(chuàng)作,使得學生可以獨立的思考。在《孔乙己》的教學中,有些學生認為就孔乙己的結(jié)果來說,封建的制度注定了孔乙己的悲慘命運;也有的學生認為,孔乙己一生順從封建的剝削制度,使得孔乙己不能很好的尋找自我的真正發(fā)展,這也注定了孔乙己悲慘的命運;還有的學生認為當時的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的情感,正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注定要被新時代取代的命運。從以上的調(diào)查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們在沒有束縛的情況下,都能根據(jù)閱讀的素材得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閱讀教育的目標所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教師成為一個良好的組織者。
2.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語文閱讀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當大力提倡多讀、多記,只有多讀多記才能使學生得到發(fā)展。在閱讀中,在記憶中,可以使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發(fā)展,對語言的表達等多方面也是一個重要的素材積累。在我國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很多的教師喜歡提問,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的前提下,很多教師就提出了一大堆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很多都是機械的問答,沒有任何實質(zhì)的意義。文章的美存在于文章的文字中,存在于獨立的思索和表達中。故而,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當迫不及待的去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分析,而是應當做的讓學生去感受、去閱讀文章,使得文章能夠在學生的心中起到良好的領(lǐng)悟,讓學生可以用心的去體會。隨著學生對文章的體會逐步加深,可以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感去感悟文章的真諦,做到獨立的感知,獨立的分析。
閱讀教育是對一個學生的人格進行塑造,熏陶學生的個性和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中學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應當做好閱讀教學的組織工作,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閱讀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姜堰市仲院初級中學。